导读

郭守敬出生于1231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郭村人。禀赋卓异,讷言敏学。

邢州位于华北南部,自1217年为蒙古军队占领,一二十年间,在金、蒙古和南宋之间接连易手,战乱不断。及至郭守敬青年时代,忽必烈推进“邢州大治”,和平的曙光缓缓降临。中原大地百废待兴,忽必烈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历经紫金书院的学习,郭守敬结交了一群热衷实学、志同道合的师友,也奠定了他在水利、天文诸学科研究的基础。

他自郭村的鸳水河进行河流考察,遍及华北广大地区。扎实的专项考察,使他对于中国北方的水利工程、农田灌溉、水路交通胸有成竹。1262年,郭守敬北上上都开平(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向刚刚登上大位的忽必烈提出六项水利建议。从此,他的一生再也没有离开过“水”。西夏治水,修复引黄灌渠八十条,灌田九万余顷;实现永定河引水和白浮泉引水,解决了元大都(今北京)城市发展和综合供水的需要,奠定了北京城市供水的历史格局;开通惠河,成为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的第一人。

水利之外,郭守敬还精于天文和仪象。他改进并创制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景符、窥几等一批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仪表,提议并亲自开展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天文测量。他和王恂等一起花费三年半时间,编修了代表当时世界天文学研究最高水准的《授时历》,继承古术而“改正七事、创法五端”,使各年闰月和二十四节气准确安排,日食、月食的日期、时刻与见食情况得到准确推算。郭守敬还制作过“宝山漏”“大明殿灯漏”“七宝灯漏”等计时器。“宝山漏”使用广泛,让百姓生活生产有时可据。

斗转星移,光阴永续。2012年,世界上第一台大视场兼大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建成,这就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巡天望远镜。如果他还活着,这一年他781岁。

中华上下数千年,天文历法家和水利学家可谓群星璀璨。但在两大领域同样取得杰出成就者并不多见。郭守敬参与编修的《授时历》,在中国天文历法中的崇高地位,被中外学者所公认。他在科学技术上创造了许多个“世界第一”,成为13世纪中国和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