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分析

一、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系统,是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社会发展的繁荣程度,也是影响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供给的基本保证,而政府财政能力直接影响着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供给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经济基础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下,我国人口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居民消费水平很低,1978年恩格尔系数为67%,处于极端贫困状态。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状况迅速得到改善,恩格尔系数逐渐降至50%以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这种经济条件下,社会各种资源配置首先要满足居民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需要,所能提供的城市社区体育资源是十分有限的。此外,我国一直实行“注重物质资本投入”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如教育投资比例较低,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92年到1997年,分别为2.99%、2.76%、2.52%、2.41%、2.44%和2.4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6.1%左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1997年度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速度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4.67个百分点,没有实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财政的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性经常收入的增长”。教育尚且如此,体育的状况如何,就不言而喻了。

人口数量的增多,必定要求增加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数量,尤其是有形公共体育资源数量;当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加快时,要求有形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在供给配置上要做出相应的布局与调整;体育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同样也要求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在结构上进行完善。由此可见,对城市人口状况的有效分析和预测能够更好地发挥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社会效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影响着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层次。当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的生存消费所占比重较大时,对体育的需求相对单一,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因此就很简单;相反,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层次会随着收入的增加、体育消费所占比重的加大而提高,其内容也随之变得丰富多彩。

二、政治和政府价值观念的影响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并从苏联引进计划经济的工业化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管理思想。这一时期所有管理都属于政治管理,目标是巩固新生政权,各项工作都是为了完成某种政治性任务而实施的,都被赋予了某种政治属性。体育活动也有明显的政治化特征,政府也高度重视具有政治功能的竞技体育,城市体育资源也是以政治发展的需求来进行调配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体育价值的多元化,人们对城市社区体育认识的深化和其功能的拓展,国家更加重视城市社区体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在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上倾向于根据城市居民健身锻炼需求来统一调配。

(二)政府价值观念的影响

中国在后奥运时代,首先转变的就是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与活动。面对这一转变,除了加快行政法制改革的步伐之外,还要转变政府观念使之适应后奥运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还留有很多计划经济管理方式方法的痕迹,它与市场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原则及价值体系有诸多难以相容之处,这决定了政府部门观念的变革是艰难的,但也是必然的。政府价值观念转变,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布局与调配。因此,政府价值观念转变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树立效益意识,这里既包括社会效益,也包括经济效益。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树立投入产出效益比观念,讲求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第二,树立规模发展应以科技兴体为先导的观念,由于我国体育事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还处在外延扩大发展阶段,为了避免不计效益的“粗放型”发展就必须注意科技在要素配置和利用中的作用;第三,确立以提高现有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存量利用效率为中心,同时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框架,构建初级阶段体育事业“多元所有制群”的发展动力。

三、文化价值观与历史传统的影响

(一)文化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从形成以来绵延几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中国地理、气候等因素形成的文化稳定性或保守性。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影响或制约着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划分、布局及其调配。

一个民族的文化通常有其系统性与一体适用的价值观,虽然任何一种文化中都有无数的例外,但我们还是可以针对一个特定的文化进行相对准确的或广义性的陈述。因此,我们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文化价值观是一群人认为有益的、正确的或有价值的信条或特点。它主要是指文化领域里一些现代和历史被重视和被否认的理论及言行所引起的感想;文化价值观不分等级,不分高低,不分贵贱,没有阶级性,所不同的就是在某一阶段是否有利用的价值而已。通俗来讲,持有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人,会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好的,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不好的。它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好的文化的判定,另一个是对不好的文化的判定。

中国传统文化要融入开放和理性的世界文化中,就要不断地变革与创新。我们要以现代社会为参考系,衡量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成分,寻求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传承和更新一切有利于发展当代中国文化的成分,凸显时代风气,与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扣,将文化价值观与时代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紧密联系,引领新的人生观、价值观。时代文化代表着生产力前进的方向,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前进的方向、时代的精神文明、时代的生活文化需求紧密相连。只有这样,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才能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城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体育大国的同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体育强国。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信地屹立于世界东方,坦然面对世界体坛的风云变幻。

(二)历史传统

在中国近代史上,就历史传统的作用与地位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或视之为一笔财富,认为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发挥其积极功能;或将其当成沉重的包袱,认为不将其彻底抛弃,就会阻碍现代化进程。那么如何看待历史传统是财富还是包袱的问题?假若把传统视为兼收并蓄和进一步发展的起点,那么历史传统就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如果将传统看成永恒不变的东西,或变成孤芳自赏的对象,那么历史传统就是拖累社会进步的包袱。因此,我们认为,要创造性地对待历史传统,既然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历史传统只是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的出发点,我们就绝不能拘泥于传统,而应开放地对待历史传统,使传统更具有融合力。

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现成的历史传统,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就不会有更大的开拓与发展,这并不是历史的态度,因为历史的本质就是生成和发展。没有继续生成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历史,是停滞不前的历史;没有创新与发展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历史,也是毫无生气的历史。历史不是束缚我们或使我们窒息的“牢狱”,而是有待于我们不断开发的精神家园。

四、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水平

自社区体育出现以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得到迅速发展。课题组对2000—2019年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状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呈现严重的区域不平衡性,在管理制度、指导员培训、经费、场地设施等方面需要加大力度,需要综合政府支持、企事业单位资助、俱乐部实施的模式,社区与学校有效结合的模式,开发群众体育市场模式等有效模式来共同发展城市社区体育。那么如何评价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水平?其评定指标有很多,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我们可以依据《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标准》和现有文献,把这些指标分为三大类:第一,城市社区体育建设服务指标(如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场地设施和经费保障);第二,社区居民参与指标(体育活动形式、体育消费占支出的比例、体育意识);第三,效益指标(社区体育人口、社区居民体质)。

五、上述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机理的探讨

(一)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分析

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政府价值观念、文化价值观与历史传统、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物质基础,政治和政府价值观念是发展导向,文化价值观与历史传统是发展的根基或根源,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水平是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

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性、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性、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等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与城市里的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的发展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城市社区体育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并存也是必然的。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是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综合的变化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多变复合过程。城市社区建设的速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进程密切相关,它综合反映了从单位体制主宰向社区体制主导,从行政管理型向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结合型转变的客观要求。社区发展受多年“单位体制”的影响,其硬件、软件等条件都非常匮乏。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与发展,必须要借助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实现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整合和共享。

(二)影响机理的探讨

探讨影响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机理,主要探索的是城市社区公共体育事业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调配是单一的动力机制调配方式,即仅仅依靠国家财政的投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投资主体变得多元,逐渐形成多元动力机制。要想调动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要破除把公有制与国家所有的单一实现形式画等号的思维定式,以“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判断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多元动力机制的标准,积极探寻能够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