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体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政府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 俞宏光
- 1892字
- 2021-10-22 11:38:46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本书研究的目的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次社会发展的飞跃无不伴随着人类对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大突破。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定,资源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被人们认同。在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这四个重大问题中,资源问题处于基础地位。体育资源是资源范畴的一部分,是体育赖以运行的基础。而公共体育资源则是体育资源的组成部分,它带有强烈的公益性、公共性以及福利性,是促进全民健身等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社区是公共体育资源在城市分布的主要区域,它与农村社区一道,共同成为公共体育发展的平台。
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合理配置进行研究有助于全民健身政策法规的执行与落实。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日益重视,国家先后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有利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这是国务院首次明确强调“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并且“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其中就暗含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全民健身计划》在城市社区的顺利执行与落实,促进城市社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合理配置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当前公共体育资源在城市社区配置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如:部分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较缺乏,厦门市60.06%的居民住宅区没有体育活动场所,珠海市城区6个街道62个办事处所属居委会中,有48个没有体育设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大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分布较多,而中小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分布较少;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占有不均等,由财产、权力分层而带来的公共体育资源的占有不均等已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政府在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中的无作为。这些问题不解决,便会制约我国全民健身等公共体育事业的整体进程。因而,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合理配置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政府关于公共体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绩效评价构建等,是本书研究的目的。
二、本书研究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理论结构由三个要素组成:①概念;②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③由这些概念和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特殊规律和预见。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或命题构成了理论的核心元素。尽管理论有大有小,有粗有精,但堪称理论的,一定包含着这两个核心元素。它们通常也是识别某一理论的主要判别标准。所谓理论创新,主要就是在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原理(或命题)的基础上的从无到有的创造、从简单到深入的拓展,以及由错误到正确的纠正等。本书涉及的理论创新主要是指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基本概念的拓展以及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合理配置基本原理的多学科拓展与整合。
作为对经验事实的严格界定,概念为理论提供了具有特定含义的、通约性的术语或语言,构成了理论构建的话语基础与逻辑基础。在以往研究中,几乎没有学者使用“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概念,大多数研究均使用“社区体育资源”的概念。笔者以为,从字面意义上看,“体育资源”四字本身就具有多重意义和属性,而“社区”仅仅表明了一个地域性的特征,抛开政府的话语体系看,“社区体育资源”这一词组本身就缺乏一个定性的修饰词汇,对其的界定难免千人千智。而且,在当前社区体育资源已经发展成为涵盖政府公共体育资源、商业体育资源、居民个人体育资源以及志愿服务资源等事物的客观现实情况下,再纠缠于社区体育资源的界定已然难以对现实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最近国家政策法规中越来越多地提出“公共体育服务”这一满含“公益性”“公共性”色彩的词汇,“社区公共体育资源”一词汇也清晰地表明了“体育资源”的“公共”性质。在这一前提之下,结合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发展现实展开探讨,是体育理论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理论,这一研究将资源配置理论、系统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多学科理论进行拓展整合,形成自身的一套原理体系,其逻辑路径是:什么是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内涵界定),为什么要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现状审视、归因与问题分析),怎样进行合理配置(目标、原则、保障与路径),以及政府在配置中的责任及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