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与乐山
- 乐山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 170字
- 2021-10-29 10:39:14
隋唐五代 盛世华章下的边城之歌
从来胜地假大笔以增辉,自古文章借名区而播咏。这个时期,乐山作为边州、兵城和重要水陆通衢,加上天生丽质、绝世容颜,引来大量文人墨客、大德高逸,或驻足流连,名篇簇起;或播布教化,留下大批遗迹,光耀至今。一曲峨眉山月,奏响这个时代边城之歌的高昂序曲,又在花蕊夫人“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的千年一叹中落下帷幕。
智者:“神水通楚”说到今
人物小档案
姓名:智顗,俗姓陈,字德安,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生卒年:538至597年
主要事迹:智者大师,17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23岁证得法华三昧,32岁起开讲《法华经》,创立了中国佛教天台宗的思想体系,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者。一生创建寺庙近40座,著述几十种。据说,曾在峨眉山神水阁修行。
影响乐山指数:★★★★
相关人物:茂真尊者,慧通、慧续兄妹
希夷大笔入云根,风骨高奇气运吞。
地接凤台栖楚客,水穿龙窟出荆门。
石间万世雷霆斗,树底双桥日月昏。
别派一泓清照秋,尘落亦喜在山尊。
这是清末“戊戌六君子”刘光第描述峨眉山神水阁玉液泉的一首诗。
神水阁背负黄帽山,青巅重叠,苍林竹丛,游云如丝如絮,在山腰、林间萦绕,时上时下,飘荡飞翔,景色迷人。神水阁亦称圣水阁,又名神水庵,因前面有一泓清泉而得名。这汪泉水汇聚成池,深尺余,清澈明净,终年不竭,味道甘美,僧人称之为神水、玉液。据《峨眉山志》载,神水池上盖有宗漏亭,前有“峨眉山第一泉”碑,附近有竹月松风亭,后面有“一卷一勺亭”(为小亭),均早废。
传说春秋时期楚狂接舆夫妇隐居此处。到了隋代,神水阁成了智者大师习静之处。智者大师,原法名“智顗”,佛法精深,名动一时。隋炀帝杨广在潜邸时,一直表现得非常优秀,中规中矩,节俭有度,尊重名士,敬畏佛法,将“智顗”请到府上,不敢直呼其名,而是尊称“智者大师”。于是,此称谓就被更广泛的使用。作为一代宗师的智者是否到过峨眉山,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清同治《嘉定府志》却言词凿凿:“(智者)住中峰寺及呼应庵,日游神水,凡三年。”胡世安《译峨籁》也说,智者大师“于龟子石建呼应庵,日游神水,夜宿于斯。三年徐步,威仪不缺,内净其心,外净其行”。还有流传甚广的“神水通楚”传说,智者离开峨眉山,回江陵玉泉山建道场,住锡玉泉寺,思饮峨山神水,龙女施法,使大师寄存中峰寺的锡杖、钵盂从玉泉洞中浮出,钵中盛满峨山神水。
隋代,有位著名的出家人叫茂真尊者,住锡峨眉山时,曾开建棋盘寺,重建中峰寺。传说孙思邈到峨眉山采药炼丹,与茂真尊者友善,常常登高呼应,相约在棋盘寺后下棋,后人称其邀约处为呼应峰。原呼应峰下建有茂真庵,早废。
智者大师衣钵塔(唐长寿 摄)
玉液泉题刻(周德平 摄)
进入唐代,有史可考的是玄奘和尚(即唐三藏,《西游记》“唐僧”原型)从天竺(今印度)取经回来后,曾到峨眉山朝拜普贤,留下“不登峨眉愿难酬”之语。围绕其朝普贤的附会也随之产生,比如说他游九老洞,遇见了圣真化度,获一佛偈:“付汝般若舟,慈悲度一切。普贤行愿深,广利无边众。”
唐代有兄妹俩对峨眉山佛教发展作出贡献,即慧通禅师、慧续禅师。他们是湖北江陵人,洛浦元安法嗣。唐僖宗时期(874~888),慧通禅师从会稽(今浙江绍兴)来到峨眉山,见峨眉山地域深广,山峦叠嶂,钟灵毓秀,是修建寺庙、弘扬佛教的好场所,遂广招门人,多方化缘募集资金,先后修建清音阁,扩建中峰寺、普贤寺(即万年寺)、华严寺、牛心寺。后又奉建永明华藏寺。慧通以山形象火,寺院屡建屡毁,遂将华藏寺易名为黑水寺(黑水寺建在今黄湾乡黑水村的二逗岩上,已废,与金顶的华藏寺是两个寺院),普贤寺易名为白水寺,中峰寺易名为集云寺,牛心寺易名为卧云寺,华严寺易名为归云阁,意欲以“三云二水”抑制火星,冀免峨眉山寺庙屡遭回禄。慧通继席祖庭,位列传灯,前后七代,宗风大振,被称为峨眉禅宗第一祖,为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对峨眉山佛教的中兴功绩卓著。慧通圆寂后,大峨寺(亦名福寿庵)供奉慧通像,后被称为“峨眉祖堂”;其肉身则供于黑水寺,明代胡世安于崇祯十二年(1639)游黑水寺时还见到这肉身。慧续禅师随兄云游峨眉,后住锡黑水寺修行,是有记载的峨眉山第一位比丘尼,也是乐山第一位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