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开发旅顺港

1874年,日本突然侵犯台湾,这对清政府震动很大。李鸿章上奏主张加强海防军务,清廷根据他的奏议,决定筹建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并命他督办北洋海军事务。后来南洋海军督办去世,他便总揽了筹建海军大权,在天津设立水师营务处,经理海军专务。

李鸿章想在北洋海域内筑港建坞,但大沽口和营口皆不适宜,于是便派遣北洋水师总教习、英国副将葛雷森、哥加等人到大连湾进行实地考察。他们认为那里口门太宽,难于布防,不宜筑港。于是李鸿章便改变初衷,决定在旅顺口设北洋海军基地。1881年冬,在旅顺口约5公里外的龙眼泉(即龙引泉)水源地将水引入旅顺口,作为建设军港用水,这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管道。在旅顺口建港的消息传出后,清廷某些官员反对,但李鸿章力排众议,奏请朝廷,获得批准。1880年秋,李鸿章委派县令陆尔发和德国炮台专家汉纳根及英国海军上校柯克,前往旅顺口实地勘察修筑炮台和船坞的具体地址。根据汉纳根的报告,这一年的农历十月,决定先修建黄金山炮台,以保护军港。1881年农历三月,李鸿章又派北洋水师营务处道员马建忠亲赴旅顺口考察港口的山海形势、炮台和船坞的布局,以及攻防战略的问题,并让他做了详细汇报。

同年农历十月三日,李鸿章乘验收从英国买来的“超勇”“扬威”二快舰之便,偕同海关道员周馥、营务处道员马建忠等官员来到旅顺口,这是李鸿章首次视察旅顺口。第二天,他亲率官员登上黄金山和白玉山,察看地势、海域,认为旅顺口是北洋要隘、京畿门户,为奉、直两省海防之关键和咽喉要地。回京后,他将旅顺口筑港建坞的决策和开发旅顺口的计划上奏朝廷,获准,于是组建旅顺口工程局,负责建港工程事宜。至此,旅顺口建港工程正式启动。

李鸿章

日俄战争前的旅顺口

李鸿章对旅顺口港坞工程极为重视,从工程推进、资金划拨、器材进口、官员选派到外国顾问的聘用等,都亲自过问审批。他先后三次调换指挥工程建设的负责官员,前两次派去的官员都因工作不力被撤回,最终选定袁保龄,可见他对工程重视的程度。旅顺口港坞工程建设费时10年(1880—1890),耗银300余万两,建成大石坞、拦潮大石坝、厂房、码头、仓库、电报局、医院、水师提督官署等,设备上乘,功能齐全,是远东第一流的近代海军基地。

李鸿章先后8次前来旅顺口巡视。1883年农历六月,他由上海乘船赴天津,绕道旅顺口考察海防建设工程进展的情况,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是在1884年农历闰五月,会同张之洞、张佩纶等巡阅北洋海军,查看旅顺口海岸炮台修建情况。次年农历十月,李鸿章率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天津海关道员周馥来旅顺口验收从德国买来的“定远”“济远”“镇远”三舰,同时查验已经竣工的海岸东西9座炮台,这是第四次。第五次是在1886年农历四月,陪同醇亲王来旅顺口检阅海、陆军,查看船坞建设的情况。第六次是在1888年农历三月下旬来旅顺口检阅驻防海、陆军并查看船坞建设。由这一年开始,他每三年检阅一次旅顺口海防驻军。1891年农历四月和1894年农历四月,他例行检阅旅顺口驻防海、陆军,后三次亦赴大连湾查看炮台。

在北洋舰队的创立、旅顺口军港和大连湾炮台群的开发与近代化建设过程中,李鸿章作为决策者和组织领导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和指挥不当,北洋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最终被日本联合舰队所消灭,旅顺口军港和大连湾海防炮台群也相继沦陷于日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