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大战显忠魂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少年时曾向英国人学习英文和自然科学。性格坚毅,志向远大。

同治六年(1867),邓世昌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成绩优秀,专长于测量和驾驶。

同治十年(1871),邓世昌开始在“建威”舰实习,巡航南洋各岛,不久,提升为该舰管带。

光绪元年(1875),邓世昌先后调任“海东云”和“飞霆”等炮舰管带。针对日本海盗经常出没在台湾、澎湖等地进行骚扰的状况,邓世昌率“振武”舰捕捉海盗。

邓世昌

光绪八年(1882)夏,邓世昌随丁汝昌率舰至朝鲜仁川平定兵变,因作战有功,破格升任游击,赐号“勃勇巴图鲁”,任“扬武”舰管带,往来天津、朝鲜之间,不久擢升参将。

光绪十三年(1887)8月,奉命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等赴英、法接收订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邓世昌任四舰营务处副将衔参将兼“致远”舰管驾。翌年4月,邓世昌率“致远”等四舰安全抵达天津。不久,邓世昌为“致远”舰管带,以副将补用,并加总兵衔。同年9月,北洋海军正式成立,授邓世昌为中军中营副将,仍管带“致远”舰。

光绪二十年(1894)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9月15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奉命率北洋舰队从大连湾起航,护送运兵船到大东沟。任务完成后,17日上午返航回旅顺口。此前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海军中将伊东祐亨早已查明了这一情况,于是在14日率舰队从仁川港出发,15日到达大同江口,17日上午驶进黄海北部大鹿岛海域,等待同北洋舰队交锋。

17日12时50分,中日双方舰队相遇,日本蓄谋已久企图击垮北洋舰队的黄海大战爆发了。战斗开始,北洋舰队10艘战舰列成“人”字阵形,日方12艘战舰采用“一”字阵形,用两翼包抄的战术,置北洋舰队于左右受敌的劣势。

海战开始不久,丁汝昌的旗舰“定远”舰被炮火击中,帅旗损毁,丁汝昌受重伤,整个舰队陷入失去指挥的危境。“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作战,最先冲入敌阵,向日本旗舰“松岛”号和主力舰“吉野”号发起猛攻,发炮百余发。日舰发现“致远”舰孤立无援,便集中4舰围攻“致远”舰,“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左腿受伤,舰体倾斜,此时恰与“吉野”舰相遇。他对大副陈金揆说:“敌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于是开足马力全速向“吉野”舰冲去。邓世昌临危不惧,坚决勇敢,极大地鼓舞了全舰官兵誓与“吉野”同归于尽的决心。就在即将撞及“吉野”舰时,“致远”舰不幸突中鱼雷,即刻沉没。全舰官兵除7人获救外,其余250人壮烈殉国。

邓世昌坠海后,随从刘忠跳入海中送给他救生圈,他不用,大声说:“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下沉,消失在大海之中。他的爱犬紧紧咬住主人的衣袖,不让他下沉。邓世昌挥手驱赶,爱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但他已下定“义不独生”的决心,狠击狗脖,逼它离开,然后自沉大海。爱犬衔着主人的花翎帽,恋恋不舍地徘徊环游,后被救起。

邓世昌为人刚正不阿,深为将士所尊敬,在海战中他忠实地履行了自己“如有不测,誓与舰同沉”的誓言,是中国海军军人的楷模。

事后,为表彰邓世昌的功绩,清廷破格将本是总兵衔的邓世昌“照提督例议恤,追赠太子少保,赐祭葬,并袭骑都尉职,谥壮节,入祀京师昭忠祠”。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又为邓世昌写祭文、碑文各一篇。清廷封邓家三代一品俸禄;光绪二十一年(1895),皇帝重赏邓家白银10万两;光绪二十三年(1897),皇帝重赏邓母用3斤黄金制成题为“教子有方”的金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