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年茶史·峥嵘岁月

越江茶业与诸暨“百年茶史”

陈元良 斯根坤 杨思班

中国是茶的故乡。科研资料研究证明,茶在地球上生存已经有6万—7万年的历史了。现今从北纬45°以南、南纬30°以北的50多个产茶国家中,其茶籽全部来自中国。

茶以作物属性输出国外是在公元8世纪的唐朝期间,日本最澄禅师和他的弟子空海,分别从中国带走了茶籽和制茶工具,把中国的种茶和制茶技术引进了日本。茶以商品属性走出国门,是在9世纪。851年,北非有一位叫苏来曼的商人,写了一本名为《印度和中国纪实》的书,里面写道:“有一草,作叶三状,其香亦高,唯其唯苦,水沸,冲饮之。”说明饮茶习俗已经开始传播到西域各国。茶以不同品类走进不同消费习俗的世界各地:1610年红茶进入荷兰,1638年红茶进入俄国;1648年珠茶(绿茶)进入法国,1650年红茶进入英国。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饮茶皇后,英国从原先一个咖啡王国现成为世界上的饮茶冠军,平均每人每年的茶消费量在3千克以上,占全年饮料消费量的70%。英国的下午茶成为世界茶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花异葩,英国红茶成为引领世界消费的知名品牌,至今地球上红茶消费群体还是保持在总人口的60%以上。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采购到了工夫红茶献给其皇后,博得了皇后的欢心,英国当年决定不再从荷兰进口茶叶,改由东印度公司直接经营。可以说红茶带动了世界茶叶的消费,在日常生活中促进了不同消费习俗的形成,日长月久,与饮茶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在湿热条件下能够促进鲜叶中叶绿素分子所含的镁原子被氧原子置换变成红色。红茶加工从萎凋开始,继而揉捻、发酵,最后烘干,自始至终是茶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经一系列化学变化而生成化合物。在手工制作的时代背景下,加工中的所有环节都需要依靠感官及经验来判断和操作。萎凋过度色泽变黑、揉捻不足滋味不爽、发酵过度汤色变暗、烘干不当香气偏淡,每个工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也决定了这一制作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在绍兴越江茶业有限公司成立100周年之际,申报越红工夫茶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建设越红博物馆,恢复振兴约定俗成的“越红”地方品牌,重树“千年古都·一品越红”的市场认知度和信任度,对复兴万里茶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速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茶产业生产要素和价值链的扭曲有重要意义。这也将成为诸暨茶产业转型升级及跨越发展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