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系统实证研究的20种重要理论与应用
- 袁勤俭 朱哲慧 张一涵等
- 1395字
- 2021-01-07 11:19:03
1959年,社会学家戈夫曼(Goffman)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首次提出印象管理理论(Impression Management Theory)[1]。印象管理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目标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标,会试图管理或改变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感知。
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社交活动,为了实现其目标,个人或组织都存在着印象管理行为。因此,自印象管理理论提出之后,印象管理相关问题引起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学者的关注。为了揭示印象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已有学者撰写了一些述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向。
一类是对理论本身相关研究的述评。Bolino等对1988~2008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印象管理策略的用途和有效性研究、组织内个人印象管理的行为研究、组织层面的印象管理研究三个方面。[2]Guadagno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发现男性和女性在使用印象管理策略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而言,男性一般使用更加自信的主导策略,女性则使用更为被动和合作的策略。[3]Leary等将印象管理分为印象管理的动机和印象构建两部分,并以此为框架系统梳理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印象管理的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印象的目标相关性、期望结果的价值、个人当前印象与期望印象之间的差异;印象构建的影响因素包括自我观念、期望(和不期望的)身份、自身角色的约束、目标价值、对他人看法的感知。[4]刘娟娟首先对印象管理概念的由来及发展过程进行回顾,然后从印象管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印象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5]安桃艳等从印象管理的分类、印象管理的动机、印象管理的策略和印象管理的测量四个方面对国外研究进行了综述。[6]
另一类是传统环境下特定领域的印象管理理论应用研究的述评。王沛等具体梳理了应聘者印象管理的相关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面试情境与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应聘者个性特质与印象管理策略使用、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与面试结果、招聘者对应聘者印象管理识别四个方面。[7]谭哲则从归因信息的自利性倾向、语言信息披露的可理解性和可读性分别对国外与国内会计语言信息披露印象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对比研究。[8]
在网络环境下,个人或组织在社交网站上的一句话语或一个表情、组织在官方网站上的声明或展示元素,都可能影响到个人或组织给他人的印象。因此,网络环境中个人或组织的印象管理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已经涌现出一些应用印象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然而,在文献调研中,我们尚未见有关印象管理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应用方面的述评文献。为此,为了帮助学界同仁准确把握印象管理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本章拟在简要回顾印象管理理论的发展之后,评述印象管理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值得关注的潜在研究方向。
[1]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61.
[2] Bolino M C, Kacmar K M, Turnley W H, et al. A multi-level review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motives and behavior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8, 34(6): 1080-1109.
[3] Guadagno R E, Cialdini R B. Gender differences in impression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s: A qualitative review[J]. Sex Roles, 2007, 56(7-8): 483-494.
[4] Leary M R, Kowalski R M. Impression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2-component model[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0, 107(1): 34-47.
[5] 刘娟娟.印象管理及其相关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2): 309-314.
[6] 安桃艳,荣海涛.国内外印象管理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2014(11): 22-23.
[7] 王沛,冯丽娟.应聘者印象管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 743-748.
[8] 谭哲.会计语言信息披露中的印象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