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生产行为影响研究:以陕甘苹果户为例
- 乔志霞
- 5403字
- 2021-01-22 20:13:43
2.4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生产行为影响机理
基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生产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根据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行为理论、农户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要素稀缺性技术创新理论探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生产行为影响机理,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2.4.1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要素投入行为影响机理
恰亚诺夫(1924)指出,农户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活动单元,具有独立决策的权力,劳动力禀赋差异影响农户有关作物品种选择、生产要素投入与配置的决策,进而影响总产出(马九杰等,2013)。苹果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改变家庭劳动力供给禀赋,产生直接的劳动力质量数量供给约束与潜在的资金供给约束。土地、劳动力、资金是苹果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替代与互补,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禀赋差异必然促使有限理性的苹果户重新配置土地、劳动力、资金,从而造成劳动力禀赋差异下的要素投入差异。
对此,依据Low(1986)的农户模型进行经济学解释(见图2-2)。为简化问题,不考虑其他要素投入,假设短期内苹果产出随劳动投入增加而成比例增加,OL表示苹果种植者劳动投入,从左向右表示投入增加,OR表示种植者产出,从下向上表示苹果产出随劳动投入增加而增加。OLo、OLn分别是老年与中青年种植者的劳动生产率,由于不同年龄劳动力存在异质性,老年种植者生产率一般低于中青年种植者,因而在L1的劳动投入下,OA>OB(章铮,2011)。在此情况下,老年种植者若要与中青年种植者实现同样的产出,必须达到新的劳动生产率OL′o,这只能通过增加L1L2的劳动投入,或用雇工、省力化的生物技术、替代劳动力的机械技术弥补L1L2的劳动投入实现。然而,无论作出何种要素替代与配置决策,都导致苹果户要素投入状况发生变化,表现为要素投入类型及数量变化。据此,通过对比不同类型苹果户土地、劳动力、资金投入量,探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土地、劳动力、资金投入的影响及表现。
图2-2 年龄异质性下苹果种植者劳动生产率差异
2.4.2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行为影响机理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不仅是劳动力作用的对象也是农业生产活动的载体、农户农业收入的源泉(焦必方,2009)。在我国耕地资源日益稀缺的当下,理性与非理性行为并存的苹果户能否合理利用稀缺的土地资源,不仅短期内与土地利用率、产出能力有关,长期更与土壤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有关。
根据农业经济学,土地利用的实质是将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取物质产品和收益的经济活动,即通过对土地投入生产资料、劳动获取产品、价值,一般通过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生产率体现对土地利用的方式及结果,集约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生产资料、劳动力的程度,生产率是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产值、净产值等,集约度是生产率的前提,生产率是集约度的结果(焦必方,2009)。在短期技术与自然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影响土地利用的关键是要素投入水平(孔祥智等,2014)。然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改变家庭劳动力供给禀赋,产生直接的劳动力供给约束与潜在的资金供给约束,从而使不同苹果户具有不同的劳动力、资金投入能力,直接影响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而因集约度差异影响土地生产率。可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并非直接作用于土地利用,而是通过要素投入即土地利用集约度体现对土地利用的方式,进而通过土地生产率体现对土地利用结果的影响,即存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机理。据此,在考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特征、土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探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及表现。
2.4.3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技术选择及技术效率影响机理
根据生产要素间存在可替代性的新古典生产理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改变苹果户劳动力供给禀赋,引致苹果户重新配置要素投入类型及数量,从而产生新的生产要素组合及技术关系(汪丁丁,2006)。对各类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配置的选择过程就是新古典技术选择理论指出的技术选择行为,即技术选择是投入产出间的转换函数,技术选择包括要素替代与技术变化,技术效率是技术选择的体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下不同苹果户劳动力、资金供给约束不同,作出的要素投入组合即技术选择有所不同,从而使其技术效率不同。对此,从微观经济学生产视角出发,利用希克斯(Hicks, 1932)图表分析法解释不同类型苹果户劳动力供给禀赋变化下的技术选择过程。
如图2-3和图2-4所示,在劳动力异质性与家庭全部资源用于苹果生产的假设下,图2-3是一组生产约束线与等产量线,横轴L代表劳动投入,纵轴S代表其他投入,初始的家庭资源约束为C0,在其约束下实现最高产出水平y0,E∗是生产均衡点,相应的要素组合为(L0,S0)。图2-4是投入产出的生产技术曲线,假定所有苹果户处于同一技术前沿面,即所有苹果户面临相同的生产技术曲线,曲线以上是现有技术水平无法实现的,以下是技术无效,只有曲线上的点为技术有效点,即现有技术水平下获取一定产出所需的最小投入或一定投入下得到的最大产出(李博伟等,2016)。
图2-3 等产量曲线
图2-4 生产技术前沿面曲线
当个体处于中青年、家庭老龄化程度轻时,苹果户在约束线C0上的点A(La,Sa)进行生产,相对于其他投入Sa,劳动投入La相对过量,在A点无法实现均衡点E∗的产量水平y0,只能实现y′0,点A对应图2-4中的点A∗,生产处于非均衡状态。实现技术有效的可行途径:一是增加其他投入如土地投入,与过量的劳动投入相匹配,实现C0约束下的最大产出y0,表现为图2-3中从A点沿C0移动至E∗点,图2-4中从A∗沿A∗E∗移动到E∗;二是将劳动投入L从La减少到Lb,表现为从图2-3中A点移动至E′,图2-4中从A∗沿A∗E′∗移动到E′∗,实现既定产出下的最少成本C′0。对于个体年龄大,家庭老龄化程度深的苹果户,家庭资源约束依然是C0,相对于劳动投入Lc,其他投入Sc相对过量,因此在图2-3的A′点生产,达到y′0的产出,点A′对应图2-4的A∗,处于技术非效率。实现技术有效的可行途径:一是减少其他投入S如转出土地,使图2-3中的A′点沿约束线C0移动至E∗点,图2-4中的A∗点沿约束线A∗E∗移动至E∗点,实现技术有效;二是增加其他投入如雇工或省力化的生物、机械技术,使图2-3中的A′点移动至E"点,图2-4中的A∗移动至E"∗,实现C1约束下的y1,但这一过程需要突破家庭资源约束C0,获取外部资源补充相对投入不足的L,获取量为C1-C0′,从而在新投入组合下实现技术有效。
上述分析表明,当个体年龄大、家庭老龄化程度深时,实现技术有效取决于能否减少其他投入或能否突破家庭资源约束获取有效资源补充替代劳动力的投入,前者一般称为技术变化,后者称为要素替代;若能,则实现技术有效、技术效率高,若不能,则处于非均衡状态,技术效率低。据此,在测算苹果户技术效率的基础上判断不同类型苹果户技术选择,探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技术选择的影响。
2.4.4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产出影响机理
产出是苹果户生产行为的目标和结果。根据资本和有效劳动规模报酬不变的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影响苹果户产出的关键因素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包括土地、化肥、农药、农机、科技等,人力资本包括种植者年龄、性别、健康、智力、种植者数量等,因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质量、数量供给约束影响苹果户产出(俞福丽,2015)。
依据生产函数理论,首先分析苹果种植者个体劳动质量供给变化对产出的影响[见式(2-1)和式(2-2)]。假定苹果户产出符合农业生产函数Y=f(K,L),其中Y为苹果户产出,K是资本投入,L是劳动力投入,f(K,L)是关于K、L的增函数,即,,在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下有:
进而,在式(2-1)中,假定y、k是劳动力人均产出、人均资本投入,则
式(2-2)表明,劳动力人均产出是关于人均资本投入的增函数,即劳动力人均资本投入增加促进人均产出增加,不同劳动力资本投入差异会造成产出差异。然而,人力资本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不同年龄劳动力非同质劳动力,劳动力供给质量随年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倒“U”形,存在“体能老化效应”“经验积累效应”与“资本挤压效应”,因而年龄引起的劳动力质量差异通过影响直接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影响苹果产出(林本喜等,2012)。
进一步地,分析劳动力数量供给变化的影响[见式(2-3)至式(2-7)]。假设苹果户劳动人口总数为N,其中劳动适龄人口为L,老龄人口为L0,则有N=L+L0。设定θ代表老龄种植者占总劳动人口比重(以下简称“家庭老龄化程度”),即则L=θN,L=(1-θ)N。在不考虑劳动力质量0与劳动时间差异下,传统生产函数Y=f(K,L)中劳动力投入数量与劳动量投入是等价的,因而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直接影响是减少劳动力供给(李军,2006;张斌等,2013)。据此,将家庭不同年龄劳动力占比纳入生产函数,则有
式(2-3)中,老龄化程度θ成为生产函数的变量,对式(2-3)求微分
dY=FKdK+FLd[(1-θ)N]
dY=FKdK+FLd[-Ndθ+(1-θ)dN]
由式(2-4)对老龄化程度θ求偏导,则有
对式(2-5)进一步变形得式(2-6)
令,,,α、α分别是资本K、kl劳动力L的产出弹性,kθ是资本K对θ的弹性,由此,式(2-6)可表示为
公式(2-7)表达θ对产出Y的影响,其中,K是关于θ的减函数,θ增大对资本投入有负向影响;进而,在短期假定αK、αl、kθ均为常数下,Y是关于θ的减函数,θ增大对产出有负向影响,即劳动力数量差异也通过影响资本投入间接影响产出(林宝,2015)。
上述分析表明,苹果户产出受劳动力、资本等直接投入决定,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下劳动力质量、数量变化通过影响资本投入间接影响苹果户产出。据此探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产出影响及表现。
2.4.5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流转及持续种植意愿影响机理
长期而言,面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引发的劳动力、资金供给约束,苹果户可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的应对策略,即调整苹果与非苹果的种植比例或退出苹果种植,主要体现为当期的土地流转意愿及持续种植意愿。基于对短期调整策略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生产行为影响的分析,探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土地流转及持续种植意愿影响。
农地流转、持续种植是农户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经济活动,农地流转使土地从利用率低的农户向利用率高的农户转移,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持续种植是农户增加投资、理性利用资源、提高生产积极性的动力源泉(钱龙等,2016)。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农地制度调整本质上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人口变化是引起农地调整的重要原因(丰雷等,2013)。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改变家庭劳动力供给禀赋,对不同苹果户产生不同的劳动力、资金供给约束,在实现货币收入最大化的目标下,劳动力、资金丰裕可能诱致苹果户增加土地投入或转移劳动力、资金投入,劳动力、资金稀缺可能诱致苹果户增加替代要素或减少土地投入,劳动力、资金极度稀缺可能诱致苹果户放弃土地、退出农业。从本质上而言,农户是否选择农地流转、持续经营与自身生产投资能力及收益直接相关,据此,根据要素稀缺性技术创新理论、人力资本生命周期理论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土地流转及持续种植意愿影响机理(钱忠好,2008;汪险生等,2013)。
为便于分析,作出如下假设:
①初始分配土地时按照农业产值最大化原则或人均分配土地;
②初始分配土地时,农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但随着时间推移、非农就业机会出现,初始分配土地的中青年步入老年,老年与中青年具有不同的农业生产机会成本;
③从青年到老年,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作出决策;
④假定农产品价格为1(4)。
在上述假设下,图2-5横轴代表人均土地面积,纵轴代表产出,在农产品价格为1的假定下,劳动力边际收益等于劳动力边际产值,曲线MRa代表农业劳动力平均边际收益,根据农业产值最大化原则,对应的土地面积为ha(MRa=0),因而个人初始分配的土地面积x为小于或等于ha。人力资本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人力资本存量即生产投资能力与年龄呈先增后减的倒“U”形关系,青年种植者体力充沛、学习能力强但缺乏经验,人力资本存量少,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步入中年,人力资本存量经历增长后趋于平稳,之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衰退、学习能力下降,人力资本存量趋于减少。在此情形下,对于老年种植者,年轻时能在ha亩下实现平均边际收益MRa,但随着年龄增长,人力资本存量减少、生产投资能力下降使其边际收益曲线由MRa左移为MRo,低于平均边际收益MRa(5),因而个人有能力种植的最大面积为ho(MRo=0);对于中青年种植者,不仅能在ha亩下实现平均边际收益MRa,更由于人力资本存量多、生产投资能力高而使其边际收益曲线由MRa右移为MRn,个人有能力种植的最大面积为hn(MRn=0)。此时,对于年龄异质性的不同种植者而言,初始分配的土地面积x与有能力种植的面积ho、hn之间产生一定差距。
图2-5 年龄异质性下苹果种植者边际收益差异
对此,当ho<x<ha时,边际收益最大化原则使老年种植者有意愿流出x-ho亩的土地获取租金,缓解人力资本存量减少、生产投资能力下降约束。
当ha=x<hn时,边际收益最大化原则使中青年种植者有意愿流入hn-ha亩的土地,实现边际收益最大化,有效利用现有人力资本存量、生产投资能力。
当0<x<ho时,老年种植者在边际收益最大化原则下开展生产,无流出意愿;而中青年种植者人力资本存量有余、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增高,转移人力资本存量、寻求其他就业意愿强。
当老年种植者人力资本存量减少到劳动能力缺乏时,有意愿将ha亩土地全部流出、退出农业。
上述分析表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劳动力边际收益、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不同,能种植的土地面积不同,从而对土地流转、持续种植意愿产生不同影响,据此探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苹果户土地流转及持续种植意愿影响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