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手咖啡,右手世界:一部咖啡的商业史
- (美)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 1122字
- 2021-02-22 15:44:48
咖啡驼孢锈菌的袭击
咖啡驼孢锈菌是一种植物患锈病,咖啡树刚染上这种病的时候,树叶背面会出现黄褐色的斑点,斑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变成深褐色锈斑。这种病菌还会产生淡橘色粉末状孢子,脱落后会四处扩散。斑点慢慢变大,最后扩散到整个树叶,树叶就会脱落。最后,整棵树的树叶都脱落了,树变得光秃秃的,然后就会枯死。锡兰(今斯里兰卡)的咖啡庄园第一年出现患锈病以后,灾情惨重,后来逐渐消退,然后反反复复,时好时坏。世界各地的专家纷纷给为此烦恼的咖啡种植者提出各种建议。他们尝试过各种化学农药,尝试过砍掉染病的咖啡树枝,但最后都徒劳无功。
1870年,锡兰(今斯里兰卡)出现可怕的咖啡叶锈病——驼孢锈菌,几年时间内,这种病菌就摧毁了东印度群岛的整个咖啡业。100年后,拉丁美洲也出现了这种病菌。
专家学者也对此提出了各种理论依据。有的人认为这种病是由咖啡种植园普遍使用的一种用来做遮阳树荫的植物(刺桐,dadap)引起的,也有人认为是咖啡种植园内湿气太重引起的。实际上,真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的确会疯狂滋生。但是,罪魁祸首是单一种植。人类一旦干预自然生态,大量栽种某一种作物,大自然就会想办法应对,消灭多余的植物。咖啡树非常顽强。热带地区生长的植物都饱含能改变人精神的生物碱,例如咖啡因和可卡因等。实际上,热带雨林地区有这么多独特药物的原因就在于生存竞争激烈,根本就没有冬季能让各种生物从相互斗争以求生存中停下来休息片刻。因此植物中的药物成分就成了一种对植物本身的保护机制。咖啡树中的咖啡因成分可能就是从保护其不受侵蚀而自然产生的药物演变来的。尽管如此,几英亩几英亩地连着种植咖啡树,就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小虫子或者真菌滋生出来,专门嗜食这成片的咖啡树。
阿诺德1886年说道:“迟早有一天爪哇的咖啡种植园会像锡兰(今斯里兰卡)那样毁于患锈病。爪哇很多咖啡种植园的咖啡树表面看上去硕果累累,绿意盎然,但已经有一部分叶子变黑而且脱落,这都是患锈病的症状。”阿诺德说的没错。没过几年,这片传统咖啡种植园就变成了茶庄。
患锈病爆发的一个巨大影响就是,人们开始努力寻找其他更能抵抗疾病的咖啡树种来替代风靡一时的阿拉比卡咖啡树。起初人们以为找到了一种产自利比里亚的大果咖啡(Coffea Liberica,又称利比里亚种),但是后来它也没能抵抗住患锈病,而且它的产量也低于小果咖啡,虽然味道还不错,但是依然没有流行起来。接着,比利时人在其殖民地比属刚果发现了一种乌干达人经常咀嚼的中果咖啡(Coffea Canephora,又称罗布斯塔种),并将其命名为“罗布斯塔豆”(Robusta),这种咖啡豆不仅能抵御患锈病,而且高产,生长在潮湿温暖的低海拔地区,但是这种抵抗力强的咖啡豆味道却不怎么好,咖啡因含量是阿拉比卡咖啡的两倍。即便如此,罗布斯塔咖啡日后在咖啡中还是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