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公司计划推出一款新产品,对此,研发、生产和销售部门各有各的观点,虽然这些观点看起来都有道理,但问题是:怎样才能将这些观点整合成统一意见?

● 销售业绩不理想,销售部门分析出来的原因是市场太难做,但问题是:为什么市场环境相同,有人却逆势增长?

● 员工流失率总是居高不下,生产部门说是因工资待遇低而留不住人,但问题是:生产部门是否确定只要加工资就可以降低员工流失率?

● 每年都组织大量的培训,但成效难以评估,领导指示说学习发展部门要成为业务部门的伙伴,但问题是:怎么做?

● 筹划了很久,终于引入了行动学习,研讨现场大家的参与度非常高,便利贴也贴了满满一墙,但问题是:课程一结束,大家又恢复了常态,为什么?

● 行动学习启动会上信誓旦旦,说好了一定会精诚协作,但问题是:在课题推动过程中,除了组长,其他人都无限地静默,这是闹哪出?

● 接到了死命令:“3个月内课题必须有突破。”学员们很努力,头脑风暴到发际线后移,但方案依然难产出,咨询行动学习专家意见,他却说:“只做过程引导,不介入内容,这样真的对吗?”

● 终于迎来了结项汇报,各组的PPT制作精美、几位汇报人慷慨陈词,但问题是:评委们觉得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怎么会这样?

● 翻遍各种行动学习书籍,参加完各类教练与引导认证,信心满满,但问题是:一回来主导项目,还是遇挫不断,什么情况?

……

如果你有以上类似的问题,阅读本书,或许能有帮助!

我为什么要写书

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关于行动学习的著作了,那要写一本什么样的行动学习的书才更为恰当呢?

● 把行动学习的历史翻出来,继续“炒一炒冷饭”?

● 把各种学科理论堆积在一起,好让大家不明觉厉?

● 把各种散点工具拼接一下,凑凑字数?

● 不断强调行动学习专家的中立立场?

● 把各种其实并不太成功(甚至在客户看来很失败)的行动学习项目包装成组织发展的利器?

……

类似以上这样的书,我有时间写,读者也未必有时间读。

然而,自2015年以来,便不断有合作过的HR和学员表示,希望能够更系统地学习我的较为独特的行动学习方法论,而市场上恰巧又没有合适的著作。

所以,2018年,我终于下定决心为行业尽一些力,开始写作。于是,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直到2020年,本书初稿方才完成。

何为行动学习3.0

行动学习1.0

行动学习在刚传入中国时,曾引起轰动。那时人们对于这一新颖的做法知之甚少,几乎是完全照搬欧美做法,并且欣喜地看到行动学习确实能够帮助团队成长,所以便不敢改动欧美的教科书。这时,人们对于行动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结果”的关注。所以,此时的行动学习,感觉尚飘在空中,不够落地,可称为“行动学习1.0”。

行动学习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在实现同步提升,而广大的行动学习实践者们,也在快速成长。这期间,教练技术和引导技术等方法已在中国遍地开花,这些方法论在行动学习中的整合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行动学习的内涵。人们也从照搬走到了融合与再造阶段,进入行动学习2.0时期。这时的行动学习,在形式上已经有板有眼了,人们对于“过程引导”也已经轻车熟路了,只是由于有“行动学习只做‘过程引导’,不介入内容”这一紧箍咒的束缚,逐步催生出了组织方的更多不满—总有“隔靴搔痒”之感。

行动学习3.0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引入行动学习时,人们对于行动学习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只做“过程引导”的弊端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试想:当一个团队的技能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时,针对一个难题,你引导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和团队共创(而不做思维和内容介入),虽然成员们“创”出了“满头包”,但在解决人员流失率问题上能想到的依然只是“加工资”,这样靠谱吗?

试想:组织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行动学习项目上,4个月后取得的最终课题成果还不如领导直接下命令1个月做出来的好,而你告诉组织方,你的重点是“提升能力”,这会不会有点尴尬?

此时,融入“思维引领”的“过程引导”,在保证引导过程有效的基础上,解决了解题思维的连贯性问题,从而更好地兼顾“业务发展”和“能力提升”,这便是行动学习3.0。在行动学习3.0中,围绕着“团队”(Team),行动学习专家在“内容”(Content)、“引导”(Facilitation)和“思维”(Thinking)三方面发挥作用,我将此称为T-CFT模型(见图0-1)。

在内容、引导和思维这三方面,分别对应着行动学习专家的三大职责。

职责一:内容辅导(Content,C)。如果行动学习专家本身又是顾问,在很多课题的内容上有专业度,那么当团队确实卡在某处不能自拔时,可以帮助团队进行“内容辅导”。只是,在进行“内容辅导”时要多借助提问,而不是选择直接告知。

img

图0-1 T-CFT模型

职责二:过程引导(Facilitation,F)。“过程引导”也叫促动、催化,这一点与人们所熟知的行动学习专家职责一致,不做赘述。

职责三:思维引领(Thinking,T)。要解决问题,“过程引导”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基本思维和工具辅助,会不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所以,在行动学习3.0中,行动学习专家要做“思维引领”。

从现实考量角度来看,在行动学习专家的三大职责中,对于“职责一:内容辅导”不能强求行动学习专家做到,但对于“职责二:过程引导”和“职责三:思维引领”则必须做到。

当一位行动学习专家,从单纯地提供“过程引导”,过渡到可以兼顾“思维引领”时,说明他已经进入行动学习3.0时期了!

综观行动学习市场的实际情况,又有多少行动学习专家已经迈入了行动学习3.0时期?

大部分行动学习专家只做“过程引导”,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上很开心,产出也很好看(得到各种颜色的便利贴和绘图,花花绿绿的),但学员一旦实践,便麻烦不断——实际效用有限。

少部分行动学习专家除做“过程引导”外,也会进行“思维引领”,只是,这个“思维引领”是以单课的形式呈现的,学员难以将其与“过程引导”整合起来使用,“两张皮”现象明显。

极少数行动学习专家(可能不超过5%)在三大职责上做得比较均衡:既做“过程引导”,又进行“思维引领”,甚至也做“内容辅导”,效果通常更好。只是,做“内容辅导”有风险,一不小心,可能被反噬:带偏课题,或者削弱学员的主动性。

几乎可以预测到:在未来几年,只进行“过程引导”的行动学习专家的处境将异常艰难。

本书核心观点

事实上,有了一定行动学习基础的伙伴(指在接触过我的行动学习套路前,主导过行动学习项目,或者至少参与过两天以上行动学习课程的学员),在参加过我的课程后,有以下两种相对极端的评价。

● 第一种评价:“老师的课程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行动学习的认知,也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非常实战化,非常棒!”

● 第二种评价:“最懂课题内容的应该是小组成员,行动学习专家的职责是确保‘过程引导’高效,怎么可以介入内容呢?简直是胡闹!”

那么,我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与市场上的大部分行动学习类著作相比,到底有何不同?

核心观点一:“单纯的过程引导,并不是总能够达成理想效果。”(见图0-2)

从某种意义上说,行动学习来源于西方。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组织中,很多基础又实用的思维方法和管理工具已经得以普及,行动学习专家只需要做好“过程引导”便会有不错的产出。而在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量的组织在经历了三四十年高速发展的同时,在思维方法和管理工具等方法论层面仍有相对较大的短板待补充,所以,单纯的“过程引导”往往使课题产出不尽如人意,难以达成组织期望。

img

图0-2 核心观点一

核心观点二:“在现在的中国,行动学习专家往往需要适度介入内容。”(见图0-3)

当团队成员的经验或知识技能相对不足,课题很难有突破时,行动学习专家可以结合个人的主题经验和思维工具(前提是行动学习专家可以胜任辅导角色),并借助强有力的提问,进行适度的内容介入。这样,一方面可以助力课题的突破,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促进团队成员能力的提升。

一般来说,目标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当课题难度完全超出团队的能力范畴,不给予内容支持则绝对达不成时,团队会丧失信心和勇气,沉沦不前。这与发起项目的初心背道而驰,得不偿失。

img

图0-3 核心观点二

核心观点三:“有时,项目强管控是降低风险的有效路径之一。”(见图0-4)

img

图0-4 核心观点三

只教授了方法论,便期待各个课题组的成果自然生发,不是不可能,只是概率特别小。而一旦项目失败,对于组织者来说,就会是一场灾难。所以,从项目前期的四大任务(一请导师、二选课题、三组团队、四建机制),到项目中期的实践推进,再到项目后期的成果沉淀,项目组通过强管控方式,才能大幅度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阅读指引

前言。前言部分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背景,以及我的核心观点。如果你对于行动学习已经有所了解,那么阅读本书前言部分,有利于你快速判断是否值得继续读下去。

第1章 模式篇。第1章除介绍行动学习的基础、价值和引入契机外,也说明了我对于行动学习专家角色的不同理解,并由此介绍了本书的纲领性模型:行动学习大三线等。无论是哪类读者,都建议读一读这一章,否则会对后面的章节产生困惑。

第2章 思维篇(对应“X轴:课程逻辑线”中的一二三四)。在公开出版的行动学习著作中,甚少有将思维方法和工具单列一章来讲的。第2章主要介绍“思维工具四二三”,了解了这些,才能同频,才能将后续的两章也串起来。

第3章 流程篇(对应“X轴:课程逻辑线”中的五步流程)。本章通过行动学习问题解决五步流程的详细讲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行动学习。本章适合实际做行动学习项目/课题的人士来读。如果你之前有过行动学习项目经验(尤其是失败经验),阅读第3章,你会更受启发。

第4章 表单篇(对应“Y轴:课题研究线”)。第4章主要介绍“Y轴:课题研究线”中的五大表单。如果你不想花太多时间阅读第3章,但又想一窥解题思路,那么,这一章是浓缩的精华,比较适合你。

第5章 汇报篇(对应“Z轴:课题汇报线”)。第5章对应的是“Z轴:课题汇报线”,教授行动学习汇报要点,以及具体的汇报框架及要求。无论你是否赞成书中的整体方法论,只要是有课题汇报需要的,都建议你能读一读本章。

第6章 评价篇。到底什么样的行动学习项目,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这值得我花一章的篇幅来介绍。通过“三听三看三转变”模型,你可以从九个方面来评价行动学习项目。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