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序

這本書的緣起

我是一名心理輔導員,也從事家長教育,日常除了會見深受教養子女問題困擾的父母,還穿梭於香港和澳門的幼稚園、小學以及中學,主持家長講座、工作坊、學習小組等。前線工作經驗讓我意識到,絕大部分家長其實心裏都非常疼愛子女,只是面對子女的情緒行為問題、彼此的溝通障礙、如何把正確的價值觀灌輸給子女等議題上,家長便會茫無頭緒,甚至束手無策。

雖然我已花了很多時間直接到學校接觸家長,但這種方法接觸的家長人數始終有限,因此便促成我去寫這本書。我希望讀這本書的家長明白到,世界上並沒有最好的家長,卻有更好的家長。當家長是一輩子的事,每位孩子都是上天給你的一份大禮,他們各自有不同的性格、體質、喜惡、需要、才能、潛質……要成為一位稱職的家長,必須努力不倦地學習,隨着子女成長。事實上並沒有一種方法或一套方程式適合應用在所有孩子身上,即使你目前有一種可行的方法,並不代表這套方法明天也可行,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接觸新事物,會進入新環境,所以我們也要因應孩子不同時期的喜好和需要,加以調節配合,才能在教養過程中減少衝突並達到理想效果。

如何讀這本書

對家長來說,這本書的概念以至內容都比較新,跟你平常讀的書有明顯分別。打個比喻,如果大家生病通常會看西醫,習慣西醫那種A病便開A藥物,B病便用B治療方法的模式,這本書你開始讀的時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這種較新,但極為有效的教子概念(其實再準確點,應該是培育身心均衡健康發展孩子的概念)。相信大家都會認同,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我們的遺傳因子、成長環境、人生經驗都有所不同,因此即使再好的藥物、最好的療程,也未必對所有人有用。

為了理解上方便一點,你可以理解成這本書的概念是較接近中醫的治療模式。中醫講求養生,依據個人的體質對症下藥,成效未必好像西醫般快而顯著,但長遠而言,平衡身體機能,因應個人體質和需要的生活模式,可能會來得較健康自然。如果你也想嘗試去理解這套概念,請持開放的態度打開你的心,以一點耐性去體會書裏的章節。讀這本書時你其實無須去分析,意圖列出一二三四個步驟去跟從,你只管當作一本故事書去讀,任由你的記憶和意念隨着書中的內容走,讀完以後,你會發覺你需要知道的其實已經知道,你最關注的問題可能已經知道如何解決。

此外,我相信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家長自小便跟子女建立穩固的互愛關係,孩子出現行為偏差的機會也相對較少。由於書內的溝通方法強調自然舒服,有助家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希望各位家長嘗試用心去接受這套理念,為自己的家庭找到最適合的教子有機良方。

黎潤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