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头脑活,巧说服
- 赚钱就凭一张嘴大全集(超值金版)
- 魏凤莲 张晓萍
- 9384字
- 2021-04-19 14:15:34
你唯一要销售的东西是想法,而那些也是所有人真正想买的东西。
——乔·甘道夫
巧做生意巧说话
生意人一定要会说巧妙话,它是指含有一定技巧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时,辅以情感、神态、动作、语调等的帮助,不包含虚伪、不脱离道德规范,包含着一种真诚动机的一种商品销售形式。巧妙话表达越清晰、越确切、越执著、越有诱惑力,对方的感知与理解力就越强,从而,就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心理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绝对的真话还是假话,有时候都可能让人厌恶。待人处事时要讲究真诚,但说话却需要讲究技巧。听巧妙的话语如沐春风,听恶劣的话语如入冰雪。说巧妙话是一种艺术,是为人处世的艺术,在商业交往中也同样有用。在销售过程中,如何利用巧妙话,让不利的尴尬局面变成有利于销售的局面,更是一门非常难的技术,也是非常宝贵的一种财富。
有一年,在贵阳举办的中国国际名酒节上,外省的一家经贸公司与贵州一家酒厂谈判,酒厂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方法。该公司欲订购白酒10吨。但贵州的酒厂如林,名酒如云,各家竞争相当激烈。究竟订哪家的?委实举棋难定。
他们在与这家酒厂洽谈时,对这么一宗大生意,厂家掩藏起内心的兴奋,平静而又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今年的货早已订完了。已开始订明年的,如果你们需要,我们设法给你们安排明年早一些的。”听了这话,公司很意外,说:“是吗?前天你们还在大拉客户哪?”厂家随即摆出一副赤诚的面孔,说:“商场如战场嘛,你们是聪明人,会不懂那是我们的一种策略?众所周知,我们的酒是根本用不着‘拉’的;更何况过了一天,情况还会不变?这不,今天一清早,广东一家公司才将今年的最后一批10吨全部订完。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们嘛!”这么一说果真有效,公司有些急了,忙说:“是的,听说你们的酒好,我们才慕名而来。我们来一趟也不容易,能不能通融一下,先挪给我们一些?”
厂家故作为难状。
公司更加着急,好话说了一大堆。厂家这才以关怀、同情的口吻说道:“既然你们要与我们长期合作,考虑到我们的长远利益,我们可以给其他客户做做工作,每家匀出一点,给你们凑足10吨。”
公司大喜。厂家更大喜了。
厂家巧妙地利用了酒好、订单已满这一看似真诚的巧妙语,来吸引买家的注意,从而做成了生意。在实际销售中,经过周密思考和精雕细琢的巧妙语言,往往更有可信度。而要想让这种真实的效果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就需要巧妙把握好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话语必须合情合理。
在你组织巧妙语言的时候,要尽量显得合情合理,符合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不能差距过大。
说话要考虑语言环境。即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谈话人的不同身份,谈什么事情,需要用什么语词、语调和语气。因为同一个语词用不同的语调和语气在不同的场合、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其次,调动对方的情感,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
虽然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表达形式是言语,但同时,情感、神态、动作、语调等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手对你巧妙语内容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对你表达的感知与理解的深浅。你态度越诚恳,表达越明晰、越确切、越执著、越有诱惑力,对手的感知与理解力就越强。因此,摆在自己面前的事是,要千方百计调动对手的情感,使他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同时,还要让对方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说的,那么,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相信你所说的,自己才能获得利益,迫使他只能“相信你所说的”,这是惟一选择。
为了更有效地运用巧妙语,还可以利用人们对共同点具有的认同心理。站在对手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对手的利益说话,使对手感到自己是为他好,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并适当使用一些缓解对方警惕性的言语。如“考虑到我们双方的利益”、“这是人人皆知的”、“早就如此”、“聪明的人都会这样做”之类。如此,对手的防线最终会崩溃,自觉不自觉地会相信你所说的话。
再次,区分对象,因人而异。
任何交际,都不能离开特定的对象。与人说话,必须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身份、地位、文化教养、性格、彼此间的关系等,来恰当地表达。正如俗话所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对象。”如果说话不看对象,就难免事与愿违。
具体地说,对不同的对象说不同的话,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性别的差异——对男性,可以采取较强有力的语言;对女性,则应当温和一些。
根据年龄的差异——对年轻人,可以采用煽动性的语言,以调动他们的激情;对中年人,应该讲明利害得失,以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根据性格的差异——若对方性格直爽,便可以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内向,则要委婉含蓄一些;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该不动声色,使其疑自消。
根据文化程度的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明确的说法,多运用一些具体的数据和实例;对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则可以采用抽象的说理,特别是富于哲理的语言,更受欢迎。
根据兴趣爱好的差异——对一个球迷,只要你一提起打球的事,他都会眉飞色舞、兴致勃勃,并且对你产生好感;而对一个对球赛根本不感兴趣的人大谈球赛,则无异于对牛弹琴,甚至导致对你产生厌烦情绪。
根据职业的差异——不论遇到何种职业的人,只要你能运用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最后,巧妙话离不开礼貌用语。
养成对人用敬语、对己用谦语的习惯。一般称呼对方用“您”、“同志”,对长者用“大爷”、“大妈”、“先生”,不要用“喂”、“老家伙”、“老太婆”、“老头”等;对少年儿童用“小朋友”、“小同志”、“小同学”,不要用“小家伙”、“小东西”等。
多用商量语气和祈求语气,少用命令语气的词句或无主句。如“您请坐”、“希望您常来”这样的语句,显得文雅、谦逊,让人乐于接受。
牢记上述技巧,以自信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地练习,才能真正提高你的商品推销技巧。
灵活应对,巧妙说服
顾客是上帝。作为销售人员,如何接近顾客,给顾客以好感、信任感,如何将话题逐渐引到自己要推销的商品上是非常重要的。
王先生在商店中看到一种外号叫“迷你灯”的小壁灯。它小巧玲珑、美观大方,引起了王先生的注意。
这时售货员小姐上前推荐说:“这灯很灵巧,先生您买一个吧!”
王先生顺口说:“我家里已有8盏灯,还有电筒……”这位小姐听王先生这么一说,竟无言以对。
这时,另一位年纪较大的售货员开口了,她很客气地问王先生:“先生常看电影吗?当您走进电影院,遇到已经熄灯又看不到服务员时,你不是可以用这个迷你灯吗?”
看到王先生脸上越来越感兴趣的神情,她接着又说:“您有过半夜醒来看手表的习惯吗?”
她一面说着一面使用着迷你灯。王先生觉得这位售货员说得很在理,自己的确很需要这样一盏灯,于是很高兴地掏出5块钱。
案例中第二位售货员使用的就是低压的方式,将迷你灯与王先生的利益结合起来,用礼貌的态度和有力的语言,清清楚楚地说给王先生听,而终于达到她说服的目的。
归纳起来,推销中说服的方式大致有4种。
1.乞求式
乞求式是最差的一种说服方式,诸如:“务必请先生买下啊,否则我这个月就完不成任务,就要被扣罚奖金了!”用这种方式说话,偶然也会博得顾客的同情而得到施舍。
但是,这样低三下四去乞求人家发慈悲,把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丢了,对于一个推销员来说,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
2.高压式
至于高压式,也非成功之道,而且还令人讨厌。例如,在街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卖主死死拉住顾客,大有非买不可之势。据说有的地方还发生过卖主以武力相威胁逼买主购物之事,这已不是推销,而是有抢劫的味道了。
这样强迫人购买的做法,纵使一时得逞,却令多数人视为畏途,再也不敢领教了。
3.低压式
所谓低压式,其实正确的说法应是“无压式”,推销员在推销的时候把自己放在与顾客平等的位置上,甚至就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为顾客出谋划策,向顾客表明,如果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给顾客考虑,欢迎顾客发问乃至欢迎他们提出异议。
这样低压的说服方式才是我们唯一可取的科学有效的方式。
4.附和式
与对方谈话时,做一个好的听众,给对方以好感,同时适时地、有技巧地附和对方的言谈,这样谈话可持续下去。对方津津乐道,你洗耳恭听,关系自会随着气氛的和谐逐渐地好起来。对方接受了你,也就为能接受你的产品或商品铺平了道路。下面这个例子就是一个成功的事实。
在双方互换名片之后,推销员也作了自我介绍,他是某建设银行的职员,对方是京城一个颇有名气的美容师。双方落座交谈。
“哦,你是某银行职员,这次来的目的,是不是又来劝我们为你们多储藏些钱……你们这些银行啊!”
“先生,你们这家美容城在京城可真响。我们知道您每天特别繁忙,打扰您,不好意思,真抱歉。”
“我们虽然是京城较大、也有些名气的美容院。可现在到处都要用钱,现在京城我们这个行业竞争也太激烈了,我们也正在挖空心思地进行创新、竞争,不论干什么,都用钱,哪里还有钱存入银行啊?”
“是啊!您说得真对,没错!现在各项费用合起来,也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嗯,确实,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到处聘请名师,加奖金,调动职员的积极性,也经常增加设备。市场嘛,也就是这个样子。”
“看得出,×经理,年轻有为,怪不得名气越来越响,报纸、电台到处都在宣传。”
在谈话中,推销员借着他的表情、肢体语言、视线等来表示自己正在认真地听、认真地想,只有这样,才使得谈话顺利而有效,最后也做成了一笔不大不小的生意。
适时地根据话题附和对方,使其谈话顺利进行。如你对他的某些观点实在难以苟同,也实在不愿违心地说附和的话,那么你就认真地听下去就是了。但不可使谈话中止,可用一些语气词如“哦”、“嗯”,不过这些情况也要尽量避免。最好是适时地配合对方的内容、语气加以附和。如中止谈话(由于自己的笨拙而无法附和的话),则是失败的推销员。
如果不能与对方沟通,不能把自己推销出去,又怎能把商品推销出去,让对方接受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推销员平时应学会察言观色,在说话的技巧上多加以锻炼。
两个擦鞋童
做生意要善于研究买方的特点,找准说话的切入点,这样成功说服对方的机会就会更大。
一个周末,许多青年男女伫立街头,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在等待与情侣相会的。有两个擦鞋童,正高声叫喊着以招徕顾客。
其中一个说:“请坐,我为您擦擦皮鞋吧,又光又亮。”
另一个却说:“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吧!”
结果,前一个擦鞋童摊前的顾客寥寥无几,而后一个擦鞋童的喊声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个青年男女都纷纷让他擦鞋。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差异呢?
第一个擦鞋童的话,尽管礼貌、热情,并且附带着质量上的保证,但这与此刻青年男女们的心理差距甚远。
因为,在黄昏时刻破费钱财去“买”个“又光又亮”,显然没有多少必要。人们从这儿听出的是“为擦鞋而擦鞋”的意思。
而第二个擦鞋童的话就与此刻男女青年们的心理非常吻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这充满温情的时刻,谁不愿意以干干净净、大大方方的形象出现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一句“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真是说到了青年男女的心坎上。可见,这位聪明的擦鞋童,正是传送着“为约会而擦鞋”的温情爱意。
一句“为约会而擦鞋”一下子抓住了买方的心,因此这位擦鞋童大获成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也该从中受到启发:只有仔细研究买方心理,察言观色,得到准确的无形信息,才能找到最恰当的说话切入点。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20世纪60年代期间,我决定兴建一座办公大楼作为我的公司总部。我花了将近10年时间,走了无数家银行,始终得不到贷款。于是,我决定来它个既成事实,我设法将自己的200万美元款项集中起来,聘请一位承建商,要他尽管进行建造,我则去设法筹集所需的其余500万美元。如果钱用完了而我还拿不到抵押贷款的话,那他就得要停工。
建筑开始并继续施工,后来所剩的钱只够再维持一个星期。就在那时,我刚巧和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位主管在纽约市一起吃晚饭。我取出经常随身携带的一份蓝图,想引起他资助我兴建大楼的兴趣。当他看出我准备在餐桌上将蓝图摊开时,便对我说:“这里不好谈,明天到我办公室来。”
回到家之后,我仔细研究了这位主管的资料。我发现他当上主管也不过是半个月之前的事,得到了这一讯息,我就对明天的谈话胸有成竹了。
次日,他认为都城公司多半可以给我所需的抵押贷款。
“太好了,”我说,“惟一的问题是我今天就需要获得贷款承诺。”
“你一定是在开玩笑吧,”他答道,“我们从来就无法在一天之内给予抵押贷款承诺的。”
我把椅子向他那边拉近,说道:“你是这一部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没有足够的权力,可以使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好。而且我现在真的非常需要帮助。”
他微笑着说道:“你这是要我为难了,不过,让我试试看吧。”
他试了之后,原来说办不到的事情终于办到了,而我也在我的钱用完之前几小时回到了芝加哥。
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找到并击中对方的“要害”,从而促使他表示应允。以这件事来说,要害是那位主管对他本身权力的意识,刚刚上任的主管肯定想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一些具体的意识,他需要在某件事上来证明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权力可以使用。企业家正是抓住了这一个契机,使得自己的贷款成功被批准。
脑筋一转,生意加倍赚
面对同一买主,为什么有的生意人说服不动买者,导致商品卖不出去,而有的生意人不但让买方乐意掏腰包,还能卖出更多的东西呢?关键看生意人是否有一个灵活的脑筋和一张巧嘴。
一位老人拎着篮子去菜市场买水果。
她来到第一个水果摊前问道:“这李子怎么样?”
第一个小贩:“我的李子又大又甜,特别好吃。”
老人摇了摇头走了。
她走到第二个小贩的水果摊,问:“你的李子好吃吗?”
第二个小贩:“我这里各种各样的李子都有,您要什么样的李子?”
老人说:“我要买酸一点儿的。”
第二个小贩:“我这篮李子酸得咬一口就流口水,您要多少?”
“来一千克吧。”
老人买完在市场中逛,又看到第三个小贩的摊上也有李子,又大又圆非常抢眼,便问:“你的李子多少钱一千克?”
第三个小贩:“您好,您问哪种李子?”
老人说:“我要酸一点儿的。”
第三个小贩:“别人买李子都要又大又甜的,您为什么要酸的李子呢?”
老人:“我儿媳妇要生孩子了,想吃酸的。”
第三个小贩:“老太太,您对儿媳妇真体贴,她想吃酸的,说明她一定能给您生个大胖孙子。您要多少?”
老人:“我再来一千克吧!”
第三个小贩:“您知道孕妇最需要什么营养吗?”
老人:“不知道。”
第三个小贩:“孕妇特别需要补充维生素。您知道哪种水果含维生素最多吗?”
老人:“不清楚。”
第三个小贩:“猕猴桃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合孕妇。您要给您儿媳妇天天吃猕猴桃,她一高兴,说不定能一下给您生出一对双胞胎。”
老人:“是吗?好啊,那我就再来一斤猕猴桃。”
第三个小贩:“您人真好,有您这样的婆婆,您媳妇真有福气!”小贩开始给老太太称猕猴桃,嘴里也不闲着:“我每天都在这儿摆摊,水果都是当天从批发市场找新鲜的批发来的,您媳妇要是吃好了,您再来。”
“行!”老太太被小贩说得高兴,提了水果边付账边应承着。
三个小贩面对的是同一个老人,为什么销售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呢?需求有表面和深层之分,三个小贩了解需求的深度不一样,所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第一个小贩没有掌握客户真正的需求,所以没有卖出李子。而第二个小贩问出了老人的一个需求,卖出了一斤李子。而第三个小贩不经意间就问出了老人的媳妇怀孕了,而且由此进行联想,更进一步想到孕妇需要营养,所以还卖出了猕猴桃。
让“第三者”为你说话
为了刺激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有时候你说100句也顶不上你引用一次“第三者”对你商品的评价。
比如,你要出卖的一块土地,你可能对买方说:“前不久一个客户也来此地看过,他觉得非常满意,想在此地盖栋别墅,可惜后来,他因资金周转不灵而无法购买,我也为他感到遗憾。”
这种方法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你是说谎又被识破的话,那可是非常难堪的,所以应该尽量引用事实来推销。
巧妙地引用他人的话,特别是买商品的“第三者”的话,向你的买方说出他人对你的商品评价,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技巧的妙处在于,一般的买方对于卖方的印象总是不那么好,对于推销这种售卖方式也持怀疑的态度。但是如果你非常成功地引用了“第三者”的评价来游说对方,那么买方一定会有一种安全感,他本人也会消除对你的戒心,相信你给他作的商品介绍,因此他便认为购买你的商品要放心得多了。
假如你为一家公司推销一种新式化妆品,而这家公司已经在电视上做过广告,那么你的推销一定应从广告(电视台也是一种“第三者”)开始。
如果你知道某个“大人物”曾盛赞或使用了你正在推销的商品,那么你的推销会变得比原先容易得多,因为电影明星、体育明星等“大人物”一定会比你更容易得到信赖,说服力也就当然比你强得多。
但这样的好事未必就落在你所推销的商品上,那也不要紧,你如果能打听到你的客户的周围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曾经说过你的商品的好话,你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加以应用。甚至你可以先向他推销你的商品,只要你很聪明,无论成与不成,你都能从他的口中获得对你的商品的赞美之辞,这会成为你在他的影响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推销的通行证。
当然,假如你引用一个客户并不了解也不认识的人的话,也不一定就没有效果。只要这话的确有理,而客户在乎时又并未在意,那么他仍然会觉得言之有理而加以考虑。如果你去推销圆珠笔,你可以说:“我的一个朋友每半年总要买上七八支圆珠笔,在他经常工作的地方,每处放上一二支,他说这样很方便,因为那样就不会出现急需要用时还得到处去找的情况了。随手拿来就用当然再方便不过,而且七八支笔使用平均,半年都不用换新的,所以比一次买一支要划算得多。”
买方听了这段话一定会觉得很有道理,他便很可能从此改变了他的购买方式,一下子从你这里买去许多支圆珠笔,从而使你的推销额成倍地增加。
当你敲开一家客户的大门,你应该对出来开门的女主人说:“这就是电视里天天出现的那种最新样式的化妆品,您一看就会认出来的。”然后你立刻将样品递过去,她便不会怀疑你了。
如果你认为她并不是一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你就可以接着告诉她:“我刚才已经推销了几十瓶,大家都是看了电视里的广告介绍才购买的,而且它也的确不错。”这样,她购买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因为你一直都在“请”电视和其他的购买者来为你说话,她“自然”不会产生什么怀疑,相反会感到安全而乐于购买你的商品。
某些人特别对新产品有兴趣,一待新产品问世,会赶快抢先买来,显示给朋友或家人看,一副得意的样子;有些人正好相反,做起事来极度保守,对于新企划和新产品都不大欣赏,致使他的上司与同事都感到很迷惑。
购买商品时,对方若说:“新产品不知道怎么样?”就表示他有意思买下,可是又担心新产品的性能、机能、质量、故障、流行性、是否合乎自己的身份……想得很多。如果是代表公司来购货,说:“我曾经吃过苦头,不敢领教。”一定是从前曾因采购新产品而犯了错误,受到教训。倘若没有其他反对意见就这么说,表示他的确是吃过苦头。此时你应该听听他的原委,知悉其来龙去脉后,进一步商讨改进的方法,让他先服下定心丸。
另外,还可连同“第三者”的评论,保证商品的服务,以此来击溃对方的反对意见。
“经理先生,请您看看这里,这一部分使用的材料是具有特高硬度的合金,所承担的压力相当于旧产品采用金属的三倍。这儿有一份超硬合金的分析表(资料法)。前三天某一家精密仪器公司,也买入同样的产品,他们反映说性能特佳、生产力极高,大家都很高兴。这里还有一份工业周刊的记载,请您参考一下,正如它所推荐的一样发挥了高度的功效,在市面上大家都说是划时代的产品(市场评价)。某工业公司的洪博士很称赞这种新式机器(权威专家的赞誉)。”
如此,买方就一定会对你的商品兴趣大增。
“大实话”换个说法
小郑的车已经用了十几年了,最近有不少推销员向他推销各式车子,他们总是说:“您的车太破了,开这样的破车很容易出车祸的……”或者说:“您这破车三天两头就得修理,修理费太多了……”小郑却执意不买。
有一天,一位中年推销员又向小郑推销,他说:“您的车还可以再用几年,换个新车太可惜。不过,一辆车能够行驶12万英里,您开车的技术的确高人一筹。”这句话使小郑觉得很开心,他即刻买下了一辆新车。
有时,客户会自己说自己的东西不好,比如说:“这辆车太破,想买辆新车。”这时你不能跟着附和:“你这车确实够破了,早该换辆新车。”特别是在谈及孩子时,当客户说他的孩子太淘气时,你若顺着他的话说:“是够淘气的”,那你就休想他们买你的商品,你可以说:“聪明的孩子都淘气”。
如果你是一名服装推销员,有一位客户走进了你的店门,你发现他身上穿着一件很旧的外套,你就想卖给他一件新外套,看着他身上的破旧外套,你心里一定在想:“这人怎么还穿这种破衣服?这还是好几年以前流行的款式,他居然穿了这么多年,这衣服早该当抹布使了。”你心里这样想,但嘴上不能这样说,如果你实话实说,那就很难在销售上有所突破了。
如果你是一名汽车推销员,当客户问你他那辆旧车可以折合多少钱时,你心里想的也许是:“这种破车还能值几个钱?”这可能是大实话,那辆车也许确确实实就是一辆不值钱的破车,它的轮胎也许已经磨损得不像样子;它烧起汽油来也许比柴油引擎还要多,车里的气味也许很难闻。总而言之,它就是一辆破车,但这种大实话你不能说。因为这是客户的车,他可能很爱这辆汽车,毕竟他开了这么多年,多少总会有点感情。即使他不喜欢这辆车,也只有他才有资格来批评这辆破车。如果你先开口说这辆汽车如何如何的糟糕,这无疑是在侮辱汽车的主人,不知不觉中已经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想想这些,你还敢批评客户用过的东西吗?
某营销员正在推销甲乙两座房子,他想卖出甲房子,因此他在和顾客交谈时说:
“您看这两座房子怎么样?现在甲房子已经在前两天被人看中了,要我替他留着,因此你还是看看乙房子吧,其实它也不错。”
顾客当然两座房子都要看,而营销员的话语也在顾客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一种“甲房子被人看中,肯定比乙房子好”的遗憾。
过了几天,营销员兴高采烈地找到顾客,说:“你现在可以买甲房子,你真是幸运,以前订甲房子的顾客由于钱紧,只好先不买房了,于是我就把这所房子留给了你。”
听到这,顾客当然很高兴自己能有机会买到甲房子,现在自己想要的东西送上门了,眼下不买,更待何时?因此,买卖甲房子的交易很快达成了。
营销员稳稳地掌握住买方的心理,把买方的注意力吸引到甲房子上,又给他一个遗憾,刺激起了他对甲房子的更强的占有欲,最后很轻松地就让买方高高兴兴地买下了甲房子。
如果营业员不制造一种“甲房子被人看中,肯定比乙房子好”的遗憾,买方很可能在看房的时候就会想:“这里的房子为什么没有人买呀?肯定有它不好的地方而我没有发现。”如果是这样,买方就极有可能再去其他的房产商那看房子,那他回头的几率就会很低了。所以说,在做生意中,“大实话”在某些时候是万万不能说的。
经理人有没有水平,主要表现在说话上。说话水平直接影响着经理人的威望。拥有好口才的经理人,往往令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
能够成功交流和沟通的经理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扩展其人际关系。因为人人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听他说话,所以经理人会在人气上占据绝对优势。
工作要交谈,政治要辩论,学术需争鸣,上级得斡旋,经济需谈判,这些无一不需要口才。经理人一定要掌握良好的口才技巧,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焦点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