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各历史时期的荆江

1.4.1 先秦时期的荆江分支

根据张修桂的研究,荆江在先秦时期有三条分支,其中夏水向东至今潜江龙湾注入云梦泽,而涌水则自沙市南分支向东南至今沙岗一带注入云梦泽,还有一条分支在沙市以北与汉水汇合进入云梦泽(图1-3)。先秦时期的荆江以这三条为主干穿行于云梦泽之间,同时汉水在北部三角洲上也有一条主干穿过云梦泽。先秦时期的荆江三角洲形态呈扇形,其前缘达沙市顶点以下百里之遥,并已出水成陆,不断继续向东扩展,汉水三角洲也以潜江为顶点不断向南延伸。

1.4.2 汉晋南朝时期的荆江分流

在荆江三角洲向云梦泽推进发育的过程中,三角洲上每条主干都是河道输沙的主要通道,也是泥沙的主要沉积部位,在这一堆积形态的基础上又不断形成次一级分流而发育许多次一级甚至次二级的三角洲,以致在这个三角洲体系上形成许多分流及其自然堤和洲滩,从而在塑造广阔的江汉平原同时,云梦泽不断地分割解体。据《水经注》记载,东晋南朝时期荆江有分流的“24口”,城陵矶以下还有“16口”,它们都与两侧大小湖泊相串通,因而在汛期调蓄洪水的作用非常显著[8]

img

图1-3 春秋战国时期的云梦泽与荆江分支

1.4.3 唐宋后至元明之际

荆江三角洲发展到唐宋时,云梦泽完全解体,荆江在泥沙继续淤积的趋势下逐渐成为网状河型,通过穴口淤塞、分流归并、洲滩并洲并岸,荆江逐渐从以泥沙堆积为主的河道转化为冲积造床过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至宋元以后,荆江穴口已减少为“九穴十三口”。至元明之际,荆江的主干河道开始自己的造床过程。

从此,上、下荆江开启了河道塑造的过程,下荆江在特定的条件下,将书写蜿蜒型河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复杂的江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