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说员工才会听,如何做员工才愿干
- 邱开杰编著
- 1773字
- 2021-06-04 19:02:19
心理素质好,表达才能连贯顺畅
领导者作为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团队的管理者,经常要面对下属讲话,如分配任务、鼓舞士气等。有一些领导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平日里讲起话来有如决堤之江,滔滔不绝,可一到正规场合就紧张,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表现稍微好点的领导,也只是勉强开口,但是讲话时却汗如雨下,生怕自己哪里出了错误,越是紧张、害怕,结果越是糟糕。往往这个时候,这些领导都会为自己笨拙的口才感到遗憾。
其实,一些领导并不是不会说话,他们只是害怕当众说话,或者说是不习惯当众说话。罗宾逊教授在《思想的酝酿》一书中这样说过:“恐惧大都因为一种无知与不确定感产生。”对一些领导来说,当众说话是一个未知数,其结果不免令人焦虑和恐惧。这就好比一个人走进了一个陌生的、黑暗的环境,面对一片漆黑和未知的前途,他自然会焦虑、恐惧和害怕。要克服这样的一种消极心理,就需要你拿出足够的信心、勇气和胆量,不要因为别人的取笑而感到恐惧或是胆怯。
杨鹏今年40岁,是某婚庆公司的首席金牌司仪,同时也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在公司里,经常会有年轻的司仪问及他是如何成为金牌司仪的。
其实,杨鹏在口才方面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跟普通人没有两样。他直到现在都还记得,他主持第一场婚礼时尴尬的样子。
当时为了准备对于自己来说的第一场婚礼主持,他一连几天写稿、背诵、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生怕出现任何差错,当众出丑。但是,主持婚礼的当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很紧张,而且很怕自己表现不好。他越怕就越紧张,脑海里一片空白,结果他尴尬极了,甚至还遭到了辱骂和人身攻击。幸好当时公司怕他临场出错,来的时候派了一个老牌司仪同行,最后由这位司仪出面才缓和了当时尴尬的局面。
杨鹏回公司以后,认真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发现这一切主要是由自己心理素质很差、过于紧张和胆怯造成的。从此以后,他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但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不是单纯地锻炼主持技能,而是重点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锻炼的期间,杨鹏遭受了别人的嘲笑与讥讽,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终于克服了自己的紧张和胆怯心理。他不再害怕失败,不怕出丑,不论在什么场合,他都敢于当众说出自己要说的话。于是,他很快变成了一位非常出色的金牌司仪。
一个真正会说话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面对多少人,无论遇到什么突发状况,都能够做到自信、自控和镇定自若。当然,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训练才得以形成的。像杨鹏这样,从最初“初出茅庐”还需要人陪同的小司仪,到如今的金牌司仪,就是不断锻炼自己心理素质的结果。
有很多领导不仅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还有着丰富而有趣的思想,但是在面对众人的时候为什么还是感到障碍重重,不敢开口说话呢?很简单,是因为他们缺乏胆量。他们害怕自己所讲的东西对听众毫无价值,或者方式与方法不适合当时的场合。
对于领导这种说话时的胆怯心理,威廉·詹姆士提出了这样的纠正方法:“无论何时,只要人们消除心理障碍,并且让自己的舌头自如地活动,交谈就一定会顺畅而友好,并且令人振奋起来。”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说话时的胆怯心理,改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变成说话高手呢?下面归纳了几条建议,可供参考。
1.在心理上要放松
讲话不仅是一种“嘴上运动”,更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常常左右着一个人说话水平的发挥。当处于不同的环境和面对不同的人讲话时,心理常常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心理的紧张现象是心理夸张性感受所致,必须让心理感受重新归位。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对听众作客观、正确的认识,对自己作准确、公正的评估,这样就能保持清醒,树立信心。
2.从生理的角度进行调节
生理与心理是互动互制的,生理的调节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当讲话者产生紧张心理时,通过生理上的一些调节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过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动等方式,都可以使紧张的心理得以缓解、消除。
3.克服自己的表现欲望
有时讲话产生紧张心理,并不是缺乏自信,而是由于表现欲望太过强烈造成的。有很多人讲话之前就有这样的想法:不开口则已,开口就要惊人。当观察到听众对他所讲的话没有丝毫兴趣、不认真听的时候,心理上就产生了失落感、挫折感,情绪上就会一落千丈。因此,要想培养朴实、自然的说话风格,只须把自己的意思圆满地表达出来就行了,期望值不要太高。只要心态平稳,紧张自然会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