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 南怀瑾著述
- 1426字
- 2024-12-21 03:21:09
你得了轻安吗
现在看第二百五十页。
“殷重作意者,谓不慢缓加行方便”,这是告诉我们,很尊重这个事,就是用功的时候不要急;如果一上来就想得定证果,这就完了。佛告诉你用功像弹琴一样,琴弦太紧时,“砰!”断了;太松时,弹起来没有声音。佛以弹琴之理,要弟子们用功不快不慢、不求急进,也不弛缓。人家七天开悟,我来个七十年开悟好不好?开悟都一样,管它迟早!所以要不急不慢。如龟兔赛跑的故事,要自己衡量自己的根性,不快不慢地修一切加行的方法。加行的方法太多了,譬如感冒了身体不舒服,吃药也是加行,运动出汗也是加行,做各种瑜伽术也是加行。就是在修止观时,其他帮助你修定的方法,都属于加行方便。
“此中由胜解思择作意故,净修智见。”得止要怎么修呢?要选择并肯定一个方法。譬如你们观佛像,或佛眉间白毫光的明点,如果自己专修的佛堂,可以把佛像摆在与你平视的高度,就观这尊佛像的影像。如果全身观不起来,就只观眉间一点亮光,即明点,或者观佛胸口的“卍”字轮。重点是要先从上部观,不要先从下部观,这个中间的道理将来再说。然后把这个影像作意观好、留住,就是止住,也就是定在这个境界上。
这时也可以用思想,“胜解思择作意”,前面也曾说过,三藏十二部经教中,在止定方面的道理都有,慢慢定极就慧生,有许多不懂的道理,智慧开发就懂了。所以有许多人得了定,从未读过书的人,忽然会读书、会作诗。就像八指头陀,诗作得好,他的文字般若智慧是在定中开发了,也是由“胜解思择作意”来的。在佛像影像境界定住了,“净修智见”,正思维、八正道、四念处等,都变成修这个法门的加行了。乃至于禅宗的公案,乃至于阿弥陀佛的佛号,其他八万四千的法门,都是你这个主修法门的加行。等于大家坐在这里,当一个上师在中间一坐,其他的人都是附属于上师的,主宾立场不同,所以一切法皆是加行。
许多经典上的道理,平常理解不透彻的,现在都理解透彻了,就是“胜解”。在正思维当中,才晓得自己要怎么修。此时,学问愈好,经典读得愈多,智慧愈开发。如果一个大字不认识的人,本有种性带来智慧真开发了,什么都懂了,一通百通。智慧之力包括一切,三世因果都包括进来了,不管以前是否曾读过书,现在全部都通了,甚至过去未来的事都知道了,这才叫一切。
“由寂静作意故,生长轻安”。如果观想明点或观想佛像,定静到了极点,慢慢地……有一天,头顶发生清凉穿透全身,得止,得定了,就是轻安境界。这种清凉舒服,使人对富贵功名都不再有任何贪恋,这还是轻安的粗相,头顶清凉直透全身。当然大家现在没有得轻安,只有粗重,清凉轻安是形容舒服,如果你觉得身体内部有一股凉气,那是伤风感冒,这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智慧了。
再说头顶先发起的清凉轻安,容易退,比如上午这一堂坐得很好,头顶清凉得轻安,中午看到素菜好,多吃两口,轻安就退了,头胀,发闷,消化不良,下午这一堂就坐不好,轻安又变粗重了。所以饮食、衣着都很重要,刚刚发轻安,会发暖,自以为不怕,就脱一件衣服,或坐风口吹吹风,下午不但粗重还流鼻涕,伤风了,又完了。这一转不晓得一个月或两个月,多久才能回来。所以修行用功同世间发财建房子一样,建起来难,什么都要调整好,这就叫做修行。
寂静到了极点才可以得到轻安,头顶发轻是轻安的前相,真正的轻安到了,也就到了密宗道家所说的奇经八脉、三脉七轮等等,一下子都通了。这时整个的身体,自己觉得像树叶子在空中飘一样,都是轻松的,没有任何地方不轻盈、不舒服。一个人得到轻安,并不是修成功哦!也不是脉解心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