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 南怀瑾著述
- 1905字
- 2024-12-21 03:21:09
除盖除结顺清净而得解脱
“由一分具分修作意故,于诸盖中,心得解脱”。“一分”就是只修定,“具分”是同时修观,止观双运。因为修定、止观双运以后,五盖的贪嗔痴慢疑这些心理上的坏毛病,都转轻转淡了。像你们现在的行为,我经常观察你们,尽管在修行,五盖是越盖越重,棉花盖了再加上石灰盖。所以真做功夫,到这个时候,这五盖都是考验自己,要检查自己起心动念有没有起邪见。五盖的毛病没有了,心就得解脱。
譬如有些人非常聪明,万事都知道,因为太聪明就有个疑盖,听到一个声音就起疑心了。其实真聪明的话是如如不动、定能生慧,一听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慧通。普通是世间之聪明,眼睛滴溜溜地转,东疑西疑,世界上笨人少疑,聪明人多疑,爱管闲事,贪盖也愈重。有人说什么都不要,只想看书,看书也是贪;对于书爱护尤甚,别人借书,则说:不可弄坏,三天一定要还。如南宋有名诗人辛弃疾,他有句名句:“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我常拿这句来感慨自己爱书的个性。“诸盖”就是贪嗔痴慢疑一切盖,唯有得定,才可以“心得解脱”。
“由无间殷重作意故,于诸结中,心得解脱。”你们修定,有时候愈用功愈观不起来,因为你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太重了,影像跑掉了;放松了又昏沉,所以快慢松紧都要自己调整,道家把这个叫“火候”。等于炒菜,炒老炒嫩,那是你的本事,师父没有办法教的,差别就在火候。做功夫也是这样,在于你自己的调整。由于无间作意,行住坐卧都在这个定中,真得了定,心中八十八结使,渐渐就得到解脱。
结使是无始以来的习气,也就是一个“结”,修行求解脱,先要打开这个结,结使也译为“结习”。修行人如果能把结习完全解开,就是解脱。像爱漂亮的人,在街上一边走,一边对着商店玻璃窗整理衣服头发……这是爱美的结习,看到镜子非照一下不可。爱美就是有爱的结习,有爱就有欲,有欲一切等等就来了。所以结习太难解了,结习能够解掉,就解脱了。在小乘道来说,解掉结习,就证到一个果位;证果也就是结习解脱清楚,证到自性本来清净的成果。平常人都被结习绑住了,等于一个苹果沾满了泥巴。所以起心动念,在行住坐卧中,随时要修止观,才能心得解脱。
“又由无间作意故,终不徒然而舍身命。”由于不间断地用功,行住坐卧皆在定中,利人利世之愿没有休止,因此不会自杀,不会中途走掉。讲到自杀,佛在世的时候,很多进入预流果的小阿罗汉,因为阿罗汉果是证到空,就感觉身体是个拖累,所以有一个比丘专门帮大家自杀。佛知道后就制定戒律,不可以自杀。由这件事也发现,即使证到预流果也容易犯邪见、有偏差。常见、断见都是观念的问题,是见解思想错误,所以要认识清楚。生命是包含了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修行是要解脱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那样才算了脱生死。如果认为在分段生死中自杀就是了生脱死,那是最大的愚痴邪见。
“由殷重作意故,速证通慧。”初发心修行,认真、看重,非修定证果不可,就是“殷重作意”。这样下决心修定、就能很快得神通,得大智慧。修行只有一条大路,就是修定、修慧,定慧止观的修持方法,是作意而修。分析起来有八万四千种,归纳起来,在本论上说有两种:一为有分别影像作意,一为无分别影像作意,这是根据《解深密经》中的止观而来,必须要“殷重作意”,才能进步,才能成功。
“随顺作意者,谓由此故,厌坏所缘,顺断烦恼。”因为你“随顺作意”修止观、修定的关系,自然会厌离世间,断掉世间一切坏因缘,一切烦恼妄心自然就断了。
“对治作意者,谓由此故,正舍诸惑,住持于断,令诸烦恼远离相续。”得定之后,起心动念都不动,则无所谓犯戒,戒就在其中了,所以不谈戒。定最为重要,定是对治一切妄想烦恼、无明习气的。“谓由此故”,由于得定,能断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远离,不会相续下去,所以叫“对治作意”。
“顺清净作意者,谓由此故,修六随念,或复思维随一妙事。”因为修定的关系,有六种随念(念佛、法、僧、戒、施、天),或者由思维修,跟着而来有一件妙事。譬如说因为定而得了清净境界,马上联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东方药师如来的清净光明境界,一联想时,这个境界马上呈现了,六根随着一下就清净了。
“顺观察作意者,谓由此故,观诸烦恼断与未断,或复观察自己所证,及先所观诸法道理。”由于在这个定境界可以观察到自己的习气,某种烦恼断了,或减轻了,或某种烦恼还很重。譬如自己现在贪吃的习气很重,或贪婪的心很重……自己看得很清楚。或者能观察自己所证的这个空境界、清净境界及妙神通境界,以及气脉变化境界等是不是对的。自己在定境界里自然发慧,观察得很清楚。“及先所观诸法道理”,乃至过去所学的、由佛经上所看来的、老师那里所听来的、善知识那里所了解的佛法,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对的?都搞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