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之梦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三幕歌剧(Op.64)。作曲家和彼得·皮尔斯根据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撰写台本。
1960年6月11日首演于奥尔德堡。

剧情梗概

第一幕:黄昏时的森林中。仙王奥伯龙(高男高音或女低音)想要得到仙后提泰尼娅(花腔女高音)的一个小随从——印度小男孩,仙后不肯给他,两人发生争吵。奥伯龙让小精灵帕克(哑角)去取香草汁,这种药草只要涂在熟睡人的眼皮上,这人就会爱上他醒来时第一眼看见的人。也是此时,雅典公爵忒修斯(男低音)强迫他的女儿赫米娅(次女高音)嫁给雅典贵族青年狄米特里乌斯(男中音),而赫米娅爱的是另一个青年拉山德尔(男高音)。她违抗父亲的意愿,与拉山德尔逃到林中。狄米特里乌斯也来到森林,另一个姑娘海伦娜(女高音)跟随其后。狄米特里乌斯对海伦娜说,他再也不会爱她了,他现在爱的是赫米娅。帕克带着香草汁和奥伯龙一起走进来。奥伯龙吩咐帕克让狄米特里乌斯入睡,再把香草汁抹在他的眼皮上,等他醒来看到海伦娜就会回心转意。

几个爱好戏剧的雅典工匠到林中来排练希腊神话剧《皮剌莫斯与提斯伯》。拉山德尔与赫米娅在林中走散,两人都疲惫不堪,躺在地上睡着了。帕克错把拉山德尔当成狄米特里乌斯,把香草汁抹在他的眼皮上。海伦娜走过来把拉山德尔叫醒,拉山德尔就热恋起海伦娜来。奥伯龙发现提泰尼娅也安静地睡着了,赶快把香草汁滴在她的眼皮上。

第二幕:在森林里,工匠们正准备演出。扮演剧中皮剌莫斯的波顿(低男中音)离开林中空地,帕克紧跟其后,把他的头换成一个驴头。提泰尼娅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驴头人身的波顿。狄米特里乌斯寻找赫米娅,奥伯龙用魔法催他入睡,他醒来时看到的也是海伦娜。现在,两个青年的爱都从赫米娅转到了海伦娜。奥伯龙发现搞错了,只得命令帕克让4个人都重新入睡。

第三幕:第二天早上,奥伯龙已经得到了那个印度小男孩,他让提泰尼娅和波顿都摆脱魔法,恢复神志。4个青年人醒来后也各自找到所爱的人:拉山德尔与赫米娅,狄米特里乌斯与海伦娜。他们一起回到雅典公爵忒修斯宫中,忒修斯和夫人希波利泰(女低音)高兴地为他们举行婚礼。庆祝婚礼时由工匠们演出的剧目就是《皮剌莫斯与提斯伯》。

评介

有不少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配乐或改编成的歌剧,较优秀的却为数不多,毫无疑问,布里顿的这部歌剧是其中的佼佼者。1959年,布里顿和皮尔斯选中这一题材,全神贯注于它,只花了7个月就完成了。为此他们都没有时间接受奥尔德堡扩大朱比利大厅,计划于第二年开业写一部歌剧的委托。布里顿的歌剧《仲夏夜之梦》将原作砍掉了一半,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歌词和连接性的段落,他认为仍然“保留了莎士比亚的原意”。从首演之夜,布里顿就邀请了许多他喜爱的歌唱家——詹妮弗·维维安担任提泰尼娅,欧文·布拉尼甘演唱波顿,奥伯龙专为英国男高音阿尔弗莱德·德勒所设。精灵帕克安排成哑角(常由舞蹈演员担任),他的台词由剧中的小仙人说出。

首演的反映极佳,评论家说观众“被一种吸引力深深抓住,就好像中了奥伯龙的迷药”。《仲夏夜之梦》有着奇妙的音响世界,布里顿在这里营造了夜和昼,睡和醒,自然和怪异的完全不同的世界。以其天才的管弦乐写作技巧,每组乐器都有特殊的效果:竖琴、钢片琴、羽管键琴都用于神秘的神仙世界;弦乐、木管令人联想到爱情;大管和低音铜管暗示笨拙的工匠波顿。这部歌剧的声乐部分是布里顿写得最优秀的篇章之一,提泰尼娅的花腔女高音,奥伯龙的高男高音听来令人觉得超凡脱俗。

歌剧中有丰富的重唱段落,如第一幕拉山德尔与赫米娅的二重唱,第三幕的四重唱“我找到了狄米特里乌斯”,是歌剧的两个高点。整部歌剧的音乐和氛围、人物的性格描写、结束时令人感到意外的奇景壮观、吱吱嘎嘎的声响、乡村森林、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