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 (美)凯西·赫什-帕塞克 罗伯塔·米尼克·格林科夫 迪亚娜·埃耶
- 2187字
- 2021-06-24 11:26:47
孩子对计数真正了解多少
孩子在数一组小物件时,真的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吗?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曾经怀疑,孩子对数字根本没有概念。皮亚杰喜欢在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身上做小实验,了解他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
例如,为了测试孩子是否有数量守恒概念,皮亚杰在5岁的弗朗索瓦丝面前摆了一排五个蓝色圆盘。然后,他为自己摆了另一排圆盘。这两排圆盘之间只相隔约8厘米,并且平行排列。他说:“弗朗索瓦丝,那些是你的圆盘(指着她那堆圆盘),这些是我的圆盘(指着自己面前的这堆)。是你的圆盘多,还是我的圆盘多?还是我们俩的一样多?”弗朗索瓦丝显得有些不确定,目光在两排圆盘之间游移,似乎想获得更好的视角。有意思的是,虽然弗朗索瓦丝会数数,但她似乎对这个问题有些犹疑。弗朗索瓦丝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俩的一样多。”
接着,皮亚杰在弗朗索瓦丝面前展开了他那一堆圆盘,两排圆盘不再相互对齐,他的那一排占据了更多空间。随后,他又问弗朗索瓦丝同样的问题:“弗朗索瓦丝,现在是你的圆盘多,还是我的圆盘多?还是我们俩的一样多?”弗朗索瓦丝这次非常肯定,愉快地回答道:“现在你的圆盘多了!看你那排铺得多开!”
对成人来说,这样的回答似乎不可思议。孩子怎么会有这种反应?事实上,就连其他心理学家也很难相信这项研究的结果。然而,这一结果在世界各地得到重复。心理学家推断,也许如果我们换种提问方式,或者让孩子自己摆弄物件,孩子就能解决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
经过多次研究,罗格斯大学的罗切尔·格尔曼(Rochel Gelman)教授明确指出,孩子对数字的了解程度比皮亚杰和他的追随者所认为的要深。[1]这并不代表你的孩子可以通过“数量守恒”测验,或者不会在实验开始前把作为实验材料的巧克力豆吃掉。格尔曼教授推断,孩子真正的问题是不清楚该关注数量守恒的哪个维度。孩子会问自己:“重点是什么?我应该数出每排物体的数目吗?还是应该关注它们所占空间有多大?抑或是关注它们有多挤?”
事实证明,我们可以训练孩子将注意力放在数量上,并让他们做出正确的反应。格尔曼教授使用的实验材料是玩具老鼠。每当她改变老鼠的数量或是排列的密集程度时,她会问孩子一些问题。有时,她让孩子看2只相距很远的老鼠和3只相距很近的老鼠。有时,她会将老鼠排成长度相同的两排。她要求孩子选择老鼠更多的那一堆,即“赢家”。无论如何排列,有3只老鼠的盘子总是“赢家”,而有2只老鼠的盘子总是“输家”。当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时,她就会奖励他们。通过这个任务,她基本上教会了孩子数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维度。然后,她做了点手脚(心理学家的惯用伎俩之一),让孩子向她展示他们学到的关于数字的知识。她偷偷地像变魔术一般从有3只老鼠的那一排的末端或中间移走一只老鼠,使两排老鼠不仅长度或密集程度相同,而且数量上也相等。孩子会感到惊讶,有些孩子会问失踪的老鼠去哪儿了,或是到处找老鼠;还有的孩子会解释老鼠失踪的原因,比如“耶稣把它带走了”。这些反应表明,他们已经明白了数目是这个任务中的关键因素。
格尔曼教授的实验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实验表明幼儿可以学会关注数目这一维度,并通过皮亚杰的数量守恒测试。第二,它表明幼儿处理数量守恒问题的方式与成人截然不同。他们需要时间和经验来弄清楚,在守恒任务中,数目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其他研究人员所发现的,在标准守恒任务中,失败的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答案一定正确。弗朗索瓦丝的回答非常肯定,她坚信,事物的样子比数目更加重要。但正如格尔曼教授的论文所言,一些方法可以诱导孩子注意到数目才是真正重要的。讽刺的是,这其实是一种我们不需要教给孩子的知识,他们从日常经验中就能学会这一点。
不过,有些方法可能会帮助孩子更快地消化这些知识,比如家长与孩子进行有关数目的谈话。此外,把东西排成平行的两排也有助于孩子理解数字。这种活动的专业名称是一一对应,它有助于孩子对各组物体进行比较。对孩子来说,这是自然学习的过程。我的孩子乔希3岁时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把玩具车排成一排更好玩的事情了。乔希一丝不苟地把汽车摆成一长排,然后拿出他的小塑料站立玩偶,在每辆汽车旁边放上一个玩偶。孩子可以用任何物品来玩这个“游戏”——鞋子和袜子、书本和动物玩偶。如果仔细观察,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你的孩子经常将物品分类,然后将其一一对应。
发现孩子的能力
数量守恒
适合年龄:3~6岁
模仿上述皮亚杰对弗朗索瓦丝的做法,你可以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做这项数量守恒实验。每个守恒问题都有三个组成部分。首先,家长问孩子面前两组相同的物品(无论是什么)是否具有相同的数量,孩子要回答“是”。其次,孩子进行观察时,家长需要改变一组物品的摆放,可以将其堆在一起或是分散开来。最后,家长再次询问孩子,这两组物品数是否一样。
看到孩子被物品的摆放方式迷惑,真令人震惊。毕竟,你没有增加任何东西,也没有拿走任何东西,但孩子往往会落入这个陷阱。此外,如果你把物品重新对齐,他们就又会认为这两组物品数目一样多!难怪孩子们会为了得到更多的好东西而打架。如果好东西看起来不一样,不管它们的数量是否相同,孩子们会坚持认为有人被骗了。3~5岁的孩子很可能会在数量守恒实验中失败,而6岁左右的孩子则开始“通过”这项实验。
[1] Gelman, R. (1969). Conservation acquisition: a problem of learning to attend to relevant attribut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7, 67–87. See also: Gelman, R. (1998). Annual Review; Gelman, R., and Brenneman, K. (1994). Domain specificity and cultural variation are not inconsistent. In Hirschfeld, L.A., and Gelman, S. (Eds.) Mapping the Mind: Domain Specificity in Cognition and Culture.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