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1]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2]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3]

头上何所有?翠为叶垂鬓唇[4]。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5]。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6]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7]

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8]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9]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10]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11]

杨花雪落覆白,青鸟飞去衔红巾[12]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进前丞相嗔[13]

【解读】

这首诗应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春天。旧系于天宝十二载,其时杨国忠代李林甫执政不久,杜甫曾向受杨氏重用的鲜于仲通投诗,希求汲引,对杨氏的恶感还不致如此之甚。这首诗是杜甫继《兵车行》之后创作的又一首新题乐府,同时也在《兵车行》所继承的边塞题材之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社会题材:长安社会政治题材。诗中采用铺陈手法,极为细腻地描写长安上巳修禊风俗,在这幅风俗画背景上用重彩勾画了此时风头正盛、不可一世的杨氏兄妹出游场面,并隐曲地记录了长安里巷间哄传的有关他们的秽闻。此诗的叙事手法相当纯熟,在丽人形象的刻画上显然借鉴了乐府民歌(如《羽林郎》)中女性描写的传统,车骑、饮宴的铺写也颇得乐府诗的神韵。但在诗人笔下,作为长安富贵荣华象征的上巳修禊这一场面,本身便包含着污秽丑陋,乃至涉及政治上的深刻危机。这种观察视野和主题高度,则是民歌所不可能达到的,是如杜甫这样的文人在特殊处境中、冷眼旁观下(观察视角差不多和普通长安市民一致)、经过很多深刻思考后的一大创造。至于诗人本人的态度,也许他本来是想认真写长安上巳风俗,写丽人雍容闲雅,因为这幅美景代表了如作者这样许多士子曾经憧憬的“长安梦”。现在这种梦变得遥不可及,作者几乎是从另一世界来旁观,心情可想而知。但作者捕捉到的这一场景,便同时呈现着神圣的富贵秩序和对神圣的嘲弄、否定。他将难得一遇的这种历史真实记录在案,已无须多说什么,几乎可以不动声色。明人钟惺赞其:“本是讽刺,而诗中直叙富丽,若深羡不容口者,妙!妙!”(《唐诗归》)这种讽刺力量其实正来源于深刻的历史真实,并非主观造作的结果。


[1] 三月三日:古于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巳)于水边洗濯,祓除不祥,称修禊。后固定为三日。《后汉书·礼仪志上》:“(三月)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宋书·礼志》:“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长安水边:指曲江。唐代上巳节于曲江赐宴臣僚,都人游玩极盛。丽人:美丽女子。

[2] 态浓意远:此兼写女子形、神,浓艳闲雅。淑且真:端庄秀丽。肌理细腻:皮肤细腻。骨肉匀:体态匀称。

[3] 绣罗衣裳:绣花丝织衣服。蹙:用金银丝线刺绣。孔雀、麒麟:指罗衣上的图案。

[4] (è)叶:彩,妇女发髻上的装饰,形如花叶。鬓唇:鬓边。

[5] 腰衱(jié):裙带。稳称身:言珠缀裙带,衬托体态之丰韵。

[6] 云幕:指后宫。《西京杂记》卷一:“(汉)成帝设云帐、云幄、云幕于甘泉紫殿,世谓三云殿。” 椒房:皇后所居,以椒和泥涂壁,取温、香、多子之义。《汉书·车千秋传》:“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注:“椒房,皇后所居也。”虢与秦:杨贵妃有姊三人,长曰大姨,封韩国夫人,次三姨封虢国夫人,次八姨封秦国夫人。此举二以概三。此下专写杨氏。

[7] 紫驼之峰:唐代贵族以驼峰为珍味,制为驼峰炙。水精:即水晶。素鳞:银色的鱼。

[8] 犀筯(zhù):犀牛角所做的筷子。厌饫(yù):厌饱。饫,饱食。鸾刀:刀以鸾铃为饰。缕切:切成细丝。纷纶:纷乱。

[9] 黄门:宫内太监。鞚(kònɡ):马络头。飞鞚即驰马飞奔。御厨:宫内御用的厨房。八珍:泛指珍奇异味。八珍的具体所指,说法不一。

[10] 箫鼓:概指各种乐器。感鬼神:形容音乐动人。宾从(zònɡ):宾客随从。杂遝(tà):纷乱。要津:指重要职位。见《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注8。

[11] 逡巡:欲进不进的样子。锦茵:织锦地毯。

[12] 杨花:《广雅》:“杨花入水化为萍。”大萍名。旧注又谓此句暗用《梁书·杨华传》北魏胡太后逼杨华(本名杨白花)私通,华惧祸降梁,胡太后追思之,为作《杨白华歌》,有“杨花飘荡落南家”句。《旧唐书·杨国忠传》载:“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诗以杨花谐杨姓,暗指杨氏兄妹的暧昧关系。青鸟:《汉武故事》载:西王母遣青鸟传信于汉武帝。

[13] 炙手可热:形容气焰之盛。丞相:最后点出丞相杨国忠。杨国忠本名钊,杨贵妃从兄,天宝十一载十一月任右丞相。嗔(chēn):发怒,责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