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编报教书忙
- 芳林③:根在芳林——我的家国情
- 薛日旺 薛汉权 薛有勤主编 薛汉权口述 薛日旺整理
- 1811字
- 2021-09-26 09:31:56
“一夜无粮不驻兵。”“面包有了,什么都会有的。”我是穷人,17岁了,该挣饭吃了。
高中毕业前,我突然收到一封信,高工(西湾高级技工学校)老师秦军约我去高工走一趟。
我从未出过远门,星期日一早,我由四塘抄小路去西湾,经人指点,找到了离平桂矿务局不远的高工,那里有很多原来读过临中的同学。秦军(秦晓)在广西大学矿冶系毕业后,在总局任技佐,在高工教《矿物学》,因为爱文艺,与曾敏之等有过交往。1945年抗日胜利后,集结在八步一带的许多文化人纷纷东下或北上,在八步日报编副刊的楼栖等也离去。平乐专署专员李新俊(兼八步日报社长)经人推荐,聘秦军从1946年2月份(高工放假后)起任八步日报副社长。因为总编刁铭芳、采访部主任杨复都不变,秦军要找一个副刊编辑。消息传出,临中校友蒋名荣举荐了我,说我1945年临中“笔战”(赤足大辩论)时如何如何……
按常理,我是绝对不合格。一无经历,二无著作,一个高中毕业的穷学生,做梦也不敢想当报纸编辑。但秦军从同学谈话中了解到:大学者梁漱溟的讲稿由我整理;广西日报的一篇《来论》被怀疑出自我之手;一人与上百人笔战……他对我另眼相待。
在高工一席话后,秦军当场拍板。“你一月份的下半月先到报社任校对,了解一下编辑室、机印房的情况。”
我是穷到连嘴都顾不上的人,1月15日我离开临中,16日早上,我就拿秦军的介绍信去了专署和报社,当天下午就上班试着校对。原校对谢敏指点我一遍,我就认真学。17日起,她校对电讯新闻稿,我校对副刊稿,紧迫时便二人合作,她很快就认可了我的工作。
2月1日前夕,秦军果然到职,我专任副刊编辑,报社给了我正式的聘书。一日,在副刊《编者的话》中,我讲清楚了编辑的心意。
原来的副刊由总编暂代,他用迦因的笔名写了不少不三不四的东西,满版是低级趣味的文艺,又如奔清流(国民党钟山县党部书记谢康寿)的长篇连载,写的全是风花雪月……我接编后,很多思想进步的文艺习作都上了报。在《诗刊》上转载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柳亚子的诗。迦因的文章我做不了主,照样登;但我以“作者有事,无暇续稿,留后再续”的借口,将奔清流的连载斩了。我自己也以薛汉奇等笔名,写了《原子弹吓不了人》,对吹嘘美国深表不满……
于是,刁铭芳问我为何停发奔清流的连载,又问一些文章是谁写的……为什么发出前不向总编请示?一次次找麻烦。当时,在中共地下党交通员陈亿勋的帮助下,我们得到了重庆寄来的《新华日报》,我有意变革版面,虽得到秦军的支持,但却遭到了刁的压阻。
2月26日,我在一天就接到两个电报,一封是富川中学唐姚宋老师的,一封是融县长安中学曾梅先校长的,两人都曾是临中老师,知道我的底细,邀我去教书。我母亲说富川近些,“唐老师待你好,十分器重你,你该去富川。”
我和秦军一商量,他早已洞察刁、杨的情况,知道我初出茅庐,无法与这些人周旋,“还是去教书清净。”他甚至坦率地说,他把一些新华社的电讯改名成路透社的电讯发表,把一些进步文章改头换面,都被刁告到专署,他已无久留八步日报之意。请我来,又先把我送走,也不失是朋友一场。
2月28日,刊发了《告读者》后,我离开了报社,想把八步日报副刊编出一个新样子的愿望胎死腹中。
我在富川中学是头一回做教师。我做过导生,但上课是第一次。想不到唐老师向学校力荐我任毕业班导师兼数学课。放着几个大学本科毕业的老师不用,偏用上我,我真怕,句句推辞,就是辞不了。
我又瘦又弱,又矮又小,还没上课,就听到同学冷言冷语:“这样小的,能教我们吗?”山区的学生比我还大,个别的学生说:“过几天就赶跑他。”
第一节课,我自我介绍,是唐老师打电报请我来的。我来试教一下,大家若不满意,我自己捡包袱。以后我就开门见山,上好第一节数学课。我把教材讲明讲白,插入一两句风趣有味的话,把全班的注意力吸引到求知识的兴趣上去,课堂静静的。
学生不但不赶跑我,同年级另一个班的数学课尚缺着老师上,学生要求学校由我多上了一班课。为了适应我这个矮老师写黑板,学校在讲坛的靠墙边,增加了可移动的一级垫台,轮到我上课,学生们就提早把它垫高一层。
看到同学们由不信任我变为欢迎我,我很高兴,把教书作为乐事,十分用心。同学们后来对我说:“你不摆架子,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信任你。”
当年的学生,如何庆文、沈祥文、程若天等,后来都很突出。程若天任广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我才重上讲台不久,在南宁见他时,他始终以老师之礼待我。教书育人,我永不悔。
初出茅庐,我找到了饭碗,社会接受了我这个穷人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