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语与实词结合

近年来,成语辨析出现了成语和实词结合的新题型,笔者称这种题型为“三多”题型。第一多,空白处多;第二多,备选词语多;第三多,解题的入手点多。前“两多”给考生的感觉是这类题目难度很大,其实不然,正是因为“空多”、“备选词语多”,才使得解题的“入手点多”,可以判断的标准就多,反而使得这类题解答起来非常容易。

img例25(2009年国考第45题)历史是前进的历史,历史也是革命的历史、辉煌的历史、悲哀的历史。人们总会在___________之后,认认真真地___________历史的是非功过。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历史,什么时段的历史,当它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毫不留情地___________他的灵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过境迁 评价 拷问

B.尘埃落定 回顾 净化

C.痛定思痛 检验 感化

D.物是人非 反省 触动

【答案】A

【解析一】第一个空对应“历史”的变化,“痛定思痛”和“物是人非”意思不符,排除C、D两项。第二个空对应“是非功过”,“评价”可以搭配是非功过,而“回顾”不可以。故正确答案为A项。

【解析二】第三个空对应“毫不留情”,需要词义最重的词语,“拷问”最恰当,直接选择A项。

img一点通 正是因为四个选项中的12个词语都不相同,所以只要能判断其中的一个正确,其他的就可以不用再看了,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根据解析一、二可以看出这类题目解题的入手点很多,其中从第三个空入手最快。“事过境迁”指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物是人非”指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怀念故人。

img例26(2013年国考第28题)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高速铁路网正在迅速形成。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流动和物资流动国家,过去那种“___________”的产业分工格局已被打破,地区间产业分工趋向合理;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链___________迅速推进,高效统一的全国大市场正在形成之中。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成一体 整合

B.壁垒分明 升级

C.各自为政 运转

D.条块分割 扩充

【答案】A

【解析】文段中第二个划线部分对应“高效统一”,“整合”意思最恰当。可见本题解题的关键在第二个划线部分,正确答案为A项。

壁垒分明:壁垒,即古时军营的围墙,后泛指防御工事,今常喻指对立的事物和界限。比喻界限非常清楚。

各自为政:为政,即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形容互相都不配合。

条块分割:条,指的是由中央直属部委自上到下的一种指挥体制。例如,国家税务局对各级税务部门,国家工商部门对各级工商部门的指挥,就属于“条”。块,则是以地方行政当局统管的某一区域全部的行政行为的一种描述。条块分割比喻两种指挥体系把整个国家人为分割成不同的领域。

img例27(2013年国考第34题)在伦敦的日子里,我每天乘着红色的双层巴士在大街上_____________,每天都有新发现。一次,在皮卡迪利广场,我又看到读小说的乞丐。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___________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他把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___________,似乎都不复存在。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穿梭 神情自若 喧嚣

B.穿行 泰然自若 喧闹

C.踯躅 置若罔闻 喧腾

D.徘徊 旁若无人 喧哗

【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个划线处对应“乘着巴士在大街上”,“踯躅”和“徘徊”意思不相符,可排除C、D两项。第二个划线处主要表达了乞丐在慵懒的夕阳下看书的情景,“神情自若”最恰当。“泰然自若”形容在人们认为是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当事人不慌不乱的样子,而文段中并没有出现紧急情况,应排除B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踯躅:形容慢慢地走,徘徊不前。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神情自若:自若,即自然,不变常态。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十分自然。

泰然自若: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人们认为是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当事人却认为跟平常事一样,因此能安然处之,不慌不乱,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旁若无人: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含贬义。

img例28(2010年国考第9题)“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___________,深入___________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高瞻远瞩 分析

B.高屋建瓴 发掘

C.见微知著 彰显

D.由表及里 剖析

【答案】B

【解析】第一个空对应“胸怀全局”,“见微知著”、“由表及里”意思不符,排除C、D两项。第二个空对应“力量”,“分析……力量”搭配不合适,排除A项。故正确答案为B。

img一点通 本题最快的入手点是第二个空,A、C、D三项中的“分析”、“彰显”、“剖析”均不能与“力量”搭配,故可直接选择B项。“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目光远大;“高屋建瓴”指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见微知著”指从小处看到预兆。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由表及里”指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

img例29(2012年国考第30题)持之以恒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我们所坚持,所固守的是__________甚至错误的,那坚持到底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人生允许___________,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消极 无功而返

B.盲目 知错就改

C.反面 偃旗息鼓

D.偏颇 改弦易辙

【答案】D

【解析】根据“甚至”,可以判断第一个空应选择与“错误”意思一致,而语义较轻的词,“偏颇”比较合适。第二个空对应“敢于放弃”,并且与“所坚持,所固守”意思相反,D项的“改弦易辙”比较合适。故正确答案为D项。“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img例30(2012年国考第31题)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___________的“史实”并不真实。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无可置疑,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层真相。当我们试图从历史中汲取前任经验,为未来提供借鉴时,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______过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盖棺定论 增添

B.言之凿凿 加减

C.铁证如山 修饰

D.无可厚非 篡改

【答案】B

【解析】题干第一个空应与“不真实”意思相反,“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铁证如山”形容证据确凿,像山一样不能动摇。“无可厚非”,即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img例31(2012年国考第32题)徐霞客的山水之志来源于父亲的榜样,游记书籍的熏陶和母亲的支持。大概因为读书有偏好,徐霞客十来岁时应童子试不成,索性改志投奔山水之间。到此时,徐霞客的所为并不___________,古代这样的人很多,但他从此以后___________,纯粹一生,别无他顾,这就难得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出格 专心致志

B.独特 坚忍不拔

C.新鲜 矢志不渝

D.另类 持之以恒

【答案】C

【解析】第一个空对应“这样的人很多”并不少见,“新鲜”意思相符。第二个空对应“纯粹一生”,“矢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与题干意思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项。“专心致志”指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持之以恒”,指长久坚持下去。

img例32(2008年国考第40题)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___________、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___________,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们观察得更细致,在某一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___________,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无法___________,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察秋毫 周密 威慑力 搪塞

B.明辨是非 周详 使命感 推脱

C.抓大放小 透彻 好习惯 塞责

D.高瞻远瞩 入微 内聚力 敷衍

【答案】A

【解析】本题最快的入手点在第三个空,与“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对应的词语是“威慑力”,故正确答案为A。

img一点通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辨是非”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目光远大。

img例33(2011年9月17日同步考试第32题)其实“拥有秘密”是成年的一个___________,孩子要长大成人,必然要进入一个拥有秘密的世界。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过程,最初,孩子并没分清哪些是秘密,不知道如何保守秘密,不懂得给秘密分级,但是他们又极为渴望拥有秘密。于是,他们的生活变得___________,好像每个人都守着很多不能告诉别人的秘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标志 学习 神秘兮兮

B.界线 成长 神秘莫测

C.特征 积累 莫测高深

D.象征 变化 深不可测

【答案】A

【解析】第三个空对应“守着很多不能告诉别人的秘密”,“神秘兮兮”符合文意。B、C、D三项的“莫测”和“不可测”与文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项。

img例34(2012年国考第42题)从长远来看,要维持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繁荣,就必须注重提高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这最终决定了一个城市真正的___________,决定了一个城市是不是___________长期居住,是不是值得在闲暇之时走进___________,去发现和体验每个人独具特色的生活状态。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内涵 值得 千家万户

B.品味 适宜 大街小巷

C.地位 方便 街头巷尾

D.价值 能够 寻常巷陌

【答案】B

【解析】第一个空对应“提高生活质量”,“品味”符合文意;第二个空对应“居住”,“适宜居住”搭配恰当。故正确答案为B项。

img例35(2012年国考第44题)唐朝中期以后,帝国再次陷入激烈的持续动荡,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成了唐帝国后叶的___________。最终,中国进入了50余年的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看起来,黄河文明似乎已经,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没有像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那样彻底衰亡,而是_________,一直延续至今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主题 危在旦夕 薪尽火传

B.主线 岌岌可危 柳暗花明

C.主调 危机四伏 重振旗鼓

D.周六 危如累卵 涅槃重生

【答案】A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最后一句话。第三个空对应“一直延续至今”,“薪尽火传”符合文意。应选择A项。“薪尽火传”指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柳暗花明”,即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重振旗鼓”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