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疗本草译注
- (唐)孟诜原著 (唐)张鼎增补 郑金生 张同君译注
- 1102字
- 2021-09-08 12:17:23
干枣〔1〕
温。主补津液〔2〕,养脾气,强志。三年陈者核中人:主恶气、卒疰忤〔3〕。
又,疗耳聋、鼻塞,不闻音声、香臭者,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颗,去皮。二味和捣,绵裹塞耳鼻。日一度易,三十余日闻声及香臭。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之。
又方,巴豆十粒,去壳生用。松脂同捣,绵裹塞耳〔4〕。
又云,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
生者食之过多〔5〕,令人腹胀。蒸者食之,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青州〔6〕,次蒲州者好〔7〕。诸处不堪入药。
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
枣和桂心、白瓜人、松树皮为丸,久服香身,并衣亦香。
【注释】
〔1〕干枣: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成熟果实。含糖类、蛋白质及多种营养成分。为常食果品及药物。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等功效。
〔2〕津液:体内的营养物质。饮食物经胃、脾、肺、三焦等脏器组织的作用,使其精微化生而成津液。在脉管内的,为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脉管外的,为遍布组织间隙的营养液。
〔3〕疰忤:中医病名。又作注忤。“疰”指一种滞留于人体、又能传染给旁人的病证。突然心腹有击痛感,甚至立即感到满闷者,称作“客忤”。余毒不尽,时常发作,肌肉无力,胸腹刺痛,名作“疰忤”。包括今多种慢性传染病。
〔4〕又方……塞耳:本方原无主治,亦缺大枣。考《小品方》(见《医心方》卷五)及《千金方》(卷六),此方确仅二物。今补其主治。
〔5〕生者:《医心方》作“生枣”。
〔6〕青州:地名。唐辖境相当今于山东潍坊市、益都、临朐、广饶、博兴、寿光、昌乐、潍县、昌邑等县地。
〔7〕蒲州:地名。唐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永济、河津、临猗、闻喜、万荣及运城西南部分地区。
【译文】
干枣性温。能促进体内的津液生成,补养脾胃之气,增强人的记忆力。放置了三年的陈枣,它的核仁可以用于治疗恶气和突然发生的疰忤。
又,治疗耳聋听不见声音,鼻塞闻不出香臭:取大枣十五枚,除去外皮及核;蓖麻子三百颗,去皮。将这两样东西搅和在一起捣烂,用绵布包些[药泥]塞在耳、鼻道里,一天换一次药,三十余天以后就可听见声音,闻得出香臭了。一般要先治耳朵,后治鼻子,不可同时塞药。
又方,巴豆十粒,去壳后生用;将巴豆、松脂与[枣肉]一起捣烂,绵布裹上[药泥]塞入耳道,[治疗耳聋]。
又说,可以消除心腹间的邪气,调和降低各种药物的毒性。使九窍畅通,补益脏腑的气虚不足。
生枣吃得太多,会使人腹胀。蒸煮之后再吃,对肠胃有补益作用,使脾胃健旺,中气充足。青州所产的大枣最好,蒲州产的次之。其他地方产的就不能作为药物使用了。
小儿秋天得痢疾,给他吃虫咬过的枣子,疗效很好。
大枣和桂心、白瓜仁、松树皮一道制成药丸,长期服用能使人体发出香气,连衣服也会熏染上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