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苏区政治动员研究(1927-1937)
- 邓美英
- 1139字
- 2021-09-30 11:56:43
第一章 中国苏维埃创建与政治动员开展
“苏维埃”(Soviet)是一个外来词,俄文为“совéт”,汉语音译,是“代表会议”或“会议”的意思。亦即“工农政府的一个特殊名字,在一九〇五年革命时,在列宁格勒[1]已有此组织,但不久即为失败,经过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成功后才得恢复,而苏维埃之名乃得深印于劳苦群众的胸(脑)海中”[2]。“苏维埃”能传播到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作出了贡献。“据著名学者高放考证,中文‘苏维埃’一词是由当年北京大学教授、后来担任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的张君劢于1918年音译,1922年以后广为流行。”[3]“1925年3月,早期同盟会会员、北京大学教授周鲠生在《东方杂志》发表长文,谈论俄罗斯的政治改造,对苏维埃制度和布尔什维克党作了十分客观的介绍。”[4]
此后,苏维埃被引入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追求,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联共(布)对华政策密切相关。“共产国际在中国建立苏维埃的政策是1927—1931年间在联共(布)和共产国际代表们直接参加下所通过的联共(布)、共产国际、工会国际和中共领导机关的一系列决议中制定的。……这一政策的内容在许多方面是由斯大林在1927年的文章和讲话中提出的论点所确定的,特别是在‘中国革命三阶段理论’以及布哈林在1927—1928年的著作和讲话中提出的论点所确定的。”[5]很显然,共产国际直接指导中国共产党进行苏维埃革命。
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周恩来曾总结说:“它是两头好,中间差。两头好,也有一些问题;中间差,也不是一无是处。”[6]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文中,周恩来根据“两头”和“中间”的时间界定,划分出共产国际的前期(1919.3—1927.7)、共产国际的中期(1927.7—1935.7)、共产国际的后期(1935—1943)三个阶段。关于共产国际的中期阶段,周恩来还特别这样指出:“基本上是错误的,对我们中国党影响最大。”[7]周恩来的论断是有根据的。他作为中央苏区时期党内高层干部,亲身经历了中央苏区的革命与斗争,又与共产国际发生直接联系,对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负面影响体会极为深刻。而对于“中间差,也不是一无是处”这样的论断,也提醒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就中央苏区中共政治动员而言,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里?哪些是有用的或有益的?这些都应该仔细甄别。
苏维埃从俄国移植到中国,在中国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也是中共政治动员开展的过程。虽然最初是生搬硬套,但苏维埃运动却动员起广大民众起来斗争,尤其是吸纳了广大底层民众参与工农兵苏维埃政权,逐步认识和了解这个陌生的苏维埃。本章选取1927—1937年这段时间,主要阐述联共(布)、共产国际对华政策的影响,一方面揭示工农兵苏维埃在中国创建及中央苏区发展的艰难历程,另一方面呈现中央苏区政治动员开展的三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