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聋儿家庭康复教材
-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 7863字
- 2021-09-24 18:09:04
三 家长与家庭聋儿康复
家庭聋儿康复与您及您的家庭都息息相关。实践证明,聋儿康复首先是家长的“康复”。
(一)聋儿康复首先是家长的“康复”
发现孩子耳聋后,家长难免产生焦虑、困惑、无所适从甚至怨天尤人等心理,这些心理会给聋儿的教育与康复带来不良影响,所以需要首先“康复”。
1.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耳聋
正确对待孩子的耳聋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否认与回避孩子的耳聋不是好办法
尽管有思想准备,许多家长在拿到诊断结果的时候仍然是泪流满面,他们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总希望是医生们搞错了。这样的心情您大约也曾有过吧。
不管医生们怎么说,家长们一点也不想承认自己的孩子耳聋。这种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还是应该相信科学,面对现实。否认孩子耳聋往往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有这样一位家长,医生很早就告诉他孩子耳聋,他却认为孩子并不是什么都听不到,认为医生的话不可信,于是干脆不再去医院。直到孩子6岁仍不会说话他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可惜已经耽误了好几年的时间。
回避孩子的耳聋也不是正确态度。有些家长承认自己的孩子耳聋,却又害怕别人知道,总是遮遮盖盖,结果失去了许许多多次得到别人帮助的机会。更可怕的是为了不“暴露”孩子的耳聋,以免被别人“看不起”,居然有家长不许孩子在公共场合出声。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事例值得我们借鉴:
北京一位家长,已经花了不少时间教育自己的聋孩子,孩子也的确进步不小,只是发音不清楚。在一次乘车回家的路上,孩子咿咿呀呀地说了几句话,父亲心里一阵紧张,生怕被别人发现,但偏偏就有人发现了。不少乘客转过头来,小声议论说这孩子是个哑巴。听到这些话,父亲的脸发烧了,觉得面子上承受不住,于是呵斥孩子不许再张口。孩子不明白父亲的心意,仍然在说。父亲愤怒到了极点,打了孩子一巴掌。然而,从此以后孩子无论如何也不再开口说话了。父亲追悔莫及却又无计可施。
(2)放弃与放纵聋儿会使问题更严重
在发现孩子耳聋之初,否认或回避是家长们普通存在的心理,但多数家长很快就能承认这个现实。然而仅仅是承认还是不够的,还须正视、须尽力减轻耳聋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若从此听天由命,不去做任何努力,会在无形中毁掉了孩子的一生,这样的态度绝不可取。
也有因孩子耳聋而离婚并把孩子看做没用的包袱扔来扔去的自私家长。这样的家长无疑要受到社会的谴责。
然而,更多的家长会责备自己,他们总感到孩子的耳聋是自己造成的,总感到自己对不起孩子。正因为如此,一定要“赎罪”,要在其他方面对得起孩子。比如,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放纵与娇惯使孩子比以前更可怜,才认识到做错了,但为时已晚。
给您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女医生,30多岁时才托人抱养来一个漂亮的男孩。夫妇俩对孩子的疼爱可想而知。4岁的时候孩子生了一场病,病后夫妇俩发现他的听力差了,着急的不得了,从此就更加娇惯。孩子被娇惯到什么地步呢?到医院去看病,用了一书包好吃的东西才把他哄进了诊室,没过一分钟又跑了出去,非要去坐地铁不可。没办法,夫妇俩陪着他坐了两个小时的地铁才让他在诊室里安静地坐了3分钟。接着又哭闹不止,满地打滚,夫妇俩毫无办法。
没过多久,女医生突然病故。留下了惯坏的孩子和丈夫。这位养父依然是疼爱孩子的,但他的第二个妻子却忍受不了又任性又耳聋的抱养来的孩子。在想不出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孩子被送进了儿童福利院。在福利院中的生活当然不坏,老师们也十分疼爱这个可怜的孩子,但不管怎么讲,他也因为太不懂道理、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那里的生活。
2.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小昆、婷婷、褚辉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无论他们本人还是他们的父母都下过很多功夫,当然也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他们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今天的成绩,最重要的共同点是其父母都有坚定的信念与必胜的信心。周弘在一次家长会上说过这样的话:“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家长对自己和孩子的看法。如果家长认为自己一定能成功,那么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家长怀疑自己的能力,从心里认为自己干不好,那么就已经失败了一半。”
作为家长,您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成功。除了相信自己,您还必须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能力往往大大超过成人的想象。您认为很小很小的孩子能学会游泳吗?他们能,只是您不敢想象而已。就您的孩子而言,除了听和说的问题外,您觉得哪一点比别的孩子差?有几个人说您的孩子笨?他的确不比别的孩子差。如果您的教育得当,他还有可能比别的孩子更强。
当然,教育聋儿的路并不好走。也许,您教育了半年孩子还不曾张口说过一句话;也许,您想让他做的事他不做,专做您不想让他做的事。这些教育方面的问题您不必现在就着急,本书后面的章节中会有很好的建议供您参考。如果您觉得不够,还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随时都准备帮助您。需要您现在就了解的是,聋儿康复是一项艰苦、细致、长期的工作,您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怕失败。没有今天的失败,就不会有明天的成功。
(二)家庭聋儿康复的特点
您将要进行的家庭康复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针对性强
需要您教育的仅仅是一个孩子,用我们的话说叫做一对一的训练。实际上,如果您的爱人及你们的父母也参加到教育工作中来的话,就不止是一对一,而是二对一、三对一甚至六对一。
家人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有许多优势。比如,你们最熟悉孩子的情况,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教育的内容与进度。同时,万一计划中有不合理之处,又可以共同商量着改进。所以,教育的针对性强。此外,你们都是孩子的直系亲属,当然能够做到全身心地投入。
然而,这样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弱点。比如,不少聋儿不怕父母,更不怕老人,教育往往进行不下去。对于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两条,一是避免课堂式的生硬教学,把教育结合在游戏活动之中,让孩子在愉快的精神状况下无意识地学习;二是树立起家长威信,先管后教。再如,婆婆多了乱当家,参加教育的人有好几个,难免意见不统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碰到这样的问题,就要求你们当中的一个人负起主要责任,别人则积极支持他(她)的工作,尽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2.随机性强
我们以正常孩子的水平作为康复的目标,那么,正常孩子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又是如何学会语言的?有多少个家长进行过有意识的语言教育?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前面我们谈到过,语言是人们交往与思维的工具,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个语言教育规律:碰到什么教什么、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教什么,往往效果最好。
在康复机构,比如聋儿康复中心,由于场地、聋孩子人数、教育时间等条件的限制,随机教育的优势不容易突出地表现出来。家庭教育就不同,您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有条件做到这一点。在您的身旁,随时都有教育的机会。
随机性强,不仅是家庭聋儿康复的特点,也是一大优势。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实践证明,由于耳聋的影响,聋孩子完全依赖随机方式学习语言也有不足,比如进步速度慢等。所以,应该在重视随机教学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聋儿的语言康复,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3.家长与教师合二为一
谈到教育,必然要有教育者或者说教师。毫无疑问,在家庭聋儿康复过程中教育者只能是您。作为家长,您当然是称职的,但作为教师,您需学习些新的知识。
第一,您必须学会爱孩子。
爱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性,但并非所有父母都真正能做到爱孩子。这里所说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是从相信、欣赏孩子的角度出发的。教育总会有一定的目的,家长们也总会对孩子提出某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背下几个句子等。无论孩子是否达到要求,都能抱着信任的态度去鼓励、表扬与帮助他们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能激发孩子必胜的信念,从而发挥潜力、克服困难、取得更大的进步。有一个实验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1968年,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小学对学生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发展预策”,随后用赞赏的口气,将有“优异发展潜力”的学生(实际上他们不过是最普通的学生)名单通知校方,并再三叮嘱名单不可泄露,否则将影响其准确性。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学习进步、性格开朗活泼、求知欲强、与老师感情融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心理学家的暗示,使老师不自觉地对学生产生了好感,其眼神、举止、语言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流露出爱抚感情,使学生更加自爱、自尊、自强。这种由于教师的期待和爱而产生的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道理是明确的,实施起来却不容易。看到孩子总达不到要求,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会使家长们失去耐心,表现出对孩子的不满。望子成龙并不是不对,但碰到孩子达不到要求,您一定不要着急,请首先检查一下要求是否提得过高,其次认真找一找孩子达不到要求的原因,再着手解决问题。永远不要指责孩子“笨”,永远不要损伤孩子的自信心,也永远不要丧失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当然,孩子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对此,您该有个正确认识。此外,适当的批评甚至“惩罚”也是必要的,但请记住,永远不要冷嘲热讽,永远不要放任自流。
第二,您必须学会表达对孩子的爱。
爱是一门艺术,是感情的交流,爱需表达出来并被对方感受到才能起到实际作用。总的说来,爱有四种表达方式:目光爱抚,体肤爱抚,尽心关怀与管教约束。
目光爱抚:父母常以充满爱意的目光注视孩子,不但能满足孩子的感情需要,还有助于父母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由于孩子最爱模仿成人,这样做还有助于孩子与同伴友好关系的建立。有些父母常以怒视责备孩子,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父母只在责备孩子时才注视他们,孩子便会在同样情况下注视父母。以不看孩子作为对他们的惩罚也同样有害,这样做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比体罚更可怕,孩子可能会终生不忘。
体肤爱抚:不一定非亲一亲或抱一抱不可,拍拍头、拍拍肩、拉拉手或随便碰身体一下都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爱,满足孩子感情的需要。这种表达爱的方式对男孩子,特别是当他们生病、疲劳或不高兴的时候十分重要。
尽心关怀:给孩子以全心全意的关怀,让他们感到父母随时都会帮助自己,永远是自己的后盾,可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有些家长喜欢用买东西、送礼物的方式来“收买”孩子,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礼物都代替不了全心全意的关怀。
管教约束:常有人误认为管束与爱是两回事,其实二者是分不开的。让孩子感觉到您的爱是使他接受约束的先决条件。没有爱,任何约束都没有作用。对很小的孩子,您或许能强迫他守规矩,但不久孩子就不再理会您那一套。这已是经验之谈了。如果您能从心里把孩子作为一个朋友来对待,而不是简单地把他看做应该服从您命令的孩子,您就能得到他的尊重,从而使他积极地服从您的管束。管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育聋儿更方便,更重要的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实际上,孩子越自觉,越有教养,就越不需要管束。反之,如果您缺少真正的爱,又处处摆家长的威风,孩子就会变得难以管束。
第三,您必须敢于学着干,敢于试试看。
聋儿康复,特别是家庭聋儿康复既容易又不十分容易。说它容易,是因为任何人都干得来,至少,您可以先按照这本书中的方法去做,边干边学边提高。说它不容易,是因为要想干好非下苦功夫不可。
聋儿和聋儿大不一样,每个聋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孩子不一样,教育的方法当然也就不能一样。而这本书又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未必能将您孩子的特点包括进去。怎么办?需要您在理解了书中方法的本意之后,创造出自己特殊的方法,否则就收不到最好效果。但特殊的方法怎么才能创造出来呢?只有一条路:读这本书的时候,您不仅要学会按书中的方法去做,还要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明白了为什么,您才能比书中的方法做得更好。此外,如果条件允许,您还该读些别的书籍,比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语音学、听力学等等。当然是边干边读,边读边干。这样,知识面丰富了,干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第四,您必须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在聋儿康复工作还不被全社会了解的今天,多数人仍认为十聋九哑,所以,碰到个别会“说话”的聋儿就觉得是个奇迹。实际上,教聋孩子发几个音、说几句话、认几个字并不是什么难事,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人也能教会孩子叫“爸爸”、“妈妈”,数“1、2、3……10”,您若经过努力仅取得这样的成绩就实在算不了什么。
即便聋儿学会了说话,还有全面康复的问题,即便做到了全面康复,也还有能否比别的孩子更强的问题,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孩子的潜力总是存在的,您的教育也因此而永远不该停步。
在教育聋儿的道路上,您一定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比如,半年过去了,孩子不开口;助听器摔坏了,没有人来修;孩子背下了不少语句,就是不会使用;孩子的发音太差,别人听不懂;长期依赖父母,孩子不会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孩子入学考试成绩不错,但因为耳聋而不被正常小学接收;由于听不清教师的话,孩子的学习成绩远远落在同学的后面;无论怎样努力,孩子也写不好作文……等等等等,等待着您去解决的问题实在很多,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您永远不能停步,永远不能满足。
第五,您必须学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您将进行的是家庭聋儿康复,这意味着须有全家人的积极努力与密切合作,仅靠您一人的力量是难于胜任的。能与您密切合作的首先是您的爱人,夫妻双方目标一致效果就大得多。所有成功的先例都能说明这个问题。
对已进入普通小学就读的聋儿的家庭调查表明,多数聋孩子都是以母亲为主实施康复,而父亲则把精力花在家务上。这也许是由于母亲比父亲更有耐心、更了解自己孩子、工作上也相对轻松一点的缘故吧。相反,只靠单亲的努力,教育很难成功。因此,您必须学会调动爱人的积极性。
除爱人外,兄弟姐妹、家中老人的积极性也该调动起来,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否则,就称不上家庭康复。
此外,与专业工作者联系,争取得到邻居、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也是您今后要做的工作。总之,只有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您的孩子才有真正的希望。千万不要认为靠您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把一切做好。
(三)家庭聋儿康复的原则
对于家庭聋儿康复,您不仅应该了解其特点,更重要的是把握其原则。家庭聋儿康复有五条基本原则:
第一,全面康复的原则。
耳聋导致语言障碍是有目共睹的现象。所以,人们往往把教聋孩子说话看做康复的全部内容,就连专业人员前几年也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为聋儿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是聋儿康复的一大内容,但绝不是全部。聋儿康复强调的是全面康复,强调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也许,教聋孩子学说话用去了您一半以上的教育时间,这不算错。重要的是,您不能忘记孩子体质的锻炼、智力的开发、品德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只重视单项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
第二,交往第一的原则。
语言是交往的工具,只有具备了能够灵活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才能算掌握了语言,而交往的能力只能在交往过程中才能实现。对聋儿康复说来,语言教育必须将交往放在第一位才会成功。
举例说,“爸爸”一词我们几乎天天都能听到,但如何向聋孩子解释?什么是爸爸?爸爸代表一个人还是许多人?爸爸有没有爸爸?细想起来,我们根本没必要给孩子解释“爸爸”的含义,在爸爸出现的时候随机地教给他也就够了。这正是在交往中的教学。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许多。实际上,无论聋孩子还是正常孩子,他们学会的任何一点语言都是与交往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说交往第一。没有交往,孩子就不可能学会语言。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您如果能有意识地在交往过程中教授语言,孩子的进步就快;您如果不能有意识地这样做,孩子的进步就慢。您请记住,聋儿是由于有交往的需要才在交往过程中学习语言的,正因此,我们才特别强调交往第一的原则。
第三,重视兴趣的原则。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没有真正的兴趣,被逼无奈地去做某一件事情总是做不好的。就聋儿康复来说更是如此。
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如果把学习也变成游戏,他们就会有兴趣,就乐于学习。所以,我们提倡在游戏中学。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效果,对聋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提高孩子兴趣的方法不止游戏一种。注意到孩子每一个极小的进步,不失时机地去表扬与鼓励孩子,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十分重要的。“好”、“很好”、“太棒了!”“你怎么这么棒,教教我吧。”……都是表扬与鼓励孩子时常用的语句。不要担心聋孩子听不懂,您的表情已经告诉了他您的态度。一旦他相信了自己的确做得不错,就会有兴趣再来一遍。您也就找到了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
相反,过多的指责与批评起到的只能是坏作用。孩子会因为感到自己做不好而讨厌学习。您必须学会盯住孩子的进步,而不是指责孩子的不足。
第四,发挥优势的原则。
要提高,但不能总盯住孩子的不足不放;同样的道理,也不能总盯住自己的不足不放。
每个人都有不足也有优势,如果能将您和孩子的优势发挥出来,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扬长促短,那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聋儿康复本身就有优势。您真心地爱孩子,又整天与他生活在一起,可以找到许许多多教育他的好机会。而且,在您家中,“教师”的数量比“学生”的数量多。只要“教师”们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不会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您自己也有优势。也许您非常有耐心;也许您不怕吃苦;也许您从小就喜欢画画。特别是您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无论您有什么优势,发挥出来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孩子的优势最重要,问题是您能不能发现它们。也许他十分内向,喜欢安静。那您不妨多坐在桌边教他。也许他喜欢“疯闹”,把家里搞得天翻地覆不说,还要折腾得街坊四邻鸡犬不宁,从来没有闲着的时候,其实这也是优势。敢闯敢闹的孩子接触面广,一旦开了窍,进步就会飞快。况且,接触面广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您与孩子的优势还有许多,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发挥就一定能达到目的。这正是强调发挥优势原则的原因。
第五,“两条腿走路”的原则。
无论是智力、个性还是语言能力,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开发、培养、提高的机会,这是家庭教育的优势。但完全靠“碰”机会,对聋儿康复、特别是聋儿语言康复来说是不够的。您当然不能放过任何教育机会,但同时,也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安排好整个教育过程。这种随机教育与计划教育的同步进行,就是我们所说的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说,您不仅要等机会、碰机会、抓机会,还要创造机会。
康复的目的您是十分明确的,但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每年、每月、甚至每周要做哪些事情都是您事先必须有所考虑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考虑与安排,事实上就是教学计划。
您应该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用来教育孩子,而且,雷打不动,坚持不懈。这是第一步工作;第二步工作便是在分析孩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自己规定出至少一年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在一年内您要使孩子达到什么水平;第三步是将这一年的目标分摊到每一个月中;第四步是根据每个月的目标考虑每周、每天做什么,怎么做;剩下的问题就是千方百计地实现您的计划了。
制订计划是件非常不容易做的事情,很少有人从一开始就能将计划制订得十分合理,不是高了,就是低了,因为影响计划实现的因素实在太多。但这没有关系,您可以随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修改出新的计划。修改计划,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关键在于您必须订,必须改,必须不断提高制订出合理计划的能力。
为了提高这种能力,您就必须学会总结。为此,建议您准备一个专门用于计划与总结的本子,将您的计划以及计划实现的情况写在上面,同时,将自己教育的心得与体会也写在上面,随时翻看,以便尽快提高。
有条件的话,最好每天写一点教育日记,条件不允许,也最好每周记一记,做个小小的总结。这样,用不了多久,您就会发现自己不再是个外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