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题解〕老子认为,社会和人都需要改变,但改变起来非常困难。社会上不少人以圣人自居,以狡辩来代替对学问的研究和探讨。老子的主张遭到排斥,学说不被人接受,陷于苦闷之中,只能默默坚守自己的信念。

原文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学问真正做到了极致,会让人没有忧愁。赞成与反对,相差能有多少?赞美与厌恶,相差能有多远?人所畏惧的,我不可能不畏惧。一切都在荒废,这种现象没有停止,还在继续。众人都安于现状,非常快乐,好像在参加盛大的宴会,又好像在春日登台游玩。唯有我独自甘于淡泊清静,没有什么欲望,就好像婴儿不能感知,还不会笑。四处奔走啊,不知归于何处。众人都有盈余,而我很孤独,像是被人遗忘。我这被人看成是愚人的心啊,一副愚昧无知的样子。俗人都明白的道理,只有我昏昏沉沉看不明白;俗人都那么善于察言观色,唯独我那么沉闷。我的思想像大海般深远宽阔,又像高天的长风没有止境。众人都有所成就,唯独我顽固不化、庸俗浅陋。我仅是想法与别人不同,不注重表面,而是注重事物的根本。

解析〕这一章反映了老子的苦闷。从“绝圣弃辩”的角度可以看出,在百家争鸣中,老子的学说并没占有相应的位置,反而在辩论中遭到排斥。老子和孔子是同代人,孔子将《周易》列为六经之首,说明《周易》的学说已被世人接受,《周易》所提倡的乾坤大道被世人奉行。而老子的学说不被人接受,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陷于苦闷之中。但老子对自己的学说坚信不疑,以辽阔大海和高天长风来形容,认为自己是在坚守道,在探索事物的根本。

老子为我们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这是难能可贵的。“众人熙熙”,说明众人志同道合,性情相投;“如享太牢”,经常聚会;“如春登台”,众人在结伴春游。“众人皆有余”,从百家争鸣的角度看,众人都有自己的学问。“俗人昭昭”,一般人都有自己的主见;“俗人察察”,一般人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众人皆有以”,众人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是一幅和乐向上的景象,在老子看来,众人和俗人都在盲目追求、盲目欢乐,老子不屑与之为伍。

“绝学无忧”,学问真正做到了极致,人就不会有忧愁。老子认为,当时百家争鸣的学问都不能称为绝学,都存在很大问题;如果绝学真的出现,百家门派会停止相互攻讦,也就解除了老子之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赞成与反对相差有多少?对老子而言,赞成并不欣喜,反对也不恼怒,一副很淡然的样子,因为赞成的不一定就能“勤而行之”,反对的不一定就是错的。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赞美或厌恶老子的学说在老子看来也相差不多。老子对赞美不喜,对厌恶不怒,保持了一种超然的心态。老子的辩证观点是,听信赞美,就会失去美;居于恶,会失去恶。所以老子对赞美不喜,对厌恶不怒,这两者也就相差不多。老子有定见,做学问是为了探索事物的根本,不是为取悦他人,所以可以任人评说。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老子畏惧什么?人所感到畏惧的,老子也会感到畏惧。无为不争,就要对大自然心存畏惧。按老子的观点,居于畏,会失去畏;失去畏,会无畏。

“荒兮,其未央哉”,老子已经向众人传授了自己的学说,但没有人认真学习,老子的学说被荒废,而且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这应是百家争鸣的一种现象,在没有某种学说成为主流的情况下,才会有百家争鸣。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众人都很欢乐,志趣相投才会一起宴饮游乐。“众人熙熙”,众人在结社,只有老子一个人在苦斗。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甘于寂寞,没有受到众人的影响,没有去跟风,也没有什么欲望,还保持着纯真,不迎合别人。《周易》也主张钻研学问的人要甘于寂寞。履卦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是说君王为了表示开明而广开言路,亲自接见从下面来的进言的人。通往朝廷的道路很平坦,人们蜂拥而至。唯有甘于寂寞,肯在昏暗中刻苦钻研学问的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不随风而动,预测会吉祥。老子就是这样的人。

“傫傫兮,若无所归。”老子在百家争鸣中坚持自己的学说,没有归于哪个学派,也没有哪个学派接受老子的学说。像在漂泊,不知道自己的学说能归于何处,在何时能发挥作用。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在百家争鸣中,众人都认为自己的学问已有盈余,老子的学说却没有自己的位置,像是被人遗忘了。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有人认为老子是不知变通的愚人,没有智慧,又混沌无知。老子承认自己愚,认为“愚人之心”是淳朴之心,心淳朴,才能将学问钻研透彻。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一般人都明白的事理,老子却糊里糊涂,好像不明白。老子心存高远,俗人再明白也是流于浅薄。老子并不昏,俗人浅薄才会认为老子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一般人都明察的事,老子却不理不睬。俗人所察只是表面,老子并不想干预俗人所察。在俗人看来,老子不表示态度就是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如宽阔的大海波浪起伏没有边际,如高空的长风没有止境。老子以大海和长风来形容自己的学问和追求,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众人皆有成就,唯独老子顽固坚持自己的学说,好像很鄙陋的样子。众人不了解老子的学问和追求,在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老子的行为,认为老子既顽固又鄙陋。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老子认为自己的行为与众人不同,只以坚守道和追求根本为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