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城市公共艺术价值及其数据应用
- 江哲丰 张淞
- 1443字
- 2021-10-13 18:32:22
序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资源信息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获批之时,正值“互联网+”时代勃兴之际,顺应时代发展的脉搏,适应公共艺术产业用户的需求,解决公共艺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数据不足问题成为课题研究不可避免的历史责任。课题的初步完成极大丰富了公共艺术数据建设的内容,为艺术学与信息学的融合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城市公共艺术资源信息库将公共艺术承载的文化信息通过数据共享、数据互通的方式进行传播,既是空间文化数据化的集中总结与归纳,也是互联网语境下空间文化的集中展示及其数据应用。城市公共艺术信息资源库建设将公共艺术案例、表现媒介、理论成果、社会影响、公众参与度、政策法规等收集、整理,以资源库形式展现,并通过网络方式传播和应用。研究者基于数据价值理论与技术哲学理论,不仅仅对入库公共艺术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开展了研究,而且从技术哲学角度研究了该数据库技术选择与技术应用对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与意义。从而得出了“基于‘WMA’解决方案的公共艺术数据系统建设是PC端公共艺术数据处理与应用的重要方向,最能精准展示空间文化数据的独特性与交互性”的结论。这一理论的产生超越了目前研究艺术信息数据库分析的所有理论,是一种理论创新。在文化兴国的大背景下,该信息库的建成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该信息库分析系统主要基于数据源端处理层、基础数据层、研究分析层、项目展示层等四个层次进行搭建。拥有监测、检索、分析、统计、导出、定位、推送、对接八大功能,形成完整闭环且全程智能化的公共艺术价值数据链、公共艺术项目对接服务链。该信息库的建设有效延伸与放大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城市公民以及艺术创作者对于公共艺术建设的视野与触角,为文化传播、文化决策、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是一种功能创新。“城市公共艺术资源信息库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的基本完成是我国公共艺术领域的一件大事,填补了我国在公共艺术资源信息数据集成上的空白。
目前,虽然网络平台架构已经完成,大量实地调研的数据也已入库,一些问题也在不断凸现。诸如数据的价值导向问题、服务问题、数据的及时推送问题以及数据运用带来的交互问题等,这对未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开放数据运用得更有价值,尤其是在公共服务相关的数据中,做好深度挖掘,更好地服务民生,这些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题。
当下,人类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社交产品大行其道,信息传播的途径开始由PC端向移动端转化,此互联网已非彼互联网,信息的传递伴随着终端工具的变化而更加丰富和快捷。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社交化的基础上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由桌面移至掌心,实现了信息传递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异步,社交方式更加便捷与友好。用户可以通过分享的方式,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在无限大的范围内扩散。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随时随地的在互联网上加以传播,由此,每个个体都成为信息的源头。未来在移动互联网中产生的与公共艺术相关的数据信息,将源自个体,指向民主、真相、救助和个体审美意识。公共艺术研究在探讨和践行公民社会理念的同时,又因互联网技术的介入而拥有了丰富而微妙的现代内涵与价值。在敏感者们的“触摸”与“点击”下,一扇新的“艺术之窗”向公众敞开。同时,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也让滞后而封闭的艺术继续走向融合与开放。
艺术的生命之根在艺术之外——更自由的生活。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祝斌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