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工内在归属感,激发水文发展原动力

张进军

湖南省永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国以才兴,业以才旺。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人才强国、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是我国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方针。水文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业务内涵早已由最初单一的防汛抗旱演变至水资源监测与管理并重,并进一步扩展为重点工程领域提供建管服务,具有工作环境艰苦、专业性突出、服务性强的行业特质。水文的科学发展,更需要人才战略的支撑,如何形成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强磁场,“栽得梧桐栖凤凰”,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提升水文职工的内在归属感、激发行业发展原动力,尤显重要。

一、当代水文与水文“新生代”

(一)水文发展与社会定位

人们在生产生活及与水旱灾害斗争中对水文现象与规律的观测总结催生了水文科学,自战国李冰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一中国最早水位观测设施始,在两千余年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水文资料与治水经验,奉节记水碑、涪陵白鹤梁水文石刻等留存至今的古水文工程充分体现了历代水文从业者的勤劳与智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俱兴,水文人重新迈出对江河流域自然规律新的探求步伐,水文站网的逐步扩大奠定了中国当代水文的发展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工农业用水和防御洪水等各类事业与工程中系列水文问题亟待解决,水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作用更加凸现。在政府主管部门与各级水文部门共同努力下,基层水文设施建设与事业投入不断加大、水文职工待遇得到提高,水文科学迅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的颁布实施揭开了水文事业规范有序、持续发展的新篇章,水文人在努力提高技术含量、监测质量与社会经济效益,做好内延业务、扩大外延服务、改革管理体制等各方面不断开拓进取。

(二)管理体制改革与职工思想现状分析

目前我省水文机构采取省垂直管理模式,按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架构,实行两种不同的机制并行,即:省、市(州)水文机构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县级水文机构继续沿用事业单位机制。由于水文事业立足点是服务地方建设与经济发展,在这种垂直管理模式下,水文为地方提供全面优质的水文服务、地方对水文更加重视大力支持的良性互动受到一定制约,不利于大水文战略的实现。基于此,我省明确了逐步推进基层水文由水文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落实县(区)水文水资源局独立法人制、争取水文内设机构升格的改革方向。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水文职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发生变化,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按我省目前水文从业人员结构特点,四十五岁以上年龄段的干部职工中不乏水文子弟,他们多随父辈成长于江河之滨,耳濡目染的是老一辈水文工作者们雨里来浪里去的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重视荣誉的行业精神在第一、二代水文人之间有着良好的自然传承,基于当时社会大环境,他们对于物质条件亦没有过多的索取。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的水文人,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自我意识强,讲求实惠,向往多姿多彩的丰富生活,可谓为水文“新生代”。随着近年基层水文扩编增人,水文“新生代”的比例在不断扩大,他们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能较快地掌握现代水文应用技术,思维更为活跃,也更易于受到外部环境的纷扰。而水文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业者要常年与江河湖泊为邻、同繁杂数据相伴,作业环境艰苦,物质收入与政治待遇不高、社会接触面窄,致使“新生代”们的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水文人长年奋战在抗洪防汛第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收集积累水文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其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却由于与公众日常生活交集点不多,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社会对水文关注度与其付出不成正比,相比之卫生医疗、公共交通、文化教育等其他公益事业单位,水文人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以上种种,难免引起一部分职工特别是年轻人产生心理落差,加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深入与推进,属于事业编制的基层水文人员普遍存在对未来发展方向与对职业抗风险能力困惑忧虑,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必然加大,入职后两至三年再次择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文队伍的稳定性。

二、造就水文行业归属感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水文发展的内在要求

行业归属感是指从业者经过长期工作,在思想、心理、感情上对本行业产生了认同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将工作当成事业对待。行业归属感有利于提高职工忠诚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潜能,进而使个人价值的实现与行业前景相融合。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种,按层次分别逐级递升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劳动者最基础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所从事的职业能否帮助他向更高层次需求进发,成为他是否热爱本职工作的关键因素,也决定了该行业能否吸引和挽留更多优秀人才,从而获取向更高端、更深层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水文职工收入水平虽有一定提高,但远未达到富足程度,在现有客观条件下,水文行业并不能在物质上给予职工更多回报,要实施水文人才战略,实现人才与水文共同成长,就必须增强职工对水文未来前景信心,使之感受到工作生活大环境的温暖与自身工作重要性,造就至关重要的行业归属感。

(二)打造水文文化的必然结果

水文文化具有广博的内涵,其核心是弘扬水文精神,广大水文人在长期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坚守于在治水一线,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服务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充分展示了水文人团结进取、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这是水文事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与活力源泉。传承和发扬这种水文精神可以增强职工使命感,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与创新性,将事业的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相统一,形成最大合力,使水文事业始终保有生机和活力。职工个体也将在水文文化的浸润下,逐渐对水文事业核心价值观产生深层次的认同,从而不断增加对职业的满意度,自觉与水文发展同声共息。

三、如何造就水文行业归属感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待遇提升

基层水文站大多工作、生活环境合一。争取各级财政投入,推进基层站房建设,打造现代站网是激发水文职工以站为家、爱岗敬业热情的先决条件。永州水文近三年借全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设的东风,陆续打造好以及在建的县级水文中心站、巡测基地达七个,水文中心站规划前瞻性强、环境优美,各类软硬件设施配备齐全,整体功能符合水文现代化要求,水文职工生活、办公环境有了质的提升。下一步要着重考虑的是要让职工共享社会与行业发展成果。一方面,要理顺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依据政策及时提高与落实各类津贴补助,做好职称评定相关工作,薪酬待遇多向一线职工倾斜。另一方面,要在满足公益事业需求的基础上,探寻合理化的水文有偿服务道路,利用水文资料和技术成果优势,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职工谋福利。

(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社会对水文事业的关注

关注源于认知,认知基于宣传。公众对水文人的印象往往浓缩成汛期新闻中的几则剪影,而他们日常的付出与坚守、他们背后或忧伤或欢乐、或恬淡或感人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水文勘测作业看似远离人群,实则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城市规划、项目建设、水患治理、水质安全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文这一基础事业的支持。在我省倾力构建两型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时代将赋予水文更大的演绎舞台。首先我们自己要重视行业形象的宣传,如采取结合世界水日举办水文知识成果展,参与更多的水资源公益宣传活动等宣传手段,帮助公众由了解到熟知、进而更加关注水文事业;发现和宣扬更多诸如江河赤子何江波、悬崖上的女哨兵胡雪霜等行业先进典型,不断向全社会打出一张张闪亮的水文名片,逐步提升水文职工的职业荣誉感。2015年4月,以省水文局为主编撰的《出彩水文人》一书出版,书中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水文系统12个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的典型事迹,这既是水文“新生代”最好的教育必读本,也是扩大行业认知度的一次成功探寻。

(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人文关怀

注重人文关怀是新时期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由老、中、青三代组成的水文人文化水平、生活阅历和思想观念各异,反映在具体工作与生活中的诉求也不尽相同。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们。关心职工的具体困难,对于特困职工、退休同志、偏僻测站做到年节走访与平时关心相结合,使他们时刻感受组织关怀;关心职工的个人成长,及时发现他们工作中存在问题,从思想上找准根源并纠正偏差;为职工特别是年轻人创造学习与提升的机会,发现与培养各类后备人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攻坚克难的优良传统,达到沟通思想、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目的。

(四)鼓励职工教育,优化知识结构

能否享有在职继续教育的机会,使行业理念与知识结构持续更新,是各个行业技术人才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考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水文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投入运行和使用,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建立业务培训和技能训练长效机制;鼓励水文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对于水文对口专业的学习,合理安排调配好工作,为好钻研、求上进的职工留足学习时间,报销部分或全部学习费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职工在学历、技术、素质上始终保有上升空间,适应水文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五)打造水文文化,提升行业魅力

文化是行业的精髓、是区别于其他行业鲜明的旗帜,源远流长的江河水赋予水文文化历史的根基,当代水文人用辛劳与坚守为水文文化进行了崭新的诠释。先进的文化能起到号召和聚集的作用,使人自觉地在正确的理念下为人做事,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各种言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要使水文文化泽被悠远,首先必须加强水文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作为水文人,要熟知行业历史,看清发展道路,紧扣时代脉搏,注重提炼升华水文科学理念,使水文文化得到持续充实与延伸。其次要创新管理模式与方法,将水文文化理念贯彻到具体规划与工作制度中去,增强行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再次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的业余生活,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的作用,增强团队凝聚力,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充实水文职工的精神世界,可以是一场精彩的羽毛球赛,可以是一次集体远游,也可以是倡导大家阅读一套水文知识丛书,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运用智慧共同参与,不停探索、不断完善,使水文文化始终激励我们自强不息。

2004—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三年聚焦“三农”,农业发展,水利先行,作为水利行业的前哨和尖兵,时代赋予水文以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大浪淘沙,留住的终将是经过锻炼与考验、热爱水文的优秀人才,这才是我们行业不断前行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