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受弯构件的延性

3.7.1 延性的意义

结构构件在设计时,除了考虑承载力以外,还应满足一定的延性要求。所谓延性是指结构构件或截面在受力钢筋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后,在承载力无显著变化的情况下的后期变形能力,也就是最终破坏之前经受非弹性变形的能力。延性好的结构,它的破坏过程比较长,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因此,能及早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伤亡事故及建筑物的全面崩溃。延性差的结构,破坏时会突然发生脆性破坏,破坏后果较为严重。延性好的结构还可使超静定结构发生内力重分布,从而增加结构的极限荷载。特别是延性好的结构能以残余的塑性变形来吸收地震的巨大能量,这对地震区的建筑物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对抗震结构,延性至少是与承载能力同等重要的。

对于截面来说,截面延性指的是截面性质(材料和尺寸)所定义的后期变形能力,通常以曲率的比值(φu/φy)表示,称为曲率延性。

图3-38可以概括地说明截面曲率延性的概念。在图中,φy相当于受拉钢筋刚屈服时的截面曲率;φu相当于混凝土最终被压碎时的截面曲率,即构件最终破坏时的截面曲率。φyφu可以由相应阶段的截面应变梯度求得,即φy=εy/(h0-x0y),φu=εcu/x0u,式中εy为钢筋受拉达到屈服强度时的应变;εcu为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显然,曲率延性系数μφ=φu/φy越大,截面延性越好,在图3-38中,对比了脆性破坏和延性破坏的不同变形能力。

图3-38 弯矩与截面曲率的关系曲线

对于整个结构来说,延性应该用整个结构的变形来衡量,通常以位移延性系数μΔ=Δu/Δy来表示。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抵抗强震,常要求μΔ不小于3~5。应注意μΔ在数值上与截面的曲率延性系数μφ是完全不同的。为了弄懂初步概念,本节只限于说明曲率延性。

3.7.2 影响受弯构件曲率延性的因素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证明,受弯构件的曲率延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纵向钢筋用量

由钢筋刚开始屈服时的曲率φy=εy/(h0-x0y)与混凝土最终压碎时的φu=εcu/x0u可知,增加受拉钢筋配筋率ρ,则两式中相应的受压区高度x0yx0u均增加,从而φy增大而φu减小,于是曲率延性系数μφ就减小,延性降低。因此,为了使受弯构件破坏时具有足够的延性,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太大。

配置受压钢筋A′s可使延性增大。因为增加受压钢筋配筋率ρ′,可使x0y减小,因而φy减小φu增大,延性明显提高。

图3-39和图3-40表示了纵向钢筋配筋率ρρ′对受弯构件截面延性的影响。

图3-39 配筋率ρ对截面延性的影响

图3-40 配筋率ρ′对截面延性的影响

2.材料强度

混凝土强度提高或钢筋强度降低时,延性增大。反之,延性减小。因此,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延性,不宜采用高强度钢筋及强度等级过低的混凝土。但混凝土强度过高时,材性会变脆,即其εcu降低,也会使延性减小,故对抗震结构,混凝土等级不宜大于C60。

3.箍筋用量

沿梁的纵向配置封闭的箍筋,不但能防止脆性的剪切破坏(见第4章),而且可以对受压区混凝土起约束作用。混凝土受到约束后,其εcu能提高。箍筋(特别是螺旋形箍筋)布置得越密,直径越粗,其约束作用越大,对构件的延性的提高也越大。特别是在超筋情况下,箍筋对延性的影响就更为显著。

当设计构件时,应充分注意上述纵向钢筋配筋率、箍筋用量以及材料强度等级等要求。由于延性指标(特别是对整个结构来说的位移延性)的计算还比较复杂,目前抗震规范对一般建筑不要求对延性进行具体计算,而是规定了相应的构造规定,认为只要遵循这些规定就可以满足抗震对延性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抗震结构时应特别注意有关抗震的构造要求(见第11章)。


[1] *本章所指受弯构件为跨高比l0/h≥5的一般受弯构件。对于l0/h<5的构件,应按深受弯构件计算,具体可参阅规范。

[2] 本教材在构件受力试验研究分析中,所有符号ftfcfy均表示为各自强度的实际值,并非它们的设计值。

[3] 国际上的一些主流规范也有此类似规定,例如美国规范和日本规范均规定x≤0.75ξbh0;英国规范则相当于规定x≤0.79ξbh0

[4] *从本节开始,本教材以DL/T 5057—2009规范为主编写,只列出DL/T 5057—2009规范中的有关公式,公式中的内力(MNVT)指DL/T 5057—2009规范中的设计值,为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内力、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与设计状况系数ψ三者的乘积,如弯矩M即为前面的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