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甯庸最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在他得知江丁被御史台带走的半个月后,谷铎出事了。
事实证明,墨非毓将调查龙渊阁的任务交给黎东非但正确,而且是必要的。黎东赶到西京后立即着手调查龙渊阁,根据月青青提供的线索,他发现从龙渊阁抬出来的醉酒少年并未回家,而是都被送出了京城,而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因热病变得痴傻。因为墨非毓特意提到过“热病”,黎东也在苏州见到过和这些人症状一模一样的少年,所以立即将这一线索飞鸽传信送回赵府。
让黎东意外的是,回信是月青青亲自送来的。更让他惊诧得结舌瞠目的是月青青带来的消息:“龙渊阁很可能是三王爷娈童秽乱的秘密交通之所。”
在西唐,狎昵娈童属外乱,列风化十大禁令之首。
黎东得到两条指示,出其不意突查龙渊阁和小二木布庄;密切监视三王爷的镇王府。
考虑到黎东无权搜查任何地方,更不敢公然派人监视镇王府,颜雪建议让他联络韦王,通过韦王将消息上达圣聪。
尽管只是传句话,但传话人显然经过慎重的挑选。
其一,黎东和韦王不但认识,还算得上熟悉。
其二,韦王九岁熟诵诗书十万言,在西京素有“仙才”之誉,素好诗酒征逐、优游宴乐,虽然身在高墙之下,对贫苦百姓多有忧悯之情。正因为此,他无心政事、善感多情、狷介秉直文人特质尤为明显。如果让他知道世人敬仰膜拜的三王爷娈童秽乱,他会是所有王子中反应最激烈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要不是黎东再三苦劝他次日早朝结束后私下告诉陛下,他本来打算当天午朝时当着包括允王和恭王在内的群臣揭穿此事。
黎东和月青青担心的倒不是韦王走漏消息,而是唐帝回如何处理这件事。
果然,唐帝听到这个消息后,虽然表面龙颜振怒,但在查处的问题上却含糊冷淡。在韦王再三请求后,唐帝反问他“难道你想让天下人说朕的皇族帝宗丧行败德,帝辇之下的权贵都是如此污秽不堪、谇帚德锄吗”,将他打发走了。
韦王越想越气,酕醄大醉了一回,还借着酒兴一口气写下四首寄托遥深的排律。
据韦王后来回忆,他与父皇说起此事时旁边没有任何人,醉酒挥毫后直接就睡了,并未向任何人提起此事。但这条消息不胫而走,不知为何竟然被三王爷的长子允王知道了。
经过短暂而慎重的考虑后,允王立即采取了两个行动。第一,命五百名南衙的人封锁小二木布庄;第二,连夜入宫觐见。
西京繁华,物阜民丰,位列三大“不夜天”之首,一到晚上处处高轩华灯,灯火通明。五百名南衙的人封锁一个小小的布庄,自然万无一失,还引来不少周围进出勾栏酒楼的人围观。
黎东和月青青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允王这样做显然是在封锁消息,销毁证据。
不过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南衙的人刚到布庄不久,龙渊阁内就有一名醉酒少年被抬了出来,也不知人群中谁喊了一声“里面藏着女人”,一群酒鬼一拥而入。
他们稀里糊涂在地下酒窖里发现一条暗道,顺着暗道往里走,发现一座不大,但豪奢荧煌的地下宫殿。最让人震惊、最让人骇然的是,宫殿中藏着十一个或被捆绑,或不着寸缕,或奄奄一息的少女!
很快他们意识到看错了,那十一个人初看是少女,走近了才知是少年。只不过肤色、体态、形貌、声音都与少女无二而已。
南衙的人就在隔壁布庄,他们立即强行封锁酒楼,包括酒楼的客人、小二、那群酒鬼和十一个少年。
事态并没有因此而扭转,反而是坊间传闻一夜疯传开来,涌现出不下几十种说法。有的说这是龙渊阁暗地里的勾当,和前阵子甚嚣尘上的江南曦和楼如出一辙,只不过这一次变成了更为触目惊心的娈童案;有的说酒楼是朝中重臣大司农所经营,所以龙渊阁表面上打着酒楼的幌子,其实是权贵聚众秽乱的场所;有的说三王爷才是此场所的主人,因为这群醉鬼中有不少人沿着密道一直追,最后竟然发现自己身处镇王府。
最后一条传得最广,也最可信。因为酒楼被查封后,南衙的人在镇王府外抓到了三名密道中的“客人”。
所有人都被扣押了,但他们忘了一个人,最先被抬出来的那个少年!而现在,这名少年不知去向。
还有一些难辨真伪的细节:地下宫殿一共有八间密室,墙上都是一些不堪入目的娈童秘戏图;还有两间房间装满了肉汁、极阴草药,据说是为了让这些少年与少女无异……
还有数不清的猜测:除了三王爷,其他的人到底是谁?为何揪出十二个少年,却只有八个房间?
允王慌慌张张禀奏此事时,唐帝依然训责他大题小做,惊扰上寝。直到第二天早朝朝臣所奏无一例外全是“龙渊阁丑闻”时才意识到这件事影响极劣,已经发展到了非公开处理不可的程度。
龙颜大怒之下,唐帝下了一道明旨,令御史台严审此案,发现徇私庇护者,暗中动手脚者,和犯事者同罪。
以往御史台仅仅风闻奏事,并无司法之权,直到前年才设立台狱,唐帝准允他们受理特殊的案件,御史台的职权才开始慢慢变化。
这道旨意饶有意味的地方是,“龙渊阁丑闻”可以由刑部查办,也可以作为特殊案件交予御使台查办,而唐帝选择了后者。
尽管内外庭表面上是风平浪静,看起来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此事有辱皇宗,谁也避讳提起此事。但实际上是因为有一大部分人被这道旨意吓得丢了魂儿。御史台办案一向“刚愎自负”、“不识时务”,他们指不定会查出些什么来。与丑闻有瓜葛的自不必说,没有瓜葛的也吓得噤若寒蝉,一时之间,西京官场万马齐喑。
当中最惊慌,也最担心的是太子。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刑部、三王爷,以及三王爷的两个儿子允王和恭王和他来往甚密,只有御史台不是。
一开始,太子还忙着制定补救措施,直到一个叫芈准的师爷找过他后,他的态度才忽然改变,宣布尽全力配合御史台。
退朝后不到一个时辰,御史台就派了足够多的人手在三王爷府外,既不硬闯,也不动气,只一遍一遍在门外喊“请大人开门”。
或许三王爷尚不知昨夜之事已闹得满城皆知,或许他觉得还有扭转压制的可能,又或许他觉得没人能拿他如何,总之发生了昨晚的事,他并没有逃走,似乎也没有其他举动。
直到管家说门外聚集的老百姓比御史台的人还多,再这样下去恐怕整个西京的人都来了,他才意识到事态严重,被迫打开了门。
御史台的人客客气气,规规矩矩地出示公文,说是请三王爷“走一趟。”
接连两天,不但西京的老百姓,朝廷、内宫的人都没有三王爷的任何消息。允王和恭王先后多次觐见也是无功而返。
朝廷内外虽不至于人心惶惶,但都身为不安,要知道,允王和恭王分别把控着西京的军政大权。
第三天上午,陛下忽传两人觐见。
这一去,只有允王一个人出来。
第二天唐帝就特徵“龙渊阁一案”,令誊黄诏告天下:
“镇国公”擅权十载,倚势娈童,外矫俭简,内实肆淫,其行伤风乱俗,辱极帝宗,罪当诛族。姑念昔岁攘北有功,着令刑部抄没家财,发配南诏,限十日内离京。
其子恭王勾联海盐县令谷铎私贩颜童以足父私,替父作伥,罪当其首。并致僚属纵逸,蠹政害民,百揆失序,着令革职抄家,流放西域,限十日内离京。
除了七名与三王爷同犯的朝官和三十二名与丑闻有关人,唐帝还下旨立即缉拿谷铎入京,由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会审。
除了震惊,西京老百姓对于这个审判还是满意的,首先此案并未引起西京大乱;第二是御史台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审结“皇族大案”,这案子要是让刑部办,十有八九会落得查无实证的结局;第二是不但流放了三王爷,而且还揪出罪魁祸首恭王,这足以证实御史台铁面无私,圣上法纪明严;第三,大家对允王大义灭亲之举大为赞赏;第四,对于这些少年是来自海盐县的结果,大家都深为信服,因为地下暗道直通布庄,而谷铎的儿子正好在布庄学艺,毫无疑问这一切勾当都是在布庄暗中做成的。
誊黄贴出来当日,御史台也贴出告示:妄论者斩立决。
轰动朝野的龙渊阁丑闻就这样结束了。此案造成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三王爷和谷铎的倒台。而谷铎倒台的直接结果,是寇甯庸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