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幸福课堂的生态细节

随着时间的进展和空间的运转,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实施已经过去多年,反思现在的教育现状却有很多方面不能尽如人意。有人概括为三句话: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道德教育模模糊糊。这样说,未免有失偏颇,但也不无是处。幸福课堂认为,应试教育是纵向教育,以分数为中心;素质教育是横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一、幸福课堂关注教育生态

幸福课堂认为,应试教育的生态是仰视教育,孩子仰视教师;应试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上压下拔”。上压:泰山压顶——教师压、考试压、分数压;下拔,家长和老师看重分数,拔苗助长,而忽略了人文关怀、道德素养。如此的教育生态显然无深刻的、内涵独特的创新意义可言。用素质教育的光谱来检测应试教育,其赖以存在的东西有三样:一是权威,二是记忆,三是考试。“权威”下的师生唯命是从,亦步亦趋;“记忆”下的师生墨守成规,无棱无角;“考试”下的师生疲于应对,消极被动。

而素质教育的生态是平视教育,孩子平视教师;是民主教育,师生平等对话;是科学教育,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合格的社会公民,能够让学生成为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的幸福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近年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阳光体育和科技艺术活动,以及招生考试制度等环节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革。但是必须看到,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存在着只重视考试成绩,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就业的竞争、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有考试制度的制约等等。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矛盾在教育上的集中反映。因此,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幸福课堂以为,基础教育价值是育人而不是选拔。基础教育就是提升人的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基础教育应该是一种提供适合孩子天性的教育,应该积极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着眼于儿童主体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才能跳得远。站得高,是境界,是软实力;跳得远,是能力,是硬实力。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求新路标和新路径,从基础教育的长远利益的角度策划教育教学,从学生成长发展的全局角度考虑素质教育问题。

幸福课堂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责任。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大批具有社会责任心、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各类人才和一批能够引领先进科学技术、引领先进文化的杰出人才,我国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才能在国际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较为普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提出了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促使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素质教育;当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来袭,经受住考验的中国清醒地意识到,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要求为素质教育赋予了清晰的育人内涵;而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人为本,提供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内涵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中国教育实际问题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幸福课堂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人为本,积极关注孩子的“前后左右”,创建一种“平视”的和谐教育生态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关爱为半径,以幸福健康成长为周边的素质教育生态。

所谓“前”,是指引领。教育以育人为先,育人以育德为本。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本的引领作用,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之中,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明确不同学段德育的重点,以形成相互衔接的内容体系。第二,把德育贯穿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第三,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注“前”,我们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人人成才的观念、多样化人才的观念、终身教育的观念、系统培养的观念。教师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什么是人才?只要热爱祖国,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努力,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当然因为社会分工不同,人的能力不同,人才是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天才是人才中的精英,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我们的校长、老师,包括家长都想培养英才,杰出的人才。这种追求卓越的思想可以理解。但杰出人才从哪里来,是从群众中来,是从众多的普通人才中来。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发现有特别天赋的人才,因材施教,特殊培养。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英才才能脱颖而出。

所谓“后”,是指教育者应该给孩子以推动,给力。坚持能力为重,必须在观念的提升中突破。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以兴趣为起点,以能力为目标,在不同学段突出不同的重点,上下联系,相互衔接。教育重点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培养好习惯。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认识和激发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乐学、喜学、会学。能力为重就是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改进教学方式,强化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关注“后”,要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要做到这一点,也还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老师要放开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索。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创造“先学”(预习)、“同学”(师生共同学)、“再学”(再思考)、“都学”(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同地学)的经验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当然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启发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左边要纠偏。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获得幸福。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获得幸福。孩子们在幸福成长的路上往往会出现偏差,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育的责任就是及时纠正偏差。孩子们获得与感受幸福是一种需要磨炼和培养的能力,这就得由教育来承担。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授予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给每个人以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因此,使幼儿学习生活得愉快、幸福也是我们幼儿园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所以,教育应包容幸福。当然,包容幸福的教育一定是依循现代心理科学、教育科学而实施的教育,是确实有助于儿童生命潜能发展的教育,即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的幸福,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儿童的幸福感受,让儿童感到满足和兴奋。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获得幸福。

关注“左”,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历史上很多科学家、文史学家都是从小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很有兴趣,然后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成功。所以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一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二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有了这两样,可以无往而不胜。

右边是校正。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帮助孩子改错误,及时校正孩子的错误方向,促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到德、智、体、美诸育有机融合,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关注“右”,要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有时间参加喜爱的科技文体活动。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树立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这就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讲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纲要中指出,政府有责任、家长有责任,当然学校更有责任。学校的责任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如果每节课都能让每一个学生学懂学会,课外的作业负担就可以减轻,就可以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关注“前后左右”而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人才。因材施教早在孔子就提出来了,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学记》中就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就是说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又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学习的时候会有四种失误:或者贪多,或者不求进步,学得太少,或者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或者遇到困难即停止。教师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学习的不同,才能扬其长,避其短,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以我们提出: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幸福课堂的生态细节关注“前后左右”而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二、幸福课堂是一种“森林式”教育

幸福课堂认为,基础教育的学校应该是广袤的森林,为了每一只鸟儿的啁啾、休憩与飞翔提供多种所需,保护它们,养育它们,放飞它们。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让更多的人成功进入高一级学校吗?现在的中小学似乎是处在一个接力赛之中,层层选拔而来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去进行另一次更为残酷的选拔。中学教育似乎是没有终极目的的,似乎是一个中转站。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什么?不过是会做题的“答题手”罢了。应试教育再发展,也难以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来,也很难产生顶尖的世界级的人才。我们要摒弃应试教育中的急功近利,让中学教育回归到它的本质上来。

幸福课堂提出了“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幸福课堂引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每一个”,强调教育对象的全员性;“终身”,强调教育过程的全程性;“发展”,强调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幸福课堂认为,基础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是适应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教育。学校不应该是束缚鸟儿的金笼,教育不是只让鸟儿生出光鲜的毛羽,练出动听的歌喉;学校应该是广袤的森林,为了每一只鸟儿的啁啾、休憩与飞翔提供多种所需,保护它们,养育它们,放飞它们。所以,“幸福教育”是“森林式”教育。幸福课堂的“森林式”教育为学生的求知与进步提供了最广泛的自主性,为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开拓渠道,不唯高考马首是瞻,而重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素质与品德。幸福教育的目的是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并惠及学生的一生。使学生不仅是在毕业之时,更是在踏入社会多年之后,仍能由衷地说,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让他们终生受益。

幸福课堂的“森林式”教育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不同学生的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机会,这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相一致。

幸福课堂的“森林式”教育也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相吻合。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打破鸟笼式的小学校,建立森林式的大学校,把鸟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幸福课堂的“森林式”教育提供给了每一个教育对象以尊严、个性、平等的空间。森林为鸟儿葱茏了绿荫,涵养了水源,汇聚了营养,它为鸟儿准备好一切,包括必需的挫折和创伤。虽然比鸟笼更适合成长,但是森林仍不是鸟儿最后的天堂。注视鸟儿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地方,森林会永远守望鸟儿的幸福,放飞鸟儿的希望。幸福课堂认为,学校就应该是像森林一样的地方,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和需要的教育。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幸福课堂”关注“前后左右”而强调“森林式”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为他是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广博,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未来,能开风气之先,引领新潮流。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人才,尽管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表现出全面的良好素质。究其原因,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的结合使他们想象力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因而获得广泛的成就。

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我们迎来了教育改革的大好机遇,具备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心很大。二是全社会对教育改革寄予厚望、关心支持教育改革,为教育体制改革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三是30多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为教育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四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

幸福课堂认为,现在,教育改革方向已经明确,重大方针政策也已出台,关键是抓好实施。把改革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需要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以坚定的决心、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举措、务实的作风,积极地关注孩子的“前后左右”,构建一种符合孩子们成长规律的幸福教育生态环境,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