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像一弯镰刀,静静地悬在夜空。风,如老人的呓语,有一阵没一阵,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虫子低吟浅唱,溪水淙淙。但这些杂乱的和声,并未影响他的判断,凭直觉,那些窸窸窣窣的脚步声还是隐隐约约飘进了他的耳朵。那是蓝军一个建制排在茂密的山林里进行拉网式搜索,他们要为凌晨的“斩首”行动扫清一切障碍。
但这支慎重的蓝军分队还是大意了。他们没有察觉到,两百米开外的一丛灌木中,一双冷峻的眼正紧紧注视着他们。这个狙击手已经忍着蚊虫叮咬在这里默默潜伏了两天两夜。
为避免暴露,他长时间不进食,不排泄,基本在原地保持着一种姿势。现在,他的坚守几乎逼近极限,开始出现时断时续的幻觉。不过,他的眼睛一刻都没离开瞄准镜。他在静候那个目标出现。
实际上,并非蓝军不谨慎,就连周围树枝上警惕性极高的鸟儿,白天都没察觉到他的存在。它们像平日一样,在平静、淡然里觅食,飞翔,歌唱。
蓝方指挥所悄然有了异动,像微风拂过树叶,或者一枚小石子落进湖面,夜色中的山林,忽然轻轻泛出一波诡谲的涟漪。
“想金蝉脱壳吗?”狙击手脑海里立即闪出一个疑问,嘴角泛出一丝冷笑。他从瞄准镜上的“十字”迅速锁定一张面孔。这张面孔已像烙印般刻在他脑海里。
他轻轻扣动扳机,子弹在夜色里无声地划出一道优美的线。他甚至清晰地看到了蓝方指挥员惊愕沮丧的瞬间面部表情……
这是某师坦克侦察连连长邓小宋的一小段实战化演习经历。他语气平静,一脸云淡风轻,你甚至无法相信这是他在向你婉婉讲述自己的故事。他的目光像出膛的子弹,执着里透着些许冰冷,从他眼角眉梢的神情与偶尔闪过的笑意里,能看到子弹飞出的痕迹。
“弹道无痕,是狙击手的最高追求与境界。”
“错,弹道有痕,弹痕在狙击手的眼里、心里。”邓小宋的话也像子弹,短促,百步穿杨。
其实,刚开始,邓小宋的狙击手之路布满荆棘,困难重重。
入伍前,影视剧里那些冷面狙击手的风范与神采,曾颇令邓小宋神往。集团军组织特战狙击手集训,邓小宋因平日步枪射击成绩优异被看中。机遇迎面而来,他却夜不能寐。
心里为何纠结?邓小宋觉得自己是新排长,从校门甫入营门,连狙击步枪啥模样都没见过,如何与那些已经过多次淬火的高手较量?他心里十分清楚,信任,有时是一种难以忍受的严酷考验。尽管二十七岁的他,在耐力、速度、眼力上,与年轻队员相比仍有优势。
“军人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没上场就退却,不是军人的本色,也不是自己的性格。”在内心苦苦挣扎了几天,邓小宋决定把梦想压进枪膛,用子弹的飞翔证明一次自己。
集训三个月,邓小宋一个肩膀扛三副重担:教练员、管理队长、参赛选手,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但再忙,每天的训练体会笔记他总是要记的。厚厚的一千多页,各种弹道插图、数据、心得,密密麻麻,勾勾画画,如同天书,几乎无人能看懂。邓小宋说,那是他的弹道数据库。
作为集训队年龄最大、资历最浅,又最没实战经验的领队,邓小宋竟然带领全组夺得集团军第一名,被集团军评为“特等射手”。这个成绩,让老资格的队员们一头雾水:怎么会是这个结果,邓小宋凭什么胜?
邓小宋脸上的笑容,像一阵风,很快就不见了。
军区组织狙击手比武,先以师、旅为单位组建集训队,层层淘汰。最后,全战区六十五名狙击高手再角逐前三名。显然,这是一场激烈的生死绝杀。
三天时间,九轮淘汰,一天两次比拼,每一枪都是最后一枪,一发子弹打不好,就直接淘汰出局。
细雨霏霏,雾气凝重得能拧出水。看着身边一个个战友浑身泥水、黯然离场,邓小宋的心像吱吱响的发条,越绷越紧。一种不好的感觉像团团浓雾,越压越低,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果不其然,最后一轮,他以一分之差惨遭淘汰。
“战场上,每一枪都必须直抵靶心,因为没有打第二枪的机会,第一枪不成功,你可能会瞬间被敌人打掉。”但邓小宋觉得,人,只要意志不输,梦想就会绚丽绽放。
他找到集训队长总教头:“让我再跟着练练吧,哪怕糊糊靶纸、发发弹药、记记成绩,干什么都行。”脸膛黝黑的总教头皱了皱眉头:“不气馁,有追求,好,破个例!”
教练的话像炉膛里迸出的火星,一粒一粒飞溅在邓小宋的心上。
邓小宋不敢懈怠,那火星在他胸膛里燃起了烈焰。他白天跑腿打杂,晚上,将自己打过的三千二百零九张靶纸摊在灯光球场上,像大姑娘绣花似的跪在靶纸上琢磨着,他要从那些布满弹眼的破纸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准弹道。
“无言的靶纸会说话!”现在,这句话成了邓小宋训练场上的口头禅。他说:“都说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那是扯淡,不动脑子,没有智慧,打再多子弹也成不了气候!”
别人打过实弹,靶纸拿过一看,就丢到一边不管了。邓小宋不一样,他细密的心思里藏着秘密。他把自己的靶纸一张一张收着,每个弹孔在他的笔记本上都对应着各种参数、思考、分析。比如距离、阳光、天气、风向、温度、湿度、枪管热度、心理状态、心跳节奏等。
邓小宋从那些“会说话的靶纸”上找到了什么秘密?没人知道。队员们看到他成为候补队员后,成绩越打越好,不光出人意料地进入了种子选手行列,还以四个科目三项第一的成绩,斩获战区比武桂冠。队员们夸教练眼毒。黑脸教练眼睛眯成一条缝:“邓小宋心中有弹道!”
生活中的邓小宋性格乐观、开朗,爱说爱笑。但参加完全军特种部队海上科目比武回到连队,战友忽然发现邓小宋不对劲,神情木木的,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闷葫芦。
军医告诉邓小宋:你患上了“短期语言困难综合征”。邓小宋不信,怎么可能?他觉得医生的话过于玄乎。夜里,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在脑海里对自己过电影,备战三个月,他埋头只干六件事:吃饭、睡觉、上厕所、跑步、射击、看靶纸,每天说过的话不超过十句,绝不会再多一句。
一次,邓小宋去食堂就餐,看见醋溜大白菜不错,想让打菜的战士多打一点,但他嗯嗯啊啊半天,脑子里像断了电,硬是想不起这个菜叫什么。
邓小宋的“短期语言困难综合征”最终慢慢调整过来了,却从此迷上了看靶纸。他说,这是自己练就绝杀本领的秘密之一。
那十大本厚厚的笔记和一大摞靶纸,邓小宋至今仍把它们当宝贝收着:“现在我只要看到这些靶纸,心里、手上人枪合一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有人不信,随便抽出一张靶纸,顺手指着上面一个黄豆大的弹眼:“邓小宋,说说看?”
“距离三百米、阳光西照四十五度、天气晴、无风……”随着一项项准确无误的参数脱口而出,对方红了脸,竟一时无语。没人知道,那些密集的弹眼与纷繁的射击参数,已镜像般深深定格在邓小宋的脑海里。
邓小宋最爱读哈伯德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书中那个名叫罗文的美军中尉,徒步3周,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在重伤之下把信送给古巴将领加西亚的故事,他有时会读得泪眼婆娑。
“爱上他,我有过不解、埋怨,甚至想到过放弃,但现在不一样,更多的是幸福与自豪。”
“为什么?”
“理解,理解就是爱!”女友黄海萍说起邓小宋,笑靥里隐隐有不易觉察的泪花。
备战比武竞赛,训练任务重、时间紧,为集中精力,邓小宋几乎不带手机,回到宿舍,总有黄海萍的许多未接电话。碰巧接上了,邓小宋的话也简约得让人难以接受:
“忙着呢,再打吧!”
“有事,再说!”
黄海萍曾经气得在短信里一次次提出分手。比武结束,邓小宋捧着奖杯拍照,发送,用惊喜不断坚定黄海萍的芳心。照片里的奖杯,加上电话里一箩筐一箩筐的甜言蜜语,黄海萍的心如春风吹过了田野,繁花满枝。慢慢地,她开始换一种视角读邓小宋。
2013年6月,邓小宋正参加狙击手比武,噩耗突然传来,母亲查出宫颈癌晚期。妹妹在电话里哭着说:“哥,就算有天大的事,也得赶紧回来看看妈……”
邓小宋咬牙坚持着,心痛得一夜一夜无法入眠。比赛结束哨音一落,邓小宋像被大黄蜂追着,撒腿就往家赶。一进门,就“扑通”一声跪在了母亲的病床前……
(2016年1月于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