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默口才
  • 冠诚
  • 1057字
  • 2021-11-18 16:53:04

“大智若愚”增添交际趣味

有时候,幽默是因为语义的转向而产生的。当一句话的意思被误解成另外一种意思时,就会导致语义迁移,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有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期中考试不及格。补考时,为了给他一个及格的机会,老师就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

谁知,那个学生听了毫无反应。

老师生气地喊:“李时珍,你听见没有?”

学生听了,赶紧拔腿就走。

老师惊奇地叫住他,问:“喂,你为什么走呀?”

“您不是在叫下一个学生了吗?”学生幽默地回答说。

在这个案例中,“李时珍”这个词语的意思本来是不需要过多解释的,他是《本草纲目》的作者。不过,它在这里却产生了歧义。可能是这个学生学习成绩太差,连这样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甚至把“李时珍”当作同学名字,让人听了既好气又好笑。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歪解经典,把那些众所周知的历史英雄故事通过词义的曲解变成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这两者的语境距离是遥远的,当然,这样的距离越远,所产生的喜剧效果就越大。

有位主管主持会议,开宗明义地宣布:“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研究全厂改革大计,故应明令禁止说普通话。”

与会者不禁愕然:“普通话,为什么要禁止呢?不说普通话,莫非要说方言或英语不成?”

望着众人一脸迷惑,主管又接着说:“所谓普通话,就是指那种普普通通、平平庸庸、四平八稳、不痛不痒、没有独到见解、缺乏实际内容的套话、空话。这种话难道不应禁止吗?所以,我提议在今天的会上,大家一定要说切实有用的话!”

听到这里,众人才恍然大悟,并鼓掌表示赞同。主持人巧用望文生义法,开场白极富幽默感,既点出了会议的宗旨,又活跃了会场的气氛。

在使用幽默时,我们可以只按照字面意思去解释,不去探求其背后的含义。换句话说,也就是明知道这是错误的,我们也需要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这样就会说出与解释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从而使整个语言表达充满风趣。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个成语,叫作“一诺千金”,说的是秦汉之际,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季布,只要他答应的事情,多少金钱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有个笑话就歪曲地解释了这个典故:

有一个姑娘问小伙子:“‘一诺千金’怎么解释?”

小伙子说:“‘千金’者,小姐也;‘一诺’者,答应也。意思是:小姐啊,你就答应了吧!”

通过词义曲解,把历史典故变成眼前求爱的语言媒介,二者之间语境差别有多大,其产生的滑稽效果就有多大。

事实上,当我们所说的话有悖于人们的常规思维时,歪理就产生了,幽默也随之产生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大智若愚”增添交际趣味,活跃谈话气氛,最大限度地展现我们的智慧和幽默,令人心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