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直谏免冤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即谓听取各方面意见,就能分清是非;听取一面之辞,就会受到蒙蔽。
唐并州总管李元吉昏昧无能,淫乱扰民,又损兵折将,失陷并州。高祖盛怒之下,欲加罪于辅臣窦诞及宇文教,幸有李纲直言谏诤,高祖采纳良言,才避免了这场冤狱。其过程是这样的:隋大业末年,李纲曾任义军首领何潘仁部下的长史。后来唐高祖李渊由太原起兵,攻入京城长安,李纲前来拜见高祖。高祖非常高兴,授予丞相府司录的官职,封他为新昌县公,专门管理选拔官员之事。高祖受禅称帝以后,李纲又任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依旧掌管选举官员之事。
在此之前,巢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他放任自己和部下侵夺百姓的财产,宇文歆频频进言劝阻,李元吉都置之不理。宇文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写了一份表章,上奏高祖。表章中写道:“巢王在并州时期,经常换便装出行,与窦诞一起外出打猎,随意践踏百姓的庄稼,放纵亲信之人,公开抢夺百姓的财物,境内的飞禽走兽,被猎取殆尽。他骑着马在大街上奔驰射箭,街上的百姓四处奔逃躲避,他们却以此为乐。巢王让部下的随从分成两部分,作攻战游戏,相互以兵器击刺搏斗,部下多有伤残乃至死亡者。到了夜间,巢王大开府门,在府外的房舍中公开作出淫乱猥亵之事。百姓对巢王深怀怨恨,但又无可奈何。如此守城,如何能自我保全?”李元吉因此被免职。李纲又婉言劝说并州的父老前去皇宫请求高祖宽恕李元吉。不久,高祖令李元吉复职。
这时,刘武周率领5000名骑兵到达黄蛇岭,李元吉派遣车骑将军张达带领100名骑兵先去试探。张达因兵卒太少,无法交战,坚决要求不去。李无吉强制派遣他去。张达无可奈何,只好带领一百名步卒前去迎敌,到了黄蛇岭就被刘武周的军队全部消灭。张达对李元吉的瞎指挥极其愤慨,于是领着刘武周攻陷了两次(今山西省榆次市)进逼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李元吉非常恐惧,欺骗他部下的司马刘得威说:“您带领老弱残兵守城,我带领精兵强将出城迎战。”于是连夜出兵,带着他的妻妾子女,丢下军队逃回京城。于是并州被刘武周攻陷。
高祖非常恼怒,对李纲说:“李元吉年纪小,不熟悉军事、政务,所以我派窦诞、宇文歆辅佐他。那里有数万强兵,粮食可支用十年,我起义后运集到那里的物资,这样短的时间就丢弃给了敌人。宇文歆首先谋划逃跑的计策,我应该将他斩首。”李纲说:“多亏了宇文歆,才使陛下没有失去爱子,我认为他有功。”高祖问其中的原因,李纲回答说:“罪恶是由窦诞不能规谏,致使军兵怨愤。另外,齐王年轻,行为放纵,骄奢淫逸,放任手下人侵害百姓,窦诞始终都未劝阻过,却随顺齐王的所作所为,并且想方设法替他掩饰,因而酿成了今天的灾难,这是窦诞的罪过。论感情,宇文歆比较疏远,他到那里的时间又较短,齐王的过失,他一一奏闻皇上。何况父子之间的事,是外人很难谈论的,而宇文歆却说子,这难道不是忠诚恳切吗?现在您要惩罚有罪的人,就没有想到他那忠诚恳切之心,我虽愚昧,但内心以为这样作是不恰当的。”
第二天,高祖召李纲入内宫,高祖坐在御座之上,对李纲说:“现在我有了您,才使我没有滥施刑罚。元吉自己作恶,与百姓结怨。宇文歆既然曾用表奏闻朝廷,窦诞又怎能制止得住齐王的胡作非为呢?”
李纲在高祖李渊盛怒之时,大胆替宇文歆申诉,陈述事实,阐述道理,使高祖冷静下来,终于有所省悟,承认并州失守的祸根在于自己的儿子李元吉,而未能迁怒委过于他人。
【简评】
古语云:“人主不妄赏,非徒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徒慎其刑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意谓国君不应乱加赏赐,其原因不仅仅是爱惜钱财,而是因为乱赏就不能使善行得到奖励;国君不应乱加刑罚,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谨慎,而是因为乱罚就不能使罪恶行径受到惩办。说明使用赏罚要有原则和标准,不可凭个人的好恶而滥用。
元吉为唐高祖李渊亲子,目无法度,扰乱百性,又不懂军事、不理政务,接连造成兵败,致使并州失守。高祖不责元吉,反要委罪于辅臣窦诞及宇文歆,酿成冤狱。因有李纲大胆进言规诛才避免了这场冤狱,使窦诞及宇文歆免遭误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