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心理学: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原书第14版)
- (美)金·盖尔·多金
- 4624字
- 2021-12-01 14:01:57
贫困的循环与剥夺
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生活中的各种限制所导致的实际结果就是贫穷的不断延续(例如,Funk et al.,2012)。图3-4说明了这种贫困循环。
图3-4 贫困循环
该循环从上往下,以低教育水平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看图3-4,低教育水平导致低收入,从而导致了较低的生活水平,也使得个体对外部环境的管理与控制力受到限制。因此,生活贫困的人的孩子也会对自己的教育水平、生活水平和权力产生较低的期望,他们的世界观使他们习惯了的生活方式永远如此。
再沿逆时针方向来看图3-4,低教育水平导致个体的天赋和才能的发展水平较低。(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很少上课、同伴水平很低且没有良好教学的数学班级中,他就难以拥有高水平的数学能力。)缺少知识和外部世界的经历导致了个体对外部环境的狭隘认知及低生活水平,这又导致个体能力有限,难以控制环境。(如果你不知道地质学这个领域的存在,你就不可能梦想着成为地质学家。)他们身上背负着众多歧视和束缚,他们的父母也教育他们不要期待较高的收入、良好的生活水平或较高的教育水平。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极易陷入长期的贫穷循环中,在他们的父母一生都处于贫困中,或者家庭的贫困已经持续几代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之前具有经济优势然后陷入贫穷的个体对其子女的未来更加乐观,他们更有可能以有助于其子女取得学业和经济成就的方式来培养子女。
你想知道吗
什么是贫困循环
长期的贫困循环是指生活贫困的人们容易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很难进入中产阶层的恶性循环。例如,如果你是穷人,你可能会去一个经费不足的高中,即使你努力学习,你学到的也可能会比你中产阶级的同伴少。正因如此,你上大学或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如果你找不到一份好工作,你就没有合法的方式去赚足够的钱来提高你的生活水平。
低教育水平
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论点的能力、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及数字运算能力对个体和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全面的个体大都会进入高中并完成学业,也可能进入大学,有良好的就业保障,收入更高并且通常生活富足。因读写能力低而沮丧的个体很少能完成学业,在劳动力市场中也较难取得成功,因此更有可能做出导致消极的社会后果的行为,如使用药物或犯罪。
研究者对74项调查学业成就与贫穷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元分析,发现在个体水平上,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在学校水平上,二者具有较高程度的相关(Sirin,2005)。这证实了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学业不良。虽然这一效应在个体水平上的预测力很小,但它仍是学业成就最好的预测因素之一。与非白人学生相比,这种社会经济地位效应对白人学生的影响更大。与低社会经济地位地区的学校相比,高社会经济地位地区的学校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源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而且教师的流动性较低,师生比也较小(McLoyd et al.,2009),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加上低收入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高,而且缺少为子女学业提供帮助的能力(Wood,et al.,2007),因此上述情况几乎不可避免。
家庭动荡
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比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更加不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早婚及经济困境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地位下降,离婚率和分居率都上升了(Elliot & Simmons,2011)。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生育率,尤其是非婚生育率,高于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Nelson,2013)。与中产阶级少女相比,经济困难的少女更可能成为母亲。而在很小的年纪成为单亲家长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循环的概率,他们可能会一辈子都处于贫困的状态(Shattuck & Kreider,2013)。
较高的离婚率和未婚怀孕率导致了贫困人群中女性支撑家庭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持久性。许多研究表明,尽管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相比未必处于劣势(父亲有可能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或者引发家庭冲突),但是,整体上而言,父亲缺失或仅仅偶尔出现确实不利于青少年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对青少年来说,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是一个风险因素,可能引起许多问题(例如,Jablonska & Lindberg,2007)。简而言之,贫穷增加了个体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个体在儿童期以及成年期一直处于经济劣势的可能性。
无家可归
很多贫困的人都无家可归。近年来,因各种原因而无家可归的人逐渐增多。这些原因如下。
第一,随着2008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出现了大量房屋止赎的情况。
第二,房屋止赎导致的衰退又加剧了经济困境,带来了更高的失业率和更高的贫困水平。
第三,尽管经济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收入差距在增大。相对来说,最低收入群体赚的钱甚至比以前更少了(没有任何一个州的最低工资可以负担得起一居室公寓的房租)。
第四,低价住房越来越少,破旧、便宜的单元楼被拆除,代之以相当昂贵的住宅。
第五,在住房援助方面,政府的资助有所减少。
第六,持续上升的医疗保健费用把许多家庭推到了悬崖边上,以至于他们无力支付住房费用(National Coalition for the Homeless,2009)。
住房危机影响着青少年生活的各个方面。无家可归的青少年同时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为了生存,许多青少年上街行乞、交易毒品、卖淫或偷盗;一些青少年需要接受精神治疗;一些青少年由于经常旷课而学业不良(Kennedy,2007)。很多无家可归的青少年有多重问题,如果不进行直接干预,他们的未来将会黯淡无光。
某些城市廉价住房短缺,许多贫困家庭必须求助于无家可归者庇护所来抚养孩子。
抚养子女的目标及理念
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往往是等级制的,亲子关系较为紧张。当处于压力下时,大多数父母会变得非常严格,更容易采用惩罚的手段对待孩子(Crnic & Low,2002),而且,经济匮乏是一个慢性压力源,会使父母变得冷漠(Friedson,2015),较少参与孩子的生活(Guttman & Eccles,1999)。青少年认为父母是不可接近的,家庭氛围是一种充满了命令和绝对指示、服从纪律以及与父母疏离的氛围。亲子互动的模式是以维持秩序、服从及纪律为导向的。纪律通常是严厉且不一致的,强调身体惩罚(甚至对青少年)而非口头解释(Berger,2007)。一般来说,与来自经济地位较高家庭的青少年相比,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存在更多的问题。
同伴导向
与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少年相比,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更脆弱,因此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更易形成强大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同伴关系。与对父母评价高的青少年相比,那些对父母评价低以及低自尊的青少年更易受同伴的影响(Vitaro et al.,2000)。
这种现象的发生有三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青少年不能通过家庭认同获得地位。他们的父母不是医生、教授,也不是企业高管,因此,这些青少年无法从父母认同上获得地位。事实上,他们对父母在社区中没有地位非常敏感,对自己没有地位也很敏感。当一个群体处在成就导向的社会中,如果个体不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获得身份和地位,那么偷窃、涉毒、打架、肆意破坏等反社会行为就会成为其赢得地位和认可的手段。同伴群体取代了家庭,成为青少年的主要参照群体。
第二,每个人都需要情感支持。如果父母对子女冷漠和排斥,他们就不能给子女提供情感的支持,也无法满足子女归属感的需求(Maslow,1943)。
第三,因为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需要安全感,所以他们会更加以同伴为导向而非父母。居住在恶劣的环境中,青少年需要他们的帮派来保护自己。
社会弃儿
许多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与中产阶级青少年的社会化大有不同。他们有自己的穿着风格和言谈举止风格。那些吵闹、举止无礼、具有攻击性的青少年被中产阶级群体鄙夷。而且那些脱离群体的个体通常有较低的自尊,害怕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及团体,经常被忽视。此外,破旧、不得体的穿着也会招致中产阶级同伴的非议。
在青少年的社交活动中,学校通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受到中产阶级成人和学生的偏见,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变成了社会的弃儿(Wadsworth & Compas,2002)。随着年级升高,他们越来越觉得被学校这个小社会孤立,于是他们趋向于同校外青少年建立友谊,而与这些校外青少年的联系有时会导致他们辍学。
心理健康
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受到的压力、社会污名、缺乏安全感以及不稳定性使得低收入的青少年成为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Najman et al.,2004)。这一现象在长期贫困的青少年身上尤为明显(Goosby,2007)。
最近的研究探讨了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这些因素的联系的内在机制。例如我们现在知道前额叶(大脑中负责问题解决、判断、复杂决策的区域)在青春期迅速发展(Arnsten & Shansky,2004)。我们还知道当青少年长期处于压力情境时,其前额叶的发展会受到损害(Bar-On et al.,2003),从而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如滥用药物(Fishbein et al.,2006)和学业成就低下(Hair et al.,2015)。
再者,当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就医时,他们可能得不到合适的治疗,他们或许会被分配给经验不足的治疗师,或者治疗强度不够,接受治疗的时间也较短。因此,与中产阶级患者相比,他们的精神症状不太可能得到较大改善也就不足为奇了(Gozález,2005;Santiago et al.,2013)。
身体健康
贫穷也会导致很多身体健康问题。当经济收入较低时,医疗保健落后、营养不良、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就更加常见。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校缺勤率变高,还有疲劳感——这使得个体即便在课堂上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于有这些问题的学生来讲,学业任务就像苦难,而学业不良的学生经常叛逆、辍学、吸毒,或者因意外怀孕而成为父亲或母亲。这些压力可能会使贫困的青少年长期血压偏高(Evans et al.,2007),这对他们以后的健康也有消极影响。
我们从之前的讨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也许你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有非常大的压力,并且与中产阶级青少年相比,贫困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更可能需要努力去克服各种问题。因此,与中产阶级青少年相比,生活贫困的青少年实质上更易表现出问题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不良基因或是道德低下造成的,而是家庭入不敷出的压力所致。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贫困的青少年取得了成功。他们拒绝不良行为,保持较高的身心健康水平,完成高中学业,成功地进入了成人角色(见研究热点)。
你想知道吗
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的生活和中产阶级青少年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与中产阶级青少年相比,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由亲生父母共同抚养的概率小一些,此外,父母在孩子放学之后待在家里的可能性也较小,当父母在家的时候,父母会对他们更加严厉。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比中产阶级青少年经历着更多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他们读完高中的机会也更少。
研究热点
农村贫困人口
很多人听到“穷人”这个词的时候,会立刻想到那些居住在破败的城中贫民区的人。想到墙上布满涂鸦,烧毁的建筑,废弃的空地上杂草丛生,充斥着垃圾。这些景象是准确的,很多穷人确实生活在城市里,但也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在2010年,城市居民中有17.3%的人属于贫困人群,而农村居民中有16.3%的人属于贫困人群(Housing assistance council,2012)。在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穷人生活在农村(United Nations,2011)。
生活在农村的贫困人群主要集中在美国东南部地区。超过一半的农村贫困人群居住在南部的几个州。在这些地区居住的人有很多是非洲裔美国人,他们的贫困率超过30%。在农村居住的美国土著的贫困率也超过了30%,那些居住在保留地的美国土著贫困率达到50%。大量农村地区处于长期的贫困之中(Housing assistance council,2012)。
贫困对农村青少年与城市青少年的影响是相同的:消极影响。农村青少年饮酒、使用违禁药物和烟草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Lambert et al.,2008)。他们焦虑症的发生率很高(Smokowski et al.,2013),他们更有可能自杀及死于意外伤害(Singh et al.,2013)。他们肥胖的概率也更高(Liu et al.,2008)。贫困的农村青少年可以得到的医疗保健(包括心理保健)非常有限(Chan et al.,2006)。
因此,当你讨论有关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的问题时,你应该将农村青少年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