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道经》(10)
- 道德经(谦德国学文库)
- 中华文化讲堂注译
- 1559字
- 2021-12-08 14:47:12
题解
这一章着重阐述修身养性之道。即以后天复返先天,归根复性、返本还原的功夫。人明修身之道,则道不离身,身不离道,一身载道,道统万有。修身于斯,治国于斯,体道于斯,一身兼万道,万道尽于一身。于是乎,身修则国治,神安则天下安,通于一则万事毕。
载营魄[1]抱一[2],能无离乎?专气[3]致柔[4],能婴儿乎?涤除玄览[5],能无疵[6]乎?爱民治国,能无知[7]乎?天门[8]开阖[9],能无雌[10]乎?明白四达[11],能无为[12]乎。生之、畜[13]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14]。
注释
[1]营魄:即魂魄。指人的精神和身体。
[2]抱一:即合一。一,指道,抱一意为魂魄合而为一,二者合一即合于道。合于道,即道不离身。
[3]专气:专,结聚之意。专气即集气。这里指身心合道,凝神专一,聚守精气。
[4]致柔:即最柔弱,最绵软。这里指处于甚深定境之中,精气集聚,和气周流,经通络畅,骨软筋酥,全体通泰,柔若无骨,如似烂泥。
[5]涤除玄览:涤除:涤,扫除、清除。玄览:玄,奥妙深邃。鉴,镜子。玄鉴即指心灵深邃灵妙、明澈如镜、如如不动、了了明知。这句话是指修身之道,当灭三毒,扫三心,去四相,除五蕴,格六贼,使人欲净尽,天理流行,返本还原,常清常静。可参考元代道士李道纯诗《画前密意·工夫第十一》来理解,其诗云:“清心释累,绝虑忘情,少私寡欲,见素抱朴,易道之工夫也。心清累释,足以尽理。虑绝情忘,足以尽性。私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朴纯一,足以知天。”亦可参看《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6]无疵:缺点,瑕疵。意指无丝毫的私心杂念,心境圆明如镜。
[7]无知:即无为,意指垂拱而治,坐享太平。可参考《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8]天门:有多种解释。一说指人头部一带,或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或指天门穴又名攒竹,也作天庭,意为天宫之门、天庭、天宫、本宫。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或指天门在头顶百会穴至上星穴之间的一块地方,道家称之为天门穴,佛家称梵穴,俗话称天灵盖。一说是指兴衰治乱之根源;一说是指自然之理;一说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此处依“天庭说”。天庭,即意为天宫之门、天宫。道家谓:“头有九宫,黄庭在中”,二目中心即为正中黄庭,即为先天祖窍,自先天祖窍往里直到后脑脑户穴一共分布有九个宫廷。
[9]开阖:即动静、变化和运动。意为打开、冲开。这里指冲开天门、阳神出窍。
[10]无雌:雌,即柔弱沉静之意。无雌意指不用细细地观照,微微地静守。
[11]明白四达:意指心如明镜,性若止水,明朗朗天,活泼泼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12]无为:即没有一点人为的意念。意指常寂而常照,绝无寂照心,常明而常觉,绝无明觉想。
[13]畜:蓄养,繁殖。
[14]玄德:玄秘而深邃、奥妙而玄远的德性。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呼吸绵绵似存非存,似有非有,合身于道,能不分离吗?身心合道,凝神专一,集聚精气,和气周流,全体通泰,能像婴儿那样身体绵软,柔若无骨吗?灭三毒,扫三心,去四相,除五蕴,格六贼,使人欲净尽,天理流行,心灵深邃灵妙、明澈如镜、如如不动、了了明知、圆明常照,没有一丝一毫的染着,能做到吗?心安则万民安,心净则国土净,得一万事毕,侯王以为天下正,南面称孤,垂拱而治,坐享太平,能做到吗?心如明镜,性若止水,明朗朗天,活泼泼地,前知后晓,烛照靡遗,明明白白,如日月四达,满于天下八极之外。然常寂而常照,绝无寂照心,常明而常觉,绝无明觉想,常应常照,无一物能藏匿,能做到吗?滋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恃功图报,育成万物而不去主宰它们,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