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道经》(2)

题解

圣人老子在本章提出了朴素的自然辩证法,并指导人类处于矛盾对立的世界只有合二为一,顺应自然,运用大道无为的自然规律,才可以立百世功,成千秋利,有万代名。功迹才能不随着时空的转移而销声匿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1]恶[2]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3],难易相成[4],长短相较[5],高下相倾[6],音声[7]相和[8],前后相随[9]。是以圣人[10]处无为[11]之事,行不言之教[12];万物作[13]焉而不辞[1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15]居[16]。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1]斯:这,此指于是,就。

[2]恶:丑。

[3]相生:相互产生。

[4]相成:相互对立。

[5]相较:相互比较,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6]相倾:相互倾向。

[7]音声:音是指旋律,节奏;声是指散发出去的波,声音。

[8]相和:相互协调。

[9]相随:相继跟着,一个跟着一个。

[10]圣人:知行完备、至善之人,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却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

[11]无为:顺应自然,不妄为。

[12]教:教导,教育。

[13]作:产生,兴起。

[14]辞:言辞,这里指宣告、讲说之意。

[15]弗:不。

[16]居:居功。

译文

如果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所谓美的事物是美的(人人都用心机去追求它),那这本身就已经成了坏事。如果天下所有的人都认为所谓的善事是善事(人人皆刻意而为之),那这种刻意而为善的行为本身就不是真善了。所以有无相互转化,人见有而为无;难易相互对立,人见难而行易;长短相互比较,人见短而为长;高下相互倾向,人见高而为下;音声相互协调,上唱下和;前后相互跟随,上行下随。(道本一体,无二无别,常恒不变。有无一体,难易一体,长短一体,高下一体,音声一体,前后一体。)这是自然永恒的法则。所以圣人处事顺应自然,以道治世,以身帅道。这样万事万物都会按照其自身的本性去发展,却不宣告已经开始,生成万物而不据为私有,有利于一切的作为却不倚仗它,以这样的德行生育万物功业成就了却又不自居其功。只有不自居其功,所以功迹才不被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