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道经》(3)
- 道德经(谦德国学文库)
- 中华文化讲堂注译
- 570字
- 2021-12-08 14:47:12
题解
本章阐述的是君王治国处世之道。所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统治者运用自然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类社会治国之道,就可以实现国泰民安。上行下效,统治者首先做到清静无为、无私无欲,循守大道,天下才可臻于至治。
不尚[1]贤,使民不争;不贵[2]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3];不见可欲[4],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5],实其腹[6],弱其志[7],强其骨[8],常使民无知、无欲[9],使夫智者不敢[10]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11]。
注释
[1]尚:尊崇,推崇。
[2]贵:贵重。此指以……为贵。
[3]盗:偷盗财物的人。
[4]可欲: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
[5]心:心里所想要的念头。这里“虚其心”指处于无思无欲的状态。
[6]腹:肚子。
[7]志:过分追求的意志。
[8]骨:筋骨,体格。
[9]无知无欲:没有妄知妄欲,或邪知邪欲。
[10]敢:进取。
[11]治:治理,此指治理为天下爱太平之意。
译文
不崇尚贤才,使人民不为得到功名、权势、财富而起争夺之心。不以稀见难得之物为珍贵,使人民没有偷盗之心。不让引发人欲望的东西显露出来,使人们淡然清净,就不会惑乱心志。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就是要空虚掉百姓心里的欲念,无思无欲,使百姓填饱肚子,削弱百姓过分贪求的意志,强壮百姓的筋骨,坚强体质。使百姓常常恬淡清静,没有妄知妄求妄欲。使那些有智谋的人幡然醒悟,不敢再妄生事端。一切都随顺自然的道德法则,没有个人的欲念和追求,那么天下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