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道经》(5)
- 道德经(谦德国学文库)
- 中华文化讲堂注译
- 587字
- 2021-12-08 14:47:12
题解
此章接着前一章,进一步阐述至仁至善的大道内涵,即大道至仁无仁,以成大仁;至善无善,以成大善。大道无作无为、无私无欲、清净平等,随顺自然,对待宇宙万事万物一视同仁、不分别、不执着、不参与、不干扰、不私亲、不偏爱,任其按照自然规律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漠然无言。并指出理想的统治者也应当效法大道的大公无私,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
天地不仁[1],以万物为刍狗[2];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3]橐籥[4]乎?虚而不屈[5],动而愈[6]出。多言数穷[7],不如守中[8]。
注释
[1]仁:仁爱。这里指天地无私亲,无偏爱,故成就其大仁。
[2]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比喻顺遂自然,任其生灭之意。
[3]犹:如同。
[4]橐籥: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
[5]屈:竭,尽。
[6]愈:叠用,跟‘越……越……’相同。
[7]数穷: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8]守中:持守中庸之道。
译文
天地没有私亲偏爱,一视同仁,故成就其至仁,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心偏爱,效法自然,无私无欲,故成就其博爱,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任运自然。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鼓风的风箱一样吗?它空虚无物,却用不屈竭,总是和气周流,化生万物,生生不息。多事害神,多言伤身,更加困惑不通,不如持守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