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光武帝纪
- 后汉书(谦德国学文库)
- (南朝宋)范晔
- 4532字
- 2021-12-08 14:47:24
原文
世祖光武皇帝[1],讳秀[2],字文叔,南阳[3]人,高祖[4]九世孙也。更始[5]元年,遣世祖行大司马[6]事,北渡河,镇慰[7]州郡。进至邯郸[8],故赵缪王子林[9],以卜者王郎[10]为天子,都邯郸。二年,进围邯郸,拔[11]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民与郎交关[12]谤毁者数千章。世祖为不省[13],会诸将烧之,曰:“令反侧子[14]自安。”
注释
[1]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2月),字文叔,西汉末年南阳郡人,汉高祖九世孙。庙号世祖,谥号光武。李贤注:“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光武中兴,故庙称世祖。”
[2]讳秀:讳名,对皇帝尊长避免称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
[3]南阳:郡名。包括河南省旧南阳府和湖北省旧襄阳府。
[4]高祖:即汉高祖刘邦。
[5]更始:地皇四年(公元23年)九月,王莽被赤眉军杀,新朝灭亡。同年二月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年号更始,仍然称汉。
[6]大司马:官名,东汉初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兼握政务与军事重权的高官。
[7]镇慰:安抚慰问。
[8]邯郸:李贤注:“县名,属赵国,今洺州县也。”东汉时属冀州魏郡(今河北省邯郸市地区)。
[9]赵缪王子林:赵缪王,谥曰“缪”。《后汉书集解》:缪王,景帝七代孙,名元。子林,赵缪王的儿子刘林。东观记曰:“林”作“临”字。
[10]卜者王郎:生年不详,卒于公元24年,一作“王昌”,新莽末邯郸人。本以卜相为业,后自称为汉成帝之子刘子舆,被西汉宗室刘林和大豪李育等立为汉帝,都邯郸。不久,世祖破邯郸,败死。
[11]拔:攻取;攻伐。
[12]交关:勾结;串通。胡三省曰:‘关。通也。’王幼学曰:‘交结关通也。’
[13]省:泛指观看;阅览。
[14]反侧子:怀有二心的人。李贤注:“反侧,不安也。”
译文
世祖光武皇帝,名秀,字文叔,南阳人,是汉高祖第九代孙。更始元年(公元前23年2月),更始帝刘玄派遣刘秀行使大司马的职权,向北渡过黄河,安抚慰问州郡的百姓,进军到了邯郸。原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拥戴一个卜卦相士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称帝,建都于邯郸。更始二年,刘秀进军包围邯郸,攻克该城,杀死了王郎,收缴其公文书信,得到官员民众与王郎勾结串通并有诽谤之语的信件上千封。世祖根本不看,会集将士们,当众烧毁了书信,说:“让那些参与做这些事而心里不安的人放心吧。”
原文
更始立世祖为萧[1]王。世祖击铜马、高湖、重连[2],悉破降之,封其渠帅[3]为列侯[4]。降者犹[5]不自安,世祖敕令[6]各归营勒兵[7],乃自乘轻骑[8],案行[9]部陈[10]。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11],安得不投死[12]乎?”由是皆服。
注释
[1]萧:李贤注:“萧,县,属沛郡,今徐州县也。”
[2]铜马、高湖、重连:起义军别号。
[3]渠帅:首领。旧时称各地武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4]列侯:列侯即彻侯也。爵位名。
[5]犹:副词,还,仍。
[6]敕令:诫令;命令。
[7]勒兵: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
[8]轻骑:单骑,轻装。
[9]案行:巡视。
[10]部陈:亦作“部阵”,军伍行阵。
[11]推赤心置人腹中:谓以至诚待人,后成语“推心置腹”源于此。赤心,赤诚的心,丹心。
[12]投死:犹效死。
译文
更始帝封刘秀为萧王。刘秀攻打铜马、高湖、重连等起义军,全都攻破并使他们归降,封他们的首领为列侯。那些投降的人心中仍然不安,世祖便令他们各自回营操练队伍,自己轻装单骑,到降兵营中巡视军伍行阵。降者见此互相说道:“萧王以赤诚的心对待我们,我们怎能不以死相报呢?”从此大家都对世祖心悦诚服。
原文
即皇帝位,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博士[1]丁恭[2]等议曰:“古帝王封诸侯[3],不过百里,强干弱枝[4],所以为治也,今封诸将四县,不合法制[5]。”帝曰:“古之亡国者,皆以无道[6],未尝闻封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也。”乃遣谒者[7],即授印绶[8]。
注释
[1]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丁恭:生卒不详,字子然,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光武帝建武初年,为课议大夫、博士、封关内侯。十年迁少府,后拜侍中祭酒、骑都尉等,与侍中刘昆俱在光武帝左右,以备谘访。其为学,以儒家经典为主,尤重《公羊春秋》。时称大儒,卒于任上。
[3]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4]强干弱枝:强化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5]法制:法令制度。
[6]无道:不行正道;作坏事。多指暴君或权贵者的恶行。
[7]谒者: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秦、汉属郎中令(汉改光禄勋)。
[8]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借指官爵。
译文
世祖即位,功臣都被封为列侯,封给大诸侯国四县之地,其余大小各有不等。博士丁恭等人提议说:“古时帝王分封诸侯土地,方圆不过百里,实行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的政策,因此天下才易于治理。现在封给诸将四县之地,是不符合法令制度的。”光武帝说:“古代灭亡的国家,都是因为君王不行正道,从未听说给功臣封地多而导致灭亡的。”于是派遣谒者立即给功臣颁发了印绶。
原文
建武[1]十三年,诏曰:“往年已敕[2]郡国,异味[3]不得有所献御[4],今犹未止,非徒[5]有豫养[6]导择[7]之劳,至乃[8]烦扰道上,疲费过所[9],其令大官[10]勿复受。明敕宣下[11],若远方口实[12],可以荐[13]宗庙[14],自如旧制。”时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15],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
注释
[1]建武: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公元25年至公元56年,共计三十二年。
[2]敕:古时自上告下之词。汉时凡尊长告诫后辈或下属皆称敕。
[3]异味:异常的美味。
[4]献御:指进献食物给皇上。
[5]非徒:不但;不仅。
[6]豫养:先行养育或预先教养。李贤注:“豫养谓未至献时豫前养之。”
[7]导择:精选稻米。李贤注:“导亦择也。”
[8]至乃:连词,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犹言甚至,竟至。
[9]疲费过所:疲费,谓折腾浪费。过所,古代过关津时所用的凭证,犹近代的通行证。
[10]大官:古“大”同“太”,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的官员。
[11]宣下:向下级宣布诏令。
[12]口实:指食物。汉官仪曰:“口实,膳羞之事也。”
[13]荐:进献;祭献。
[14]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15]调役:调,征调,征发。役,徭役。
译文
建武十三年,光武帝颁发诏书说:“往年已敕命各郡国,不准向皇上进献奇珍异味,而到现在还未停止。这样做并不仅仅因为进献前有提前饲养、精挑细选之劳,甚至运送还会骚扰沿途百姓,并且劳民费时,每过一关口都要提供凭证方可入内,所以命令太官不要再接受。明确告诫下面,若有远方进献的食物,可用来宗庙祭祀,自应遵从前朝旧制办理。”当时战争停息,天下安定,很少有战事。公事文书及赋税徭役都从简从轻,甚至仅是过去的十分之一。
原文
十七年,幸[1]章陵[2],修园庙[3],祠旧宅[4],观田庐[5],置酒作乐,赏赐焉。时宗室[6]诸母[7],因酣悦[8],相与语曰:“文叔[9]少时谨信[10],与人不款曲[11],唯直柔[12]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13]行之。”
注释
[1]幸:帝王亲临。
[2]章陵:指章陵县,光武帝故里,光武当皇帝后曾五次祭祖、省亲、修整墓园、巡视田园农舍、设宴招待亲友乡人。
[3]园庙:帝王墓地所建的宗庙。
[4]旧宅:指先人的茔墓。
[5]田庐:田地和房屋。
[6]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中国又称皇族、帝宗、天潢。
[7]诸母:称与父亲同辈或年龄相近的妇女。
[8]酣悦:畅快喜悦。酣,谓饮酒尽兴;半醉。悦,欢乐,喜悦。
[9]文叔:刘秀字文叔。
[10]谨信:恭谨诚信。
[11]款曲:殷勤酬应。
[12]直柔:坦率温和。
[13]柔道:多指温和安抚的治术或谋略。
译文
建武十七年,光武帝亲临家乡章陵县,修缮宗庙,祭祀先人之墓,巡视田园农舍、设宴招待亲友乡人,颁发赏赐。当时宗室中的女性长辈,因酒喝得高兴而互相感叹道:“文叔小时候恭敬守信,跟人交往不会殷勤应酬,只是坦率温和,如今当了皇帝还能像过去一样!”光武帝听了大笑说:“我治理天下也想使用温和安抚的方针啊!”
原文
二十一年,鄯善王[1]、车师王[2]等十六国,遣子入侍,愿请都护[3]。帝以中国初定[4],未遑[5]外事,乃还其侍子[6],厚加赏赐。
注释
[1]鄯善王:西域古楼兰国国王,国都扜泥城(今中国新疆若羌附近)。
[2]车师王:西域城郭国国王,西域城郭国属都护。
[3]都护:古代官名,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4]初定:谓国家方始平定。
[5]未遑:没有时间顾及;来不及。
[6]侍子: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侍子。
译文
建武二十一年,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派遣儿子入朝陪侍天子,并请求设置都护官监护西域。光武帝因中原刚刚平定,无暇顾及境外的事务,于是就送还他们的儿子,并给予优厚赏赐。
原文
中元[1]二年,帝崩。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2]制度,务从约省。”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3],自陇[4]、蜀[5]平后,非儆急[6],未尝复言军旅[7]。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8],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也。”每旦视朝,日晏[9]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经论治,夜分[10]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11]之明,而失黄、老[12]养生之福[13],愿颐养[14]精神,优游[15]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16]大业[17],兢兢[18]如不及。故能明慎[19]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20]弓矢[21]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22],斯亦止戈之武[23]焉。
注释
[1]中元:光武帝刘秀的第二个年号,公元56年至公元57年。
[2]孝文皇帝:汉文帝刘恒,西汉第三位皇帝,以节俭著称。
[3]息肩: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载责任或免除劳乏,谓休养生息。
[4]陇:古地名,在今中国甘肃省。
[5]蜀:古族名、国名。分布在今四川西部。
[6]儆急:紧急(事件)。一般指军情。儆,音井。
[7]军旅:军事。
[8]昔卫灵公问陈:卫灵公,姬姓,卫氏,名元,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9]日晏:天色已晚。
[10]夜分:夜半。李贤注:“分犹半也”。
[11]禹汤:夏禹和商汤。为贤明君主的典范。
[12]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后世道家奉为始祖。
[13]福:福气。
[14]颐养:保养。
[15]优游:生活得十分闲适,悠闲自得。
[16]济:成功;成就。
[17]大业:谓帝业。
[18]兢兢:小心谨慎貌。
[19]明慎:明察审慎。
[20]戢:收敛,收藏。
[21]弓矢:弓箭。
[22]方古:与古代相媲美。
[23]止戈之武:“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成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成功。《左传》曰:“于文,止戈为武也。”
译文
中元二年,光武帝驾崩,遗诏说:“我没为天下百姓做什么事,死后丧事按照孝文皇帝那样,务求节俭。”当初,光武帝在军中时间很长,厌恶战事征伐,并且深知天下百姓困顿贫耗,无不希望卸下重担,休养生息。自从陇、蜀平定之后,如不是紧急事件,就不再谈论军事。皇太子曾经问起攻战的事情,光武帝说:“过去卫灵公向孔子问作战的阵法,孔子不予回答。这也不是你该问及的事。”光武帝每天很早临朝听政,天色很晚才退朝。经常带领公卿、郎官、将领们讲学经论、研讨治国之道,深夜才休息。皇太子看到光武帝勤苦劳累从不懈怠,就趁闲暇时进谏说:“陛下具有夏禹、商汤的贤明,却有失黄帝、老子一样养生的福气,希望您能保养精神,悠闲自安。”光武帝说:“我自以此为乐,并不感到疲倦啊。”光武帝虽然成就了帝业,但仍小心谨慎唯恐有失。所以能明察为政要领,全面掌握朝政大权,审时度力,言行、举止没有过失。他谢退武功之臣而任用文职官吏,收藏起弓箭武器,放牛马回归民间,虽然治国之道还未能和古代相媲美,但也算是古人所称颂的“止戈之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