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为世范,行为医则——深研辨证论治的焦树德教授

平素我极仰慕恩师焦树德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今求学甚幸,有机会正式拜师作为焦老师的学术继承人,秉承师学。回想起从师3年多的日日月月,焦老师不辞辛苦,不厌其烦,言传亲授,解难释疑,临证指迷,传授经验,使我不仅对焦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焦老师的崇高医德更加钦佩。

行医要“树德”为先

焦老师不仅自身严遵古训,而且谆谆教诲学生要铭记古训:“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行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要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力求做到“患者至上”,“以患者为中心”。焦老师不仅以“言教”,更是以高尚的品德、崇高的思想境界、一颗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红心落实了“身教”,激励和鞭策着学生们。众所周知,前来求医于焦老师的患者络绎不绝,每逢他的出诊日,诊室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求诊者除了来自本市和郊区外,外省市患者更是提前而至,排队等候,还有不少是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就医者。尽管焦老师年逾八旬,但病号还是能加则加,竭力诊治。他从不询问患者的地位,不分贫富,均以仁心相待,逐一地予以认真诊察、处方、选药,并耐心解答患者询问,为此他在周二、周五上午出门诊时,从未在12点前按时下过班。他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患者病痛的减轻,病情的缓解和痊愈;换来了出自患者及家属心底的微笑;换来了他们对焦老师发自肺腑的感激和赞誉。记得有一位河南的男性农民,年仅34岁,患了强直性脊柱炎,腰脊背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已不能再干农活,由亲朋抬来请焦老师诊治,虽然挂的号已满,但他老人家毅然加号为其看病。由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病甚亦不敢洗浴,故皮肤上一层污痂,周身散发着异味,而焦老师并无任何嫌弃,站起身来(他老人家腿亦有疾)凑到患者身边耐心询问病史,仔细诊察,开据药方,叮嘱服药事宜,使病人当日速返回原籍,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在京的消费,令患者及亲朋万分感谢、热泪盈眶。患者回家遵嘱照方服药50余剂,诸症减轻,由家人搀扶陪同复诊,调方后复返,继续坚持服中药。一年以后,此患者再复诊,一进诊室,就“扑通”一声跪倒在焦老师面前,我急忙将其扶起,患者却又跪下,如此于第3次时,我和焦老师一同将其扶起,只见患者热泪夺眶而下,哽咽着说:“我这次是自己步行15里地搭车来北京的,就是为了给您老这位金面活佛跪拜道谢来的。是您老救了我,救了我们家,我父母说啥也要我亲自给您老叩头。现在我能下地干活,养活年迈多病的父母。我还能做饭干家务,侍候老人。真是没想到啊……”焦老师崇高的医德永远是后人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树德风范”永远激励着后学们在救死扶伤的行医道路上勇往奋进。

学如逆水行舟,博学穷思方不罔殆

焦老师早年向外祖父学习中医,攻读古典医籍,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反复研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千金方》《外台秘要》以及金、元、明、清等历代医学的代表性著作,均有涉猎研究。并在中央卫生部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中又亲聆了蒲辅周、黄竹斋、杨树千、秦伯未等全国几十位中医名家的教诲。如今他老人家虽已年逾古稀,但他老骥伏砺、壮志不已,仍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座右铭,并授意学生。他虚怀若谷,孜孜以求,好学不怠。老人家从不讲究吃穿,过着朴朴实实、勤俭节约的平民百姓生活,但是购买书籍、订阅报刊的费用却占了经济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他经常外出开会、讲学,每到一个地方,他最关心的是“书店”在哪儿,一有空儿就去书店阅书,经常忘了时间,敦促方归。他常说:“病人是活的,病情是灵活变化的,作为一名好的医生,必须博学、穷思、敏想,想尽一切办法为病人缓解病痛,自己懈怠不勤学就如行于逆水中的船,只有后退了。”他还谆谆告诫我要熟读牢记前贤教诲,“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他总说:“如果只是因为自己不学、不思、不知,而轻易放弃了对病人的治疗抢救,这也是一种医德匮乏的表现。”

由此不难看出焦老师视医德为至高,研医术为至深的崇高思想境界。他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仅创制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撰写了《中药心得十讲》《方剂心得十讲》,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还娴熟地运用针刺、药灸、贴膏、手法按摩,甚至用手术刀等方法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找回了自我,可谓功德无量!这也是值得我们终生学习和效仿之处。

继承发扬中医之魂——深研辨证论治

焦老师早年幼承家学,后又亲聆老一辈中医名家教诲,学术根底深厚。毕生深研辨证论治,并锐意创新,深有心得,曾著《从病例谈辨证论治》一书,译成多种文版,畅销于国内外。他在临证时更强调辨证论治,力求辨证精确,立法精当,选方用药丝丝入扣。他不拘泥于一般的常规,而是深入撷扼其精神实质,灵活运用。如:他曾治疗一名男性患者,68岁,结肠癌术后,后重不畅,大便稀频,日行8~10次之多,曾经诸医久治未愈,痛苦不堪。诊其脉沉细尺弱,舌淡红少白苔。鉴于患者平素工作繁忙,劳思伤脾,久则及肾,加之年近七旬,肾气衰、天癸竭,辨其证属肾精亏竭,肾阳虚衰,气化不利,大便失司所致,故予四神丸以补肾温阳。妙在其处方中重用乌药15g,他认为乌药能入肾、顺逆气,此与旋覆花之降气及沉香之降气皆不同,乌药能顺膀胱、肾之逆气。故临床常用来治疝气。但本患者又为结肠癌术后。气血再损,虚气则有逆浮于上之状,故用乌药15g,同时配用百合,因百合甘寒而润,和降肺气,肺气降则利于膀胱、肾之逆气顺也,再佐广木香调理肠胃之气,共奏“调气则后重自除,欲便之意自消,泄泻自愈”之效。

另外,他还治疗过一例女性39岁急性球麻痹患者。患者于治疗前5日因过度劳累又受寒凉,即感进食吞咽困难,伴有说话声音改变,鼻音重,无喉音,饮水时呛咳。并感咽中有物梗塞不能咽下,亦不能吐出,恶心。右面颊紧皱,无发热及疼痛。喉科检查:下咽喉会厌可运动,右侧梨状窝变浅,少许唾液潴留,右侧皱裂固定,右声带固定于正中位,声带光滑,左侧声带运动好,左梨状窝正常。诊为突发声带麻痹(右)、迷走神经运动障碍。神经内科检查,诊为声带麻痹。次日不能吞咽,饮水时水从鼻孔流出,并有呛咳。耳鼻喉科检查见:右声带麻痹,软腭右侧下垂,上提功能差,右侧咽反射迟钝。诊断为球麻痹(右)。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咽部功能障碍。神经内科诊断为球麻痹。经磁共振及X线拍片检查,均未查出器质性病变。曾用西药、针灸治疗近1周,病情不见好转,于是来我院请焦老师诊治。望其神情恐慌,舌苔薄白;闻其说话声浊不清;诉吞咽困难,饮水从鼻孔出;诊其脉象略滑。据此,焦老师根据中医理论,胃脉“循喉咙入缺盆”,肺脉“入肺系横出腋下”(李念莪说:肺系,喉咙也),故喉咙为肺胃之门户。正如《素问·血气形志》说:“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甘药者,调理脾胃之意。今患者因操劳过度,有伤脾胃,胃气滞而不行,又受寒凉,肺气束闭,因而肺胃气逆。胃气上逆,故食不能咽下;肺失肃降,故饮水从鼻孔出,呛咳,声音重浊;痰阻咽喉之间,不能咯出,亦不能咽下,脉见滑象,是肺胃之气逆乱,升降失职,故痰聚不除。胃脉行于面颊,因受凉而络脉束闭,故见右面颊发紧发皱。因而治以宣肺开窍、和胃降逆,选用麻杏二三汤加桔梗以宣肺、化痰、降气,旋覆代赭汤镇降和胃,并加苏叶助麻黄而宣肺、助苏梗而和胃,菖蒲、远志开九窍,蝉衣宣肺出声,黄芩清肺胃之热,天竺黄清心胸热痰,山豆根、胖大海清润咽喉。二诊后加刀豆子、石莲子降胃气、开口噤,羌活、全蝎祛风止痉(称“转舌散”),并配白僵蚕增强祛风、化痰、散结以疏利舌本,加生地益肾生津而润肺,加白芷入阳明经、芳香开窍,木通引湿热下行以利吞咽。基本痊愈后,去掉刀豆子、木通之苦降,加理气疏肝之品而收全功。

诸如此类的疑难杂证的验案举不胜举,焦老师精于辨证论治也可见一斑。

焦老师从医治学60余载,对中医学精研博采,在学术上一贯重视对证候揭奥探微,对论治汲精撮华。他在临床进行辨证论治时深铭前训、严守四诊、刻求新意、机动灵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和风格。他临床治病颇有良效的原因不在于奇,而在于深入、准确、机动、灵活地运用“辨证论治”,直中疑难病症的癥结。在此过程中他突出做到了“四必须”“五强调”。所谓“四必须”是指:必须运用整体观念认识疾病、治疗疾病;必须运用“动变制化思想”和“从化学说”深入分析各种证候变化;必须遵照循症求因、治病求本的要求去诊治疾病;必须注意“治”与“养”的密切结合。所谓“五强调”是指:强调“三因制宜”,即是在辨证论治时要根据证候和病情的不同特点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强调明辨主证和主证的特性,并辨别证候的转化与真假;强调结合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强调据证立法、从法统方、依方选药,莫忘“七要”,即一要辨证用药,二要注意配伍变化和用量大小的变化,三要注意药物炮制与生用的不同,四要注意煎服方法,五要注意药方的随证加减,六要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科研成果,七要尽量能认识中药饮法;强调要四诊合参诊治疾病,并吸收现代科学方法和西医有关内容,为把中医的四诊八纲发展成五诊、六诊、九纲、十纲而努力。

总之,焦老师突出的“四必须”“五强调”实为他毕生经验的总结,而中医的精髓——“辨证论治”在他行医的生涯中是无处不在的。

提出“继承传统,博采众长,突出特色,创新发扬”的科研思路

焦老师认为传统的科研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内容,但必须有探索、有创新、有前进,应该总是在不停地向前发展着。焦老师将中医药科研方法高度概括为“继承传统,博采众长,突出特色,创新发扬”。其内容是:要坚持以中医理论为出发点,要立足于提高临床疗效;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使其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力求取得重大的突破;要进一步发展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诊治规律,以取得临床方面的新方法、新发展;要加强中药复方配伍变化等理论的研究以开发出新内容;要加强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以发掘和提高理论水平。总之,他主张继承与发扬并举,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并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医科研不失为良好的思路。他还创建“尪痹”“大”新病名,研究其新治法、新方药。这些不正是焦老师“突出特色,创新发扬”的佐证吗!

焦老师学术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科研思路敏捷,确是我国当代学验俱丰,又锐意创新的中医名家。他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老骥伏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他人。

学生:阎小萍

于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