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子产来了

郑僖公薨后,子驷等人便立仅五岁的世子郑嘉为郑国国君,即郑简公。

谁都知道郑僖公并非是得暴病而亡,但谁都希望他就这样亡了。现在,郑国的重担落到了郑简公身上。

但郑简公实在是太年幼了,郑国的重担,真正的是落到了已经成为郑简公的曾祖父辈的子驷、子罕、子发等老一辈穆族阶级革命家的身上。

他们先是革掉了郑僖公的命,但郑僖公的命革掉后,前期与晋国人说好的参加联合国大会也就黄掉了,因为这次大会原本是计划在郑国鄬邑召开的。

郑僖公正是为这次大会而赴晋国商议大事的,郑国国内有大丧,难道晋国人还要坚持开会么?

子驷对与晋国讲和根本就是三心两意,现在郑僖公薨了,子驷当仁不让,继续忠实地执行着郑成公的遗命:跟着楚国走,一条道走下去,甚至不管前面有多少亮光!

那晋国那边呢?先应付着吧,先不要断了联系。毕竟,晋国人的兵马是分分钟可到,而楚国确实现在鞭长莫及。

但有好几个人,此时正冷冷在背后盯着子驷,他们都是子驷的曾孙子辈的,他们都是郑僖公的儿子们。

父亲僖公不明不白“暴亡”,他们是不相信的,既然你公子騑当时是与郑僖公一起的,那父亲僖公的死,肯定与你公子騑脱不了干系。

当然是子驷干的,你作为国君不但待人无礼至极,还公然违抗了先君的遗命,三番五次向晋国摇尾乞怜,不与执政大臣等重臣商议,便私自决定参加了多次晋国组织的盟会。

既不能结晋国之好,更恶了楚国关系,郑国颜面不存是小事,但郑国危亡大事,由不得你国君乱来!

郑僖公这些儿子们本就对郑僖公居然立最小的儿子公子嘉为世子大为不满,还想着靠子驷子罕他们劝郑僖公别废长立幼。

现在倒好,子驷子罕他们居然立了世子嘉为郑国国君了,那大家还有希望么?

唯一的希望便是发动政变,干掉这些曾祖父们,然后再干掉年幼的弟弟公子嘉。理由就摆在那里:你子驷等人弑君。

郑僖公的儿子们悄悄集聚人手,他们已经开了好几次会了。只是他们的能耐太一般了,哪里知道他们好几次秘密会议中,便有子驷子罕的亲信。

得到情报的子驷根本没给这些曾孙子们任何机会,就在另外一次这些曾孙子们的聚会中,子驷的部队团团包围了他们,全部处死!

郑国经历了这场权力斗争后,子驷与子罕、子国商议了一下,郑国内忧外患不断,应该转移一下国内矛盾。

于是,大家决定发动一场对外战争,以振国人之心。

晋国人此前已经多次与郑国联系了,上次的联合国会议没能去成,郑国口头上表态愿意与晋国和好,但没有半点实际行动。

据说,晋国人又准备组织联合国军对郑国予以教训了。要对外用兵,打谁好呢?

蔡国吧,蔡国不是晋国盟国,打蔡国一定能使晋国人高兴的。

那楚国呢?

蔡国可是楚国的盟友啊。没关系,楚国人大度,如果楚国人来了,那便立即投降楚国即可。

投降楚国,那晋国呢?

没关系,晋国来了,那便投降晋国就是。现在这是没办法的,谁来就降谁。反正最终是你们两个超级大国间的事,郑国还是做自己的事吧。

公元前566年4月,郑国司马子国率军讨伐蔡国。

一直在说,郑军是当时战斗素养一流的军队,他们甚至常有凭一己之力打败象晋国、楚国这种超级大国的上佳表现,所以对于二流之末流的蔡国根本不在话下。

结果是郑军大获全胜,还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

捷报传到郑国都城新郑,整个新郑城都沸腾了。咱们英勇的军队又取得了大胜!许多郑国人都上街游行去了,爱国热情突然高涨,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热烈迎接凯旋的郑国将士。

但有一个年轻人没有去,他呆呆地望着满城狂热的郑国人,以及凯旋归来坐在战车上自己父亲子国洋洋得意的样子,长叹了一声:

“象郑国这样的小国,不对外展示文德,却宣扬武力,这不是一件好事啊。”

这位年轻人是谁?

他就是郑国历史上最有名望的人、时任郑国司马的子国之子,公孙侨。

公孙侨,姬姓郑氏名侨,字子产。

这里,我们再梳理一下郑国现在的那些牛人,首先是郑穆公以后到现在郑简公时代郑国已然形成的七大家族:

郑穆公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627年至公元前606年,他其中有七个儿子,即子罕、子驷、子良、子国、子游、子丰和子印等七人,后来演化为七大氏族,即罕氏、驷氏、良氏、国氏、游氏、丰氏和印氏。

这七大家族后成为郑国的实际统治者,史称七穆,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穆族。

不管如何,穆族都是郑国的小宗,那大宗是谁呢?大宗就是国君这一支,如郑穆公、郑襄公、郑成公、郑僖公、郑简公这一族。

如果把公族看成是一棵树,那大宗相当于公族中的树干部分,小宗相当于树枝部分。

名义上,大宗的郑简公当然是树干,是最重要的。但这仅是名义上的,因为树枝太大了,此时的郑国,共有七根大树枝,即七穆。

七穆的后人中,下面这些人是比较有名的。

其中罕氏家族宗主为公子喜,即子罕,他本是郑成公指定的执政大臣,但在郑简公时,貌似已经去世了。

现在由其儿子公孙舍之即子展担任宗主,并成为郑国六卿之一,但排位稍靠后。

良氏家族宗主为公子去疾,即子良,但已经去世了。现在由其儿子公孙辄即子耳接替他的位置,郑国六卿之一,现任司空。

驷氏家族宗主为子驷,他现在是郑国六卿中排名第一号的郑国上卿,执国大臣。他的儿子叫子夏,马上要隆重登场了。

国氏家族宗主为公子发,即子国,他现在仍是郑国六卿中排名第二号的人物,具体职务是司马。

他的儿子叫子产,即公孙侨,在接下来的郑国政坛上,这是一位响当当的牛人。

孔氏家族宗主为公子嘉,即子孔,他现在仍是郑国六卿之一,具体职务是司徒。

游氏家族宗主为公子偃,即子游,他已经去世,现在由儿子公孙趸即子西继任宗主,郑国六卿之一。

从中我们可以看了,在郑简公初期,郑国六卿中,穆族第一代现在还有三位:子驷、子孔、子国。穆族第二代已经出道了,有四位:子展、子西、子耳、子产。

然后便是穆族其他的良氏家族、丰氏家族和印氏家族,他们在接下来的郑国政坛上虽然号称穆族,但一般是跑跑龙套,暂时可以不予重视。

需要重视的另外四家公族大夫,即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这四大家族,等会他们都会登上郑国政坛,掀起一场滔天风波。

好了,要讲郑国的历史故事,不将这些牛人交待完,那是要乱套的。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子产来了,因为子产这样的大牛人,是整个郑国历史的骄傲,甚至是整部春秋历史的骄傲之一。

当然,现在他还是一个小年轻,虽然已经出道,但还没进入到郑国六卿序列。

这个时候的郑国,仍然是以子驷为首的郑国六卿在左右着郑国的内政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