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子产平叛

郑国,真正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外面有晋楚两大超级大国不断压迫,郑国不得不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幸亏郑国还有那么一些仁人志士,穆族第一代、第二代的这些忠勇之士,给了读历史的我们深深地触动。

他们不但要竭力周旋于列国诸侯,还要为郑国的发展呕心沥血,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但谁又能想到,就算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还有内部的叛乱。

因叛乱而献出生命的有穆族第一代的子驷、子国两位柱国大臣,另外还有一位第二代的子耳。

那剩下的三卿呢?

子孔当天并没有去参加朝会,据说是痔疮犯了,这救了他一命。不过,据说他事先是得到了消息的,也不知是如何得知的。

但他却偏偏没有告诉自己的哥哥子驷和子国,难道他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吗?时间会证明一切的,不急。

子蟜和子展也都没在宫里,但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这三个卿没出来主持大局,那都城新郑岂不是叛乱分子的天下了?

当然不是,首先是子驷的儿子子西勇敢站了出来。

当子西得知父亲被杀后,立即带上族人杀向宫中,先是收拾了父亲的遗体,再去追寻叛军。

当得知叛军全部集中于北宫时,子西便立即赶赴北宫。

这是一位勇敢的穆族第二代,但勇敢并不一定成事。当子西赶到北宫时,发现北宫戒备森严,叛军已经构筑起了严密的防守,靠子西带来的几个族人当然是不济事的。

子西无奈急冲冲往家里赶,他要动员更多的人,全族的人都要参加战斗,包括仆役丫鬟们。

但当他赶到家里后,顿时傻眼了:人呢?

偌大一个家,居然没了人影!

原来,大家听说子驷被杀,子西又没有及时在家主事,怕子西也被杀了,到时叛军一到,全家皆屠戮,大家哄的一声便散了。

不但散了,而且将家里的武库也打开了,大家拿着兵器,将能拿走的财物都拿上,逃了个干干净净!

郑国还有谁能力挽狂澜?

来了,子产!当然是子产!

得知父亲不幸被叛军杀害,子产并没有哭,他也没有慌,更没有乱。

“大家都保持镇定,加强武库和仓库值守,将大门关上,设置好弓弩,无论是谁,只要是带着武器硬要闯进来,一律射杀!”子产命令道。

然后,子产命令家臣们迅速到议事厅召开紧急会议,统一思想,确定行动方案。

再是派人将各处家丁都召集起来,大家整齐列队完毕后,命令打开武库,分发武器战车。

在极短的时间内,子产整合起一支1200人的部队,驾着17乘战车,率领着一千余步卒,整齐有序地向宫廷进发。

一路上,子产高声号召都城百姓加入自己的队伍:“国君被劫,大臣被杀,国家危难,大家有愿为郑国效力的,随侨去平叛吧。”

此时的子西也得知消息,带着家兵迅速与子产会合。

到宫廷时,子产已经拥有了自发参加的数千新郑国人组成的平叛军队。

子产命令向北宫发起攻击,由于准备充足,再加上叛军组织不力,几轮箭雨后,子产命令全军冲锋,北宫顿时失守。

尉止和子师仆当场被射杀,侯晋、堵女父、司臣以及部分叛军见大势已去,丢下郑简公,仓皇出逃。

在子产沉着指挥下,郑国历史上最凶险的一次叛乱史称西宫事变,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平定。

郑简公惊魂未定,但当他看到子产这位年轻的帅才时,内心一阵温暖,原有的那些害怕情绪顿时消散。

子孔回到了郑宫,此时由于排位在前的几位上卿均在叛乱中被杀死,子孔自然而然成了第一执政大臣。

他立即宣布对尉家以及那四大家族予以灭族惩处,同时下令搜捕与这五大家族平日关系密切的其他家族。

子孔非常雷厉风行,他命人制作盟书,将百官都召集起来,命令百官宣誓对自己效忠,并暂停一切政务,全城搜捕叛乱分子。

一时间,都城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氛。

不少大夫和公族人士对子孔的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心生不满。

有的人平时本身便对子孔不服:你小样的,对郑国有过什么贡献,现在居然要大家都对你效忠?

有的人甚至公然反对子孔。子孔黑着脸,命令斩杀对他不满的人。

子产当即便反对:“郑国不幸遭此劫难,此时最需要安定民心,而您却大搞恐怖气氛,继续挥动屠刀,那必将招致民变啊。”

“此时必须立威,乱世自然得用重典!”子孔不听。

子产道:“但您这样做,非但立不了威,反而是树了敌。现在叛军残敌仍在,许多人内心惶惶,生怕与反叛分子有所牵连。您施政过度,恐怕不利于国家啊。”

子孔一怔,对啊,于是问子产:“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子产一字一句道,“您现在想要独裁,已经犯了众怒,您认为凭着几卷盟书就能够安定国家?这其实是自取其祸。

所以如果你焚毁盟书,就能体现您对大家的信任,这样您就可以安心治国,百姓也得以安定,难道不好吗?”

此时的子产,镇定自若,虽然因为父亲身死,他已经穿上了孝衣,刚毅的脸上稍显悲伤,但目光有神,坚定有力。

他对子孔的劝告是发自内心的,虽然子孔此时已经表现出迫不及待的专制,但此时的郑国,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更加的混乱。

子孔最终接受了子产的建议,焚毁了盟书。

众人对子孔的不满情绪也逐渐平息,大家均心道:先看看你子孔的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