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西门之难

晋悼公说不过伯骈,他也不想说,他是实干派。

不管如何,你郑国背叛晋国是事实,晋国作为中原诸侯联盟盟主,至少要对你郑国的背叛有所动作。

秋收之后,晋国便组织了晋、齐、鲁、宋、莒、曹等十二国联军讨伐郑国。

子驷一点也不慌,因为此时郑国六卿的思想已经在上次会议中高度统一了:谁来,便投降谁。

子驷派人请求投降,晋国人差点笑喷了茶水。

哦,你就谁来便投降谁啊?你看我们那么多国家,兴师动众组织兵马是闹着玩的?投降就行了啊?

但静下心来想想,你能拿郑国怎么办呢?郑国是一个中原姬姓诸侯,你晋国也是一个姬姓诸侯,难道想要灭了同姓诸侯?

作为盟主,无非就是让诸侯服从自己,现在人家表示要服从自己了,你还能怎么样呢?

再说,那些个中原诸侯,谁愿意真的想打仗呢?

无非是晋国有命令,不得已而跟着。

现在既然郑国愿意投降了,于是便有不少诸侯去为郑国求情。

晋国无奈,那就答应郑国吧,但必须要订立盟约。

订吧,郑国又不是第一次订立盟约。再说,在现实问题面前,盟约算什么。昨天刚和楚国订过,今天跟你晋国订就跟你订好了。

根据晋国的要求,郑国隆重参加了与晋国的盟誓。

怎么个隆重法?

年幼的国君郑简公当然参加了,而且郑国六卿悉数到场。

子驷代表郑国当着天下诸侯的面,一字一句宣誓:

“郑国上卿公子騑谨代表郑国盟誓:天降祸于郑国,郑国不幸处于两个大国之间求存。

如今,大国以武力威胁,导致郑国祖先神灵不能安享祭祀,人民不能安居乐业,百姓辛苦羸弱且无处申告。

今日盟誓后,郑国如果不服从强大且有德礼的大国,对大国怀有二心的话,有如此盟!”

然后,子驷代表郑国在盟书签字后,投入黄河中。

为什么要投入黄河中呢?因为盟誓是讲给天地神灵听的,必须要敬奉给神灵。

后世总以“若违此盟,天地不容”来说明,即如果违约,那就盟书给神灵收去一样,郑国也将被神灵给收了去了。

子驷的盟誓显然就是“谁对郑国好,尊重郑国,而且有保护郑国的实力,那郑国就听谁的话”。

这下可让晋国人生气了,当时晋国八卿之一的荀偃闻言大怒,左手按住剑柄,指着子驷道:“不行,你说的不算,必须修改盟书,重新盟誓!”

子驷冷冷盯着荀偃,眼睛里射出愤怒的寒光,他不发一言,会盟现场顿时弥漫着紧张气氛。

诸侯们都吓傻了,难不成会有流血事件?

但郑国人就是郑国人,永远是有血性的郑国人。

只见一名年轻人步履坚定地走向子驷,与他并肩站在一起,一字一句道:“誓言已经昭告神灵,难道还可以改么?如果可以改的话,那大国也可以背叛!”

这人是谁?

子展!

是的,是子展。虽然他是亲晋派,而子驷是亲楚派,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在对外的任何场合,作为郑国六卿之一的子展,坚定地与执政大臣子驷站在一起。

郑国其他四卿也动了,他们都走将上前,与子驷、子展一起,冷冷盯着气焰嚣张的晋国人。

晋国中军元帅荀罃见情况不妙,不管如何,总不能在一个向神灵盟誓的庄严之地出现血光吧。

他上前与荀偃说了几句,最后出面打圆场,与郑国人歃血为盟,完成了签约仪式。

很显然,子驷对晋国的态度就是一个虚与委蛇。他知道,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郑国将面临着不是来自晋国就是来自楚国的为难。

果然,与晋国的盟誓结束不到一个月,楚军又来了。很简单,郑国便立即与楚国签署和平协议。

说实在的,作为郑简公曾祖父辈的子驷,在郑国的执政是很艰难的,包括他的内政治理。

为了让郑国富强起来,子驷在内政上强力推行土地改革,称为“作田洫”。

作田洫,即对全国田地重新勘量,整顿田界,厘清公田私田之分,试图抑制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

但子驷的改革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其中司氏、堵氏、侯氏和子师氏这四大家族损失的田地比较多,因而抵触改革。

但子驷在郑国国内有着无法撼动的威望,他们除了对子驷恨之入骨外,一时倒也无可奈何。

只是子驷却在不经意中得罪了一个人,一个叫尉止的郑国大夫,而且是一员战将。

尉止是一员猛将,他作战勇猛,但不拘礼节。

在一次抵抗晋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中,他率领本部将士主动出击,成功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俘虏了不少联军士兵。

按理说,子驷作为上卿应该给他记功进爵。但由于尉止擅自提高了自己乘坐的战车规格,作为大夫的他居然使用了上卿级别的战车,被人举报到了子驷这里。

子驷因此对尉止予以惩罚,非但没有为尉止记功封赏,甚至还不让他到郑国宗庙献俘。

献俘是一员战将最出彩的时刻,看着其他将领在郑国宗庙风光无限地献上俘虏,而自己本应是献俘最多的将军,此时却只能坐冷板凳,尉止火大了。

尉止对子驷心生恨意:对老子吹毛求疵鸡蛋里找骨头,既然你存心让老子好看,那老子就给你好看。

尉止内心的不满终于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了出来,并很快被司氏、堵氏、侯氏和子师氏这四大家族的人觉察了。

就这样,这些人便联合了起来,经过精心运作,一个针对子驷以及子驷的拥护者的恶毒行动开始了。

几乎没有什么策略性,公元前563年10月某一天,尉止带着自己的兵士和族人,联合了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这些大家族的族人突然发难,向郑宫发起突袭。

郑国宫中未及防备,被迅速攻破,正在与郑简公商议国家大事的子驷、子国、子耳均惨遭杀害。郑简公被乱军劫持,公室乱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