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春秋,诞生了一个又一个青史留名的宰相,如楚国的斗子文和孙叔敖,齐国的晏婴,晋国的赵盾,齐国的管仲等等。
而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可谓是一位完美意义上的名相。
子产于公元前522年病卒,他的一生,是为了郑国呕心沥血的一生。
前面我们讲了那么多他的故事,最后归结为一个令笔者认同的观点:春秋第一人!
是的,在笔者这部书里,郑国的子产,公孙侨,他才是春秋第一人!
不是孔子,也不是老子,不是管仲,也不是先轸、叔向、季札等人,更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悼公、秦穆公等等这些君主大佬。
这是笔者从一个人的人品、情商、能力、成就、影响力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综合分析后的结论。
子产是一位清廉的卿大夫。执政大夫,相当于我们所熟知的宰相。按理,位高权重,完全可以实现富贵,但事实呢?
据说,子产去世时,因他一贯廉洁奉公,家中没有积蓄为他办丧事,儿子和家人只得用筐背土在都城西南陉山顶上埋葬他的尸体。
消息传到郑国的臣民耳中,大家纷纷捐献珠宝玉器,帮助他的家人办理丧事。
子产的儿子受子产平时教育,决不接受百姓馈赠。大家无奈,就将捐献的财物尽数投入子产封邑的这条河水中,以悼念这位值得敬仰的人。
据说,由于河里抛下的珠宝非常多,以致于在清清的河水中折射出绚丽的色彩,泛起金色的波澜。
从此,这条河被称为金水河。据说,这就是现在郑州市金水河的传说。
子产是一位勇于改过的人。人非圣贤,焉能无过?子产也是曾犯过错的人。
史料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子产有一位同窗叫申徒嘉,他们年轻时都拜伯昏无人为师。伯昏无人是一个神秘人物,相当于鬼谷子一样的存在。
伯,说明是长者。昏,比喻德行很高。无人,意思是物我两忘,其人境界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
子产那么厉害,敢情是有这样一位神仙一般的老师啊。
当时,子产已经是郑国公族大夫,而申徒嘉则是一个犯过罪的人,并因此被砍掉了一只脚。
子产因此而看不起申徒嘉,他羞于与此人同窗,便对申徒嘉说:“我们两人,要么你走,要么我走,反正不能在一起。”
但申徒嘉只是淡淡一笑。子产便对他说:“我是堂堂大夫,你一个罪犯见了我怎么不回避?”
申徒嘉道:“伯昏无人先生的门下,只有学生,哪有什么大夫?我听说,镜子之所以明,那是因为尘垢不在上面停留;镜子之所以暗,那是因为尘垢落在上面。
与贤人久处,便不会犯错。你拜师从学,追求的是品德还是官位?”
子产辩才本就一流,他当即便反驳了:“哟,你一个形残体缺的人,还妄言什么品德,象你这样如果有德行,还会犯罪吗?犯了罪受了罚,难道还不反省吗?”
申徒嘉说:“这世上还有很多人与我一样,如果给个机会让我陈述或辩解,我相信自己并没有犯罪。
知道自己的遭遇是无可奈何的,能够安于自己的境遇并从容而活,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
笑话我残疾的人很多,包括你。我曾经气愤过,但在伯昏无人先生教导下,我已经不再生气了。
我跟随先生十九年了,可是先生从来不把我当残疾人。
如今我们有幸成为同窗,本就应该以德相交,而你却嘲笑我是残疾人,难道你不觉得错了吗?”
子产听后深感惭愧,马上恭敬地向申徒嘉表示道歉。
从此,子产尊重每一个人,再也不嘲笑他人。
子产是一位综合了儒、法、名家理念的思想家、哲学家。
遵礼仪而守之,敬鬼神但远之。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儒家。
铸刑鼎,开创了法治史上的成文法公布之先,依法治政,法家。
机敏雄辩,多次舌战晋国,名家。
作为思想家,他提出并践行了很多理念。如天道人道观,在坚持反对用宝玉祭祀而消灾上,他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所以子产指出,占星预测不能反映客观实际。
又如形体魂魄观,人之初则形体为魄,为与生俱来,而魂则后天所养,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对形神关系的初步探索。
又如人性观念,他认为“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
所以,他总能对重兵压境的楚军从容应对。
这是什么?
这是对人性问题的探索,所以子产应该是中国哲学史上探讨人性问题的探路者。
又如提出国家治理的“宽猛相济”理念,只有宽猛相济,不急不慢,不刚不柔,从容不迫,才会政通人和。
子产去世前,推荐了游吉担任执政大夫,他对游吉道:“你是熟悉我怎么治理国家的,其他的我也不多说了,送您一句话:世上唯有有德之人能够以宽厚来使百姓服从,否则就不如采取严厉的手段。
严厉就像是猛烈的火,人们一看就害怕,躲得远远的,自然不会被烧死。
宽厚就像是温柔的水,人们容易轻视它,结果淹死的却很多。宽猛相济,望君持之。”
但游吉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子产的意思很明显:你的德行还不够,所以执政时应该严厉一点,不要象我这样,不忍猛而宽。
游吉处处学子产,希望以德服人。结果不到半年,郑国盗贼四起,甚至出现了盗贼啸聚,公然武装对抗国家。
游吉这才终于理解了子产对他的忠告,采取雷霆手段,出兵消灭盗贼武装后,采取宽猛相济的执政手段,使郑国的治安慢慢好转。
子产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作田洫、作丘赋、铸刑鼎,他的每一项改革措施,一开始都招致了猛烈的反对,最主要的来自于贵族阶级的反对。
但他始终保持着强国富民的初心,坚持不毁乡校,虚心听取意见,改一项,成一项!
正是子产,使当时饱受战争摧残的郑国,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国库充盈、兵源充足,社会秩序不断好转,成为史上难得的既改革成功又保全自身、全民初皆骂之至万众后皆从之的成功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