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

一 宗教

(一)宗教政策、历史发展及地位

乌拉圭实行宗教自由政策。但信教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远不如拉美其他国家大。根据皮尤宗教论坛(Pew Forum on Religion)2014年发布的一项调查,乌拉圭“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口比重最高,达37%,而巴拉圭只有1%,墨西哥为7%,巴西为8%,阿根廷为11%。[4]

教会在乌拉圭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影响相对较小有其历史和政治上的原因。从历史上讲,西班牙对这个地区征服较晚。1624年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东岸地区传教,但他们远远没有取得像在新大陆其他地区那样的影响力。当时东岸地区只是作为布宜诺斯艾利斯主教区的一个附属单位,直到1878年才分离出来,建立了单独的主教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移民大量流入也使教会地位受到削弱。从法国、英国来的定居者将他们的文化和世俗主义思想带到了这个地区。欧洲唯物主义哲学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当时的知识分子和统治阶层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政治上讲,支持教会的保守的白党在乌拉圭政治中一直未占有重要地位,而政治上主张自由、反对教会干涉国家事务的红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取得了支配性地位。红党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通过一系列立法,不断削弱教会的影响和特权。1837年世俗婚姻被承认,1838年方济各会女修道院被关闭。1907年离婚合法化,相比之下,邻国阿根廷和智利分别在1987年和2004年才实施离婚合法化。在巴特列-奥多涅斯政府(1903~1907,1911~1915)的推动下,乌拉圭在1916年正式实施政教分离,并且这一原则被写入1917年新宪法。此外,政府从1870年起推动的公共教育也使教会在教育中的作用被国家取代。1909年乌拉圭明确规定公立学校禁止宗教训喻。

随着世俗化进程的发展,教会在乌拉圭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以节日为例,几乎所有的宗教节日都被赋予了新的名称。在乌拉圭,“圣周”又被称作“旅游周”,圣诞节又被称为“家庭节”,主显节又被称为“儿童节”,12月8日被改成了“海滩日”。

世俗化社会的发展使教会的政治影响力一直很小。1872年第1个天主教政党成立。1912年改名为“乌拉圭公民联盟”(Unión Cívica del Uruguay,UCU)。该党在全国大选中获得的选票从来没有超过1%。但20世纪60年代,教会的力量特别是天主教的影响有所扩大。这与当时在教皇约翰十三世和教皇保罗六世影响下,教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进展有密切关系。1968年在哥伦比亚麦德林举行的拉丁美洲主教会议(Latin American Bishops Conference)和1979年在墨西哥召开的第二届拉丁美洲主教会议对乌拉圭教会的激进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天主教在拉美被称为“穷人的优先选择”,在乌拉圭情况也是一样。当时,乌拉圭教会十分激进。20世纪60~70年代开展游击战的图帕马罗斯成员1985年被大赦前,很多人长时间住在蒙得维的亚的修道院中。

20世纪末,宗教在乌拉圭有回潮的趋势,形象的说法是“上帝正在回来”。1999~2003年乌拉圭出现了近5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经济危机。“由于经济危机,许多人正在面对他们从来未曾面对的贫困现实。他们开始寻找生活的意义。那些没有否认上帝存在的人正在寻找上帝。”他们认识到,“希望不在(现实)世界里,而在上帝那里”。[5]所以,经济危机把许多人引向上帝那里。这使得教堂数目及到教堂做礼拜的人数大幅增加。1998年乌拉圭有教堂998座,2003年增加到1500座。同期,到教堂参加礼拜的人数增加了一倍,达到人口总数的5%。

尽管如此,宗教在乌拉圭的影响仍很小。当阿根廷红衣主教豪尔赫·贝尔格里奥(Jorge Bergoglio)被任命为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后,乌拉圭时任总统何塞·穆希卡没有出席他的任职典礼。穆希卡当时解释道,“自上个世纪以来,教会与国家分离。在这方面,乌拉圭与拉丁美洲其他国家不同。我们极其尊重宗教,民众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我们不是信徒”[6]

(二)主要宗教派别

1.天主教

尽管乌拉圭的世俗化程度很高,但天主教在该国仍占重要地位,不过其地位逐步下降。根据拉美晴雨表的数据,信仰天主教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0%下降到2013年的41%,但仍是信徒最多的宗教。[7]

神父与信徒的比例为1∶4000,高于拉美其他国家。不过,乌拉圭一半以上的神父住在首都。神父一年中到内陆的农村地区访问一次或两次。1958年蒙得维的亚大主教被升为红衣主教,当年11月安东尼奥·玛丽亚·巴尔比耶(Antonio María Barbier)被教皇约翰十三世任命为乌拉圭历史上第一个红衣主教。现任大主教丹尼尔·斯图拉(Daniel Sturla)是2014年被任命的。

蒙得维的亚大主教区下设9个主教教区。它们是佛罗里达、萨尔托、梅洛、圣何塞、米纳斯、塔夸伦博、梅塞德斯、卡内洛内斯和马尔多纳多。主教教区下面有205个教区,其中1/3分布在首都。

2.新教

第一所新教教堂建于19世纪中期。进入20世纪后新教发展很快。1960~1985年新教徒增长了60%(同期拉美的新教徒增长了500%)。根据2010年的调查,新教教徒占总人口的11%,新教牧师与信徒的比例很高,为1∶200。新教徒中约有一半的人周日到教堂做礼拜。新教的传教活动与国外的新教教派关系密切。在新教徒中,中产阶级和下层社会成员占多数。自第二次梵蒂冈会议(Second Vatican Council)后,天主教与新教的关系变得比较和谐。

新教有近25个不同的教派或派别。卫理公会(Iglesia Evangélica Metodista)建于1878年,是新教传统教派。信徒人数不断减少,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5000人降至1997年的1193人,主要以律师、医生和其他职业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瓦尔登斯福音派教会(Iglesia Evangélica Valdense)成立于1952年。耶稣复临派教会(Iglesia Adventista)成立于1901年,20世纪50~60年代发展很快。乌拉圭福音派教会联合会(Federación de Iglesias Evangélicas del Uruguay)成立于1956年,为新教教派组织,现有8个会员组织。

3.犹太教

乌拉圭犹太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大量涌入乌拉圭。乌拉圭犹太社区主要由德系犹太人组成。乌拉圭拥有南美洲第四大犹太人社区,仅次于阿根廷、巴西和智利。根据2015年的调查,犹太教徒约占人口的0.2%。几乎所有的犹太教徒都居住在首都蒙得维的亚。自1970年起,由于人口移出,犹太人社区规模不断缩小,犹太教徒人数也随之下降。

4.巴哈伊教(Baha’i)

巴哈伊教是伊朗巴哈欧拉(1817~1892)创立的一个独立宗教。主张世界上只有一个神,全人类同是一族,天下团结,构成一个全球性社会。该宗教在乌拉圭也有分支机构。第一个进入乌拉圭的信奉巴哈伊教的人是玛莎·根(Martha Root)。全国巴哈伊精神大会(National Spiritual Assembly of the Bahais)成立于1938年。1940年,第一个定居在那里的拓荒者是威尔弗里德·巴顿(Wilfrid Barton)。1942年,蒙得维的亚选举产生了当地第一个巴哈伊教精神领袖。2001年巴哈伊教徒分布在全国140个地方,约有4000人。

5.伊斯兰教

乌拉圭穆斯林人口不多,有900~1000人,占总人口的0.02%。[8]多数穆斯林居住在蒙得维的亚、阿蒂加斯和里韦拉等地。乌拉圭设有清真寺。三个伊斯兰中心都设在蒙得维的亚。

二 节日

(一)主要假日

乌拉圭的公共假日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公共假日,另一种是可变动的公共假日。固定公共假日如下。

1月1日:新年

1月6日:儿童节或主显节(纪念耶稣显灵的节日)/三王节

4月19日:33个爱国者登陆纪念日

5月1日:劳动节

5月18日:拉斯皮德拉斯战斗纪念日

6月19日:阿蒂加斯将军诞辰纪念日

7月18日:宪法日

8月25日:国家独立日

10月12日:萨兰迪战斗纪念日,也称种族日或美洲大陆发现日

11月2日:万圣节

12月8日:水祝福日

12月24日下午和25日:圣诞节

12月31日(下午):除夕日

另外,乌拉圭有些节日是不固定的,如狂欢节和圣周。

(二)主要节日介绍

1.狂欢节(carnival)

狂欢节是乌拉圭最重要的节日。它通常在2月中下旬,时间为复活节之前第7个星期三之前的周一和周二,共放假2天。但商铺通常会放假一周。

乌拉圭狂欢节虽然不如巴西狂欢节名气大,但蒙得维的亚狂欢节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狂欢节,历时一个半月。通常从1月的最后一周持续到3月的第一天,长短视天气而定。由于没有那么多外国游客,乌拉圭狂欢节主要是本地人参与和观看,不那么拥挤,费用也没有那么高。观看游行的座位价格大约为220比索(不到8美元),小剧场的票价也很便宜。一些街区的小剧场还会得到政府补贴,2美元就可获得一张票。

狂欢节必看活动有三项。一是2月初被称为“召唤节”的游行,游行持续两夜,是狂欢节最受关注的节目。二是小剧场表演,活动期间大街小巷及商业住宅区会搭建起露天表演舞台,表演舞台可以是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除非下雨,每天都有节目上演,而且小剧场表演的队伍每天都有变化,有些很棒。三是狂欢节行进表演,活动通常在1月下旬举行,有时活动中会充斥着大量广告横幅。

狂欢节期间,在蒙得维的亚,人们用各种颜色的旗子和彩灯装饰自己的家和夜晚的街道。哑剧演员和人们又唱又跳,走街串巷。在波西托斯的海边,有令人激动的鲜花大战,而俱乐部、旅馆和赌场则聚集了许多戴着面具表演探戈和桑巴舞的人。在很多街区的露天舞台上,有各式各样的滑稽表演,也有严肃的话剧演出。狂欢节的高潮是行进音乐和戏剧娱乐表演。表演者和音乐家在举行这个活动前,通常要花几个月的时间为此做准备。每个表演小组需按规定的街区进行表演。在狂欢节开始后的第一个星期五,在蒙得维的亚郊区的南街(Sur)和巴勒莫(Palermo)大街上举行“召唤节”游行。这是最具乌拉圭民族特色的节日活动。全国50多支“坎东韦”表演队在这里举行狂欢节游行。参加狂欢的人们在节奏感很强的黑人音乐伴奏下,尽情地欢跳。

2.圣周

从重要性来说,圣周是乌拉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圣周从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开始,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

圣周在乌拉圭已经没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了。20世纪初,乌拉圭在拉美国家中最早实现了政教分离,宗教影响较其他拉美国家要小得多。所以,圣周在乌拉圭又被称作“克里奥亚周”(Semana Criolla)或“本土周”,也称作“旅游周”。在这个节日里,观看高乔人技艺表演是最有吸引力的活动。其中最大和最具特色的活动是在蒙得维的亚的普拉多公园举行的为期一周的农村展。在这个节日里,对乌拉圭人来说没有比看高乔人驯马比赛和用索套套公牛更刺激的了。高乔人传统的套索是用皮革做成的一种绳子,在末端有一些很重的球,当准确地投掷到目标时,这个绳子就会套住动物的腿,并使它停下来。此外,还有唱歌比赛和舞蹈表演。民歌手在吉他的伴奏下,表演高乔人有关冒险或爱情的传统民谣。在这个活动中还有工艺品展览和销售等各种特色活动。

3.圣诞节

在乌拉圭,圣诞节的宗教色彩已经淡化,它被称作“家庭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串亲访友来庆祝。由于天气很热,很多家庭常在宽阔的海滩上举行野餐,或出门度假。

三 民俗

(一)服饰

乌拉圭人的服饰风格,与美国人有很大差别,与欧洲人有些相近,略显保守。男人衣着比较讲究,正式场合均着西装,打领带。颜色多以深色为主。妇女则穿款式保守一些的服装。在商务会见中,乌拉圭人的着装比较正式。学生一般穿校服上学。无论男女都很少戴帽子,但一种深蓝色的巴斯克式的贝雷帽比较常见。

(二)饮食

家庭生活对乌拉圭人很重要,他们把家看作港湾。因而,他们宁愿请朋友来家里喝茶、参加鸡尾酒会或舞会,也不愿带他们去俱乐部。

1.传统菜肴及膳食

乌拉圭人的食物以本国生产的肉、蔬菜、牛奶、鸡蛋和水果为主。乌拉圭人是“伟大的肉食主义者”,2013年各种肉类的人均年消费量达103千克,排世界第4位。2017年是第二个肉类消费峰值,人均年消费量为100.9千克。其中,牛肉消费最多,其次是羊肉、猪肉和禽肉。鱼和海鲜产品质量很好,种类也很多,但很少出现在乌拉圭人的餐桌上。淀粉类食物、奶及奶制品在人们的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烤肉或烧烤是最受欢迎、最具传统特色的膳食。烤肉通常在一种特殊的烤架上用木炭烤制。带皮烤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烤肉。做这种烤肉是将整头牛或羊(没有内脏)放在铁架上烤。做这种烤肉常常用肥肥的小母牛。野餐时吃烤肉是一件非常流行的事。吃烤肉时,面包和绿色沙拉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再喝些红酒,就更惬意了。

三明治:chivito是一种传统的、全国流行的三明治,它由切好的牛排、火腿、奶酪、鸡蛋和蛋黄酱制成;choripan,是在法式小面包里塞上烤香肠,这种香肠面包经常在吃烤肉前吃;另外还有奥运三明治和热狗卷裹辣香肠。

馅饼通常用牛肉末或奶酪作为馅料。加利西亚馅饼又称鱼馅饼,用金枪鱼、洋葱和青椒作为馅料。它的名字来源于把这种食物带到乌拉圭的西班牙加利西亚移民。

甜血肠(morcilla dulce)是一种略带甜味的血肠,之所以带甜味是因为在血肠里添加了葡萄干或核桃。

通心粉是乌拉圭人的日常食品。每月29日吃这道菜是乌拉圭人的一个传统,而且吃这道菜的时候通常会在盘子下面留下一枚硬币或一张钞票,期待生活更加富足。

乌拉圭“热狗”,是把法兰克福香肠夹在小圆面包里(也称为维也纳面包),然后涂上番茄酱、蛋黄酱,有时也涂芥末酱。

乌拉圭有一种很特别的比萨,字面意思是“按米出售的比萨”(pizza por metro),它与一般的比萨差不多,但它不是圆的,而是长方形的。这种比萨是在大的黏土烤炉里烤制的,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配料,按米出售。

油炸蛋糕,是把圆而平的面团过油炸,然后与甜乳酪一起吃。

杂烩是很多家庭常吃的菜。这道菜源于西班牙,是用肉与蔬菜、香肠、豆子等加上香料及其他调味料一起煮成的一道菜。

杂烩汤是一种类似杂烩的菜,但它的汤较多,是内陆地区最基本的食物。

肉丁菜饭是一种常见食物,它用肉、米、桃子、梨和葡萄干炖成。

肋骨炖土豆是用肋骨与洋葱、西红柿、土豆和调味料炖成的一种食品。

米兰饼是一种用牛肉或鸡肉做的饼。做法是将调好味道的薄牛肉饼或鸡肉饼,裹上面包屑和鸡蛋,放入油锅里炸,它类似于维也纳炸肉排。

鸡肉面是用鸡肉与面条煮在一起的食物。

复活节饼是一种蔬菜饼。做法是将菠菜或瑞士甜菜与葱头放入油里炸,然后,将油炸过的蔬菜与奶酪、鸡蛋、应季蔬菜混在一起,最后用软面团将它们上下包裹起来,做成像三明治那样的东西进行烘烤,直至外壳变得焦黄。

土豆饼是将土豆切成片或切成条,加入少量洋葱,放入油锅里一起炸,待土豆和洋葱熟了之后盛出捣碎,然后加入盐和鸡蛋,再放入油里炸。

肉饼就像牧羊人吃的馅饼,将切成末或小块的牛肉、青椒和鸡蛋包裹在土豆泥里。

当地最有特色的甜点是奶昔,味道非常好,可与布丁、烤薄饼、蛋糕一起吃,也可以单独吃。其他甜品还有:大米布丁;bizcochos,乌拉圭比较经典的甜点,主要在早餐或工作休息时食用;chajá,一种来自派桑杜省的海绵蛋糕,上面覆盖着鲜奶油和捣碎的蛋白酥皮,有时还会加几片桃子;小油条是一种圆筒状的油酥饼,裹着奶昔和糖霜一起吃;甜木瓜果冻可涂在面包上食用;flan是一种由牛奶、鸡蛋和糖制成的甜点,通常在上面撒上焦糖,有时还撒上奶昔;焦糖花生,带有一丝香草味;martín fierro,一片芝士配上一片木瓜果饯;ricardito,一种饼干,在上面撒上多种口味的蛋白酥皮。

随着美国快餐食品的大量流入,乌拉圭传统的饮食结构已发生了很多变化。

2.饮食习惯

乌拉圭人的早餐与欧洲人的早餐差不多。加牛奶的咖啡、面包或饼干是人们最基本的早餐食品。人们也常在面包或饼干上涂一些果酱或夹上奶酪一起吃。一些富裕的家庭还会吃些牛排或土豆。

对大多数人来说,午餐是最重要的,就餐时间为下午1:00至2:00。午餐一般为一个汤和一个以肉、土豆或米饭、蔬菜组成的菜,此外还有一盘沙拉和法式或意大利式的面包。甜点有奶油蛋糕、加果酱的奶酪、饼干或新鲜水果。有意思的是人们在说吃午餐时,除了用西班牙语“almuerzo”(午餐)这个词之外,还常常使用英语“lunch”(午餐)这个词。

乌拉圭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当下午4:00至5:30,人们在家或在咖啡店见朋友时,通常会喝茶或咖啡。当然他们也像英国人一样吃一些饼干、糕点等小点心之类的东西。

由于有了下午茶,乌拉圭人的晚餐通常21:00以后才吃,而且晚餐也不像午餐那么重要。午餐时所吃的汤和甜点等食品有时会省掉。在低收入家庭中,尽管他们在晚餐时会喝一些酒,但所吃的食品与早餐没有多大区别。条件较好的家庭,晚餐会比较丰盛,与午餐差不多。

对来蒙得维的亚旅游的游客来说,港口市场(Mercado del Puerto)是一个就餐的好地方。港口市场建于1868年,位于旧城的中心,蒙得维的亚就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现在是这个城市的金融中心。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酒吧和饭店,向旅游者提供最好的烤肉。人们在这里能品尝到地道的乌拉圭风味食品。

3.马黛茶及其他饮料

乌拉圭常见的饮料有马黛茶、可口可乐、苏打水等。其中,马黛茶是乌拉圭国饮,是该国文化的一部分。

马黛茶由草叶制成,这种草属冬青类植物,主要生长在阿根廷、巴拉圭、巴西等南美国家。这种草的叶子是从一种灌木上采摘下来的。人们将叶子和嫩枝放在火上烤,直到它们变得松脆,然后将其磨成粗粗的粉末。尽管它所含的咖啡因比茶叶和咖啡少,但它同样能使人提神,使人精神焕发。同时,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有利尿和扩张血管的功效。

饮用马黛茶可以追溯到前殖民时代的瓜拉尼文化。自17世纪以来,当茶文化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时,马黛茶开始在南美洲的南锥体地区传播。最初,马黛茶是孤独的牧牛人的伴侣。随着时间的推移,马黛茶来到城市。在乌拉圭以及阿根廷、巴拉圭和巴西,饮马黛茶已成为人们的日常。

喝马黛茶最好的方法是用一种印第安人称为马黛的圆形小罐泡茶,马黛茶也由此得名。使用热水瓶而不是水壶来冲泡马黛茶的习惯是乌拉圭人首创的。马黛茶用开水冲泡后,人们用一根长长的金属管子吸着喝。这根长管通常由发亮的银子做成。通常来说,男人喜欢喝微苦的马黛茶,而女人则喜欢喝加糖的茶。在牧场,人们起床后,在太阳出来之前喜欢静静地喝马黛茶,上午工作之后在11:00前后以及晚上一天工作结束后再喝两次茶。家庭聚会时共饮同一罐马黛茶是乌拉圭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1973~1985年军政府统治时期特别流行。这是家人及朋友相互忠诚的象征。人们会在马黛(圆形的小罐)或茶杯中装满茶叶,沏上开水后,插入一个金属管,传递着一个接一个地共饮同一罐或同一杯茶。

饮用马黛茶已成为乌拉圭人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该国有80%的人将自己描述为狂热的马黛茶饮者,平均每人每年消费9千克马黛茶。2013年马黛茶价格上涨,嗜马黛茶如命的穆希卡总统甚至将这种情况称为“一场灾难”。[9]

4.酒

格拉帕梅尔(Grappamiel)是乌拉圭的国酒,由酒精和蜂蜜制成。人们常喝的酒有葡萄酒、苦艾酒和啤酒。乌拉圭人喝酒很讲究,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如白酒、红酒或玫瑰红酒。

乌拉圭能生产很多很好的葡萄酒。塔纳特(Tannat)红葡萄酒是乌拉圭酿酒业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红葡萄酒。1870年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移民将塔纳特葡萄引入乌拉圭。目前乌拉圭是世界上生产这种葡萄最多的国家,超过了原产地——法国西南部的马迪兰(Madiran)和伊罗莱瓜伊(Irouléguy)。塔纳特红葡萄酒占乌拉圭葡萄酒产量的1/3。这种红葡萄酒色泽较深,口味芳香,很适合在吃牛肉和其他红肉时饮用。此外,乌拉圭还生产最好的法国系列葡萄酒,如赤霞珠、梅鹿辄等红葡萄酒以及霞多丽和长相思等白葡萄酒。

乌拉圭适宜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中的气候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为葡萄酒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每年,乌拉圭的葡萄酒都能在国际酒类评比中获奖。1999年成立的乌拉圭葡萄酒出口商协会(Asociación de Bodegas Exportadoras de Vinos Finos de Uruguay)在开拓葡萄酒出口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被称为“克莱里科”(Clericó,由白葡萄酒与果汁混合而成)和“一半一半”(medio y medio,由一半汽水与一半白葡萄酒组成)的酒在乌拉圭也很流行。

(三)礼仪和禁忌

乌拉圭的许多礼仪与拉美其他国家有很多相同之处。

在称呼方面,乌拉圭人见面时通常称对方为先生或夫人(或太太),对未婚青年男女可称少爷或小姐。较熟悉的人之间常用名字而不是姓氏称呼。一般来讲,人们通常把姓氏放在中间,姓前面是名字,姓后面是母亲的姓氏。例如,Manuel Cordero Pérez,最前面的Manuel是名,中间的Cordero是父姓,后面的Pérez则是母姓。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应称他为Cordero先生。女子结婚后通常把母姓和父姓去掉,加上丈夫的姓,并称某某太太。如果她离了婚,则恢复父姓。当有人因为公务询问名字时,男子通常会给出他的姓,已婚女子则要给出她原来的父姓或丈夫的姓。在正式场合,人们常用行政职务或学术职务称呼对方,如“总统先生”“博士先生”等。

男子之间通常以握手来打招呼或道别。如果两个男子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面,或一个朋友想对另一个朋友表示祝贺或对一个朋友家人的死亡表示安慰,男子之间也会相互拥抱。当男子遇到熟知的女子,或两个女子相见时,他们会在脸颊上轻吻一下,或轻轻地碰一下面颊。一般来说,乌拉圭男子不吻女人的手。不过,许多有欧洲文化背景的绅士仍沿袭着这个习惯。

乌拉圭人在约会或参加活动时不太守时。客人通常会在主人规定的时间内再晚半个小时左右到达。当一个人或一对夫妇应邀吃晚餐或鸡尾酒自助晚餐时,应将花送到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家里,而且花要在聚会开始前几个小时送达。这种礼节对一个高贵的客人来讲尤其重要。乌拉圭人的晚餐时间大都在21:00以后,一般正式宴会多在午夜才结束。人们在聚会时,谈论的话题主要是家庭、时事、天气及体育运动,其中谈论最多的还是足球,最好不要谈论政治。

婚礼的礼节在程序上与美国大不相同。婚礼请柬应在婚礼举行前15~20天送出。新郎、新娘的家人或亲戚收到的请柬是粉色的,这意味着他们在举行仪式时将坐在前排。其他请柬则是白色的。如果一个客人被邀请参加婚礼后的招待会,他将在装有请柬的信封里找到一个小卡片。尽管婚礼的世俗仪式是必要的,但一对即将结婚的男女在新郎家由神父举行例行的宗教仪式也是很常见的事。新郎将订婚戒指戴在新娘的右手。结婚后,她将订婚戒指戴在左手上。

在拉美许多国家,人们通常庆祝圣徒节。但在乌拉圭,人们多以庆祝生日为主。在生日那天,人们一般会在家里或晚会上招待亲朋好友。一些人还会在当地报纸的公告栏中发布一个消息。即使一个人在报纸上得知朋友的生日,他也不会去参加朋友的生日庆祝活动,除非他收到邀请函。在参加亲朋好友的生日晚会时,可以鲜花和糖果作为礼物。

在乌拉圭,葬礼的宗教色彩相对于拉美其他国家较淡。穿祭服的神父很少到葬礼上来。当一个朋友的家人死亡时,人们一般在葬礼那天到朋友家为死者送别。葬礼通常在人死后20~24小时举行,大多在家里举行。为死者送别之后,灵柩由马车拉着送到墓地。守卫灵柩的工作由男人承担,偶尔也会有女人这么做。如果逝世的人不是亲密朋友,人们也可以向死者家属寄一张慰问卡,不到家里为死者做最后送别。

与西方大多数国家一样,乌拉圭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忌讳的颜色为青色,青色被看作是一种令人懊丧或倒霉的颜色。

(四)婚姻及家庭生活

家庭对乌拉圭人很重要,“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是,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乌拉圭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三种趋势值得关注:一是单人家庭急剧增加;二是单亲家庭增加;三是大家庭显著减少(见表1-6)。

表1-6 1963~2011年乌拉圭家庭结构变迁

较拉美其他国家来说,乌拉圭每个家庭生育的孩子要少得多。其原因是中产阶级希望少生孩子,以便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在农村地区,家庭人口较多,生育率也较高。然而,在农村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例有些失衡,主要是妇女更容易进入城市找到工作,如家政服务之类的工作。在农村地区,家庭不是很稳定,未经法律批准的婚姻和非法婚姻很普遍,但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平等权利。堕胎为非法。不过,自1984年起主张堕胎合法化的呼声很高,议会就这个问题展开过多次辩论。2002年12月10日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合法堕胎的《捍卫生殖健康》(Defensa de la Salud Reproductiva)法案,但2004年5月20日此法案只差三票未获得参议院通过。2004年10月巴斯克斯当选总统后,广泛阵线(Frente Amplio)的一些派别,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妇女组织积极推动堕胎合法化。2005年1月,50个妇女组织发表一封公开信,要求巴斯克斯支持堕胎合法化,但巴斯克斯公开表示反对。目前,拉美国家中只有古巴实施堕胎合法化。

1927年强制性的世俗婚姻仪式被修改,新娘不再保证必须服从,但双方必须发誓要相互尊重。妇女婚后仍保持自己姓氏的做法越来越普遍。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离婚率逐渐提高。1915年离婚率仅有万分之一,1985年提高到千分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同居但不结婚,他们是生活伴侣,而不是配偶。由于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乌拉圭人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那么隆重地举行婚礼。

20世纪初,乌拉圭传统的父权制被打破。因此,在法律权利及社会习俗方面,乌拉圭的妇女解放走在拉美国家前列。早在1907年,乌拉圭就允许遭受丈夫虐待的妇女离婚,1912年进一步允许妇女可以不必说明特殊原因而提出离婚。1918年已开始允许已婚妇女在银行开立单独的资金账户。20世纪初,妇女开始享有与男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1938年妇女第一次被允许参加全国大选。在就业方面,20世纪60年代有1/4的成年妇女外出工作。到1985年,蒙得维的亚有45%的妇女外出就业。2003年,妇女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近一半。

虽然乌拉圭的妇女解放起步较早,但家庭内的性别歧视仍普遍存在。家务劳动更多地由妇女而不是男人承担,这种情况在农村更为严重。在家庭内,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也比较普遍,被认为是仅次于盗窃的最常见的犯罪。妇女被家暴致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据拉美经委会拉丁美洲性别平等观察(Observatorio de Igualdad de Género en América Latina de la CEPAL)的数据,2014年乌拉圭“妇女被伴侣或前亲密伴侣杀害”的人数达24人,死亡率为0.0132‰,在南美国家中排第1位。[10]2002年7月,乌拉圭颁布了《反家庭暴力法》(Ley sobre Violencia Doméstica,第17514号法律),根据该法设立的全国打击家庭暴力咨询委员会(Consejo Nacional Consultivo de Lucha contra la Violencia Doméstica)制定了反对家庭暴力的2007~2013年第一个国家计划(I Plan Nacional)。2012年根据该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现的法律、体制、程序和其他方面的漏洞,政府又制定了《国家安全与共存战略》(Estrategia Nacional para la Seguridad y la Convivencia),针对家庭暴力问题的预防、根除和制裁机制制定了15项措施。然而,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并没有太大的改观。据内政部统计,2016年因家暴死亡的妇女高达30人。

在乌拉圭,象征性的亲属关系仍普遍保持着。当婴儿洗礼之后,人们会在当地社区的精英中寻找一个人做他的教父。为孩子找教父这种做法,目的是为孩子以后的生活提供一种可以利用的“关系”。它为农村精英与从属阶级之间的互动建立了一种重要的联系。孩子可以从教父那里得到就业或经济上的某种帮助,孩子则要对教父表示忠诚。

乌拉圭的孩子特别是女孩享有比拉美其他国家同龄人更多的自由。他们很少要人陪伴。尽管年轻人的独立性比较强,但乌拉圭的家庭关系仍很密切。孩子们在30岁之前,甚至他们结了婚通常还会住在家里。年轻人选择住在家里,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因为,对于许多年轻夫妇来说,负担住房开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