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的起点,以北魏的建立为标志。北魏的建国历程,与十六国的慕容燕、姚秦、赫连夏等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且燕、秦、夏诸国又与刘宋发生过战争。故而,我们讲述这段悠远的历史,还要从慕容氏说起。
一、由弱到强的前燕帝国
鲜卑据说是东胡的后裔。三国末期,鲜卑轲比能部的后代,在曹魏的不断打压下,经历了由强到弱、由合到分的过程。到了慕容廆时代,因为其杰出的个人能力,慕容部突然发达了。
鲜卑人在汉末三国时期分布得很广泛,东到辽东,西至河陇,北至大漠,南至燕代,匈奴故地几乎全成了鲜卑的天下,其主体力量则是位于代北至辽东的三部鲜卑: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
三部之中,慕容部实力最为弱小,蜷居于辽西。宇文部、段部都与慕容部有怨,经常出兵攻伐,慕容部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
285年,年方十六岁的慕容廆被立为慕容部之主。慕容廆身形魁伟,姿容俊美,天生的一副领袖气质,西晋重臣张华曾经见过慕容廆,赞叹他是“命世之器”。
慕容廆即位后想率众攻伐宇文部,但因遭到西晋的制止,慕容廆怒而进攻晋朝的辽西地区,还把东部的夫余国灭掉了。慕容部一系列不轨行为引起西晋的警觉,双方从以往的藩属关系变为敌对关系,再加上宇文部和段部一直虎视眈眈,慕容廆的处境越发险恶。
雪上加霜的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慕容廆与其庶兄慕容吐谷浑为争夺牧马场而发生内斗,吐谷浑一气之下率本部七百户远走河西,开创了河西鲜卑一部。后来,吐谷浑所部后人与当地羌人融合,形成了另一个强大的部族——吐谷浑。
经历了连番打击,慕容廆迅速认清了形势,他不敢再和西晋对抗,于289年向晋朝上表请降,西晋也投桃报李,封慕容廆为鲜卑都督。慕容廆还向宇文部和段部示好,“卑辞厚币”,逐步改善了连年征战的不利处境。
到了294年,慕容廆再率其部众向棘城(在今辽宁北票市境内)迁徙,并在那里开始了固定的农耕生活。慕容部从此开始了经济基础层面的汉化进程,这无疑使其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周边的部族。
随着慕容部的社会经济基础向农业社会转变,社会体制和政治制度也迅速汉化,加上慕容部采取的尊服西晋天子的政治策略,使辽西附近的汉人纷纷前往归附。慕容部俨然成为一个微缩版的汉制王朝。
形势就这样慢慢发生着转变。慕容部的力量后来居上,先后超越了段部和宇文部。307年,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隐然跃居于三部之首。
西晋灭亡后,慕容廆继续称臣于东晋。但因其崛起过快,晋朝残留在北方的平州刺史崔毖唯恐其有异心,于是勾连宇文部、段部和高句丽三家,合兵围攻慕容廆于棘城。结果,因为三家各怀鬼胎,慕容廆又连施反间计,段部和高句丽都撤围而去,宇文部独自进攻慕容部。慕容廆与其子慕容翰分驻两城,内外夹击,大破宇文部,兼并其部众十余万人。崔毖的部众也被慕容部击溃,晋室在辽东地区最后的军事力量被彻底消灭。
慕容廆因为实力不断扩大而有了称王的想法。他两次向东晋太尉陶侃写信,劝他北伐后赵,还想让他向东晋建议封自己为燕王。但东晋一直不肯松口,只承认他对辽东的控制权,而不封王。333年慕容廆去世,世子慕容皝继位,成为慕容部新的掌门人。
337年十月,慕容皝在平定慕容仁的叛乱后,在一众汉臣的建议下,自立为燕王。封弈、韩寿、裴开、阳鹜等众多汉臣被正式任命为燕国官员。这一政权史称前燕,系慕容部建立的一系列燕国中的第一个。它虽未得到晋朝的承认,但其王朝实体已然形成,已不需要晋朝赋权了。
此后,慕容皝先是与后赵联手,消灭了多年宿敌段部鲜卑,将其部众瓜分吞并。前燕的势力范围进入幽州,开始与后赵相接。两家都不是省油的灯,石虎发动两次对前燕的进攻,第一次甚至打到燕都棘城,慕容皝一度要逃回辽东,在国相封弈、将军慕舆根等人的坚持下才反败为胜。第二次石虎又发大军,仍然无功而返。慕容皝缓过劲儿后陆续出兵进攻后赵,同样因为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燕赵相持,从此成为死敌。
二、汉化与人才爆发
如果后赵一直保持稳定,那么慕容氏的前燕或许永远也进入不了中原。但天道无常,石虎死后,后赵发生冉闵屠胡事件,庞大的后赵帝国一夜崩溃,慕容氏趁机杀进河北。
当时慕容皝已经去世,其子慕容俊即位。慕容俊任命慕容恪、慕容评、阳鹜为主要辅臣,又重用五弟慕容垂,经过连续艰苦的战争,消灭了后赵和冉魏的残余势力,吞并了后赵的东半部分。
352年,自恃强盛的慕容俊放弃了祖、父两代的奉晋政策,宣布即位为皇帝,迁都于邺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郊),正式与东晋分庭抗礼。回顾自285年以来慕容部的艰苦创业,真可谓险象环生,一路荆棘。慕容廆、慕容皝父子都是不世出的英杰,慕容部之所以能在强敌环伺之下逐步发展壮大,正是靠着慕容廆父子的汉化决策。
所谓汉化,并不是单纯地衡量慕容部与汉人的亲密度。在当时实行汉化政策,有着强烈的实用目的。
永嘉之乱时,中原被胡族占领,汉人四处流徙,一大批人跟着晋元帝去了江东,又有一批躲到凉州依附前凉。但河北、河东(今山西省南部)的汉人却始终四处流浪,居无定所,而这两个地方,又是北方盛产士族的地区。刘汉、石赵政权,虽然其君主有一定汉化思想,但其国家体制都是以胡人为主,胡汉分治政策不仅让汉人在感情上无法认同,政治上也没有出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慕容氏在辽东一隅实行彻底的汉化政策,必然吸引大量汉人士族投奔。而汉人士族的参与,让慕容部的政治体制更加完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农业化的生产方式,又让慕容部部民与土地形成了稳定的结合关系,对部民的控制更加稳固有力。
依靠汉化而取得成功,这是慕容部迥异于刘汉、石赵以及宇文部、段部乃至拓跋部的地方。
而汉化为慕容氏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
从慕容廆时代,慕容氏就放开胸襟,让诸子弟学习汉化知识,系统的教育让慕容氏迅速进入人才爆发期。
慕容廆的儿子中,世子慕容皝儒学修为极为深厚。他受业于汉人经学大师刘赞,尚经学,善天文,在位时扩大了学校规模,还亲自到学校讲课,这又比石勒只会办学更进一步。
文化水平当然不是衡量部族首领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会不会写文章、懂不懂经学,对统治部族也不是必要条件,但深厚的汉化功底,对于提高治理水平、促进部族统治秩序正规化,却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除了慕容皩,慕容廆的诸子中尚有慕容翰、慕容仁、慕容昭等人,都是杰出的将才。特别是慕容翰,长期统兵作战,在与宇文部、段部鲜卑的作战中不落下风,还以极为宏阔的眼界,为前燕制定了定辽东、下中原的战略决策。
慕容皝的儿子中英才更多。第四子慕容恪文武全才,在慕容皝死后,实际上挑起了慕容部的大梁,率军东征西讨,帮助慕容部取得了许多关键的胜利。
慕容恪最令人称道的,是他谦和的态度和令人称道的政治品德。慕容俊即位后,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对其他有本事的兄弟都有猜防之心,其五弟慕容垂受到他的排挤打压即为明证。但慕容恪的品德,使他免于被慕容俊猜忌,甚至在慕容俊去世后,慕容暐主少国疑,慕容评才劣嫉贤,慕容恪仍能凭借其贤明,以一己之力震慑住了邪气,为前燕保持了七年的政治稳定。慕容恪这种良好的品德,在胡族中是非常少见的。
慕容恪的两个弟弟,慕容垂和慕容德,也都是当世最为杰出的人才。这两人在后面另有专章叙述,此处就不多讲了。
纵观前燕的崛起历程,并没有打过什么决定国运的战争,胜势是从一场场小仗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一个部族打一两次胜仗不足为奇,但是经年累月甚至长达数十年都能保持极高的胜率,这就能看出部族的底蕴了。慕容部正是靠着底蕴,在漫长的命运拉力赛中,跑赢了周围的民族。
三、胡族的顽症——穷兵黩武
前燕帝国进入中原后,主要统治范围是辽西、河东、河北、山东,以及河南、淮北的部分区域,国力相对来说要强于同时崛起的前秦。
但前燕最具战斗力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慕容俊自352年称帝,到360年去世,一直忙于攻占、消化后赵的地盘,同时与东晋的北伐军打了两仗。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前燕扩张的势头减缓了:一方面地盘扩大,各主要军镇的留守兵力大大分散了前燕的机动兵力;另一方面,由于前燕从慕容皝时代就一直打仗,打了几十年,军队过于疲劳,无力再进行远距离的扩张。
虽然慕容俊在境内实行严格的扩户,企图凑齐一百五十万人的军队,以消灭前秦,但这件事还没有成功——其实也根本不可能成功,慕容俊就去世了。
慕容暐即位后的数年中,与东晋一直争夺河南。369年,桓温发动北伐,大军直入枋头(今河南浚县),几乎将前燕统治集团吓得逃回龙城(今辽宁朝阳)避难。
为何短短几年,前燕就一弱如斯?
事实上,慕容部之所以能战胜后赵,底子全是慕容廆、慕容皝时代打下来的,自285年至348年,六十余年的生聚教训,才积聚了足以和中原强敌抗衡的实力。350年至367年,长达十七年连续不断的战争,使慕容部不堪重负。慕容俊在位时期,鲜少见到鼓励农桑、扩大生产的记载,国家经济已积重难返,而慕容燕仍如上紧了发条的机器怪兽,不把所有的能量消耗完是不会止步的。
这大概是崛起时代的胡族文明的通病,而等到他们悔过的那一天,一切都晚了。
慕容氏开创了第一个帝国时代,但很快就见到了夕阳晚景。370年,前燕被前秦灭亡,慕容氏自皇帝以下的王公贵族悉数被俘至长安。
然而上天似乎格外眷顾慕容氏这个部族,希望的种子还在,那位胸怀故国的慕容垂,身处龙潭虎穴,却还抱着希望,一直苦苦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