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慕容垂陨落:参合陂下的迟暮英雄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慕容氏系列燕国中后燕的开创者。

这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他的传奇人生经历,见证了慕容部从辉煌到衰落的过程。如果说非要为慕容部找一位代表人物,那么毫无疑问,非慕容垂莫属。

一、丧家之犬

慕容垂是慕容皝第五子,是一位雄武过人、天资过人的英雄人物。慕容皝对他尤为喜爱,甚至超过世子慕容俊。由此,慕容俊对慕容垂极为嫉恨。慕容俊即位后,慕容垂虽被封为吴王,但慕容俊对其不理不睬。后赵爆发冉闵之乱时,形势已非常明朗,慕容垂向慕容俊建议出兵伐赵,但慕容俊却有意拒绝。及至大将慕舆根再以同样的建议进谏,慕容俊才同意出兵。说白了,就是要冷落慕容垂一下。

人在矮檐下,只好低头。慕容垂虽怀命世之才,在前燕的权力版图中却一直处于边缘地带。虽然他与慕容恪无法相提并论,但纵然是才能一般的慕容评,地位也大大高于慕容垂。慕容俊临崩前遗命慕容恪、慕容评、阳鹜辅政,慕容垂又被摒弃。

这一切,慕容垂都默默地忍受了。

369年,晋军在桓温率领下又一次北伐前燕。前燕军队屡屡战败,晋军前锋杀到枋头,距离邺城不足二百里。慕容暐惶惧不已,企图奔还龙城避难。

国难思良将,慕容垂挺身而出。他劝慕容暐坚守邺城以安众心,自告奋勇领兵拒敌。慕容暐于情急之下,也不管什么猜忌不猜忌了,命慕容垂率师出击。

双方大战于枋头。慕容垂掐准晋军补给线过长、同时水路不畅的命门,以小胜挫其锐,以持久战制其弊。桓温进无可进,求战不得,粮荒日甚一日,及至粮尽,无奈退兵。慕容垂率骑兵尾追七百里,在襄邑(今河南睢县)大破桓温,击溃晋军主力。

这场仗打得扬眉吐气,既让前燕转危为安,也为慕容垂正了名。然而彼时前燕政局已被慕容评把持,此人嫉贤妒能,不仅不给慕容垂应有的肯定,反而与太后可足浑氏合谋诛杀慕容垂。有人建议慕容垂先下手为强诛杀奸佞,但慕容垂不愿自相残杀。其子慕容令建议不如出奔避祸于燕旧都龙城,于是慕容垂便找了个借口北上。孰料刚到邯郸,素来不受慕容垂喜爱的儿子慕容麟逃回邺城告密,慕容评于是派兵追击慕容垂一行。

此时再回龙城,无异于自陷死地,慕容垂索性决定逃奔前秦。

前秦与前燕互相攻伐多年,慕容垂或许并没指望在前秦能有什么好果子吃。空怀济世安邦之才,却弄得有国难投、有家难奔,还要在敌国委身苟活,上天对慕容垂的不公,确实太多了。

好在前秦天王苻坚颇有兼纳天下的胸怀,虽然秦相王猛屡次劝苻坚要除掉慕容垂以绝后患,毕竟秦燕处于敌对状态,但苻坚不为所动,封慕容垂为冠军将军。

370年,蓄力已久的前秦趁前燕慕容评乱政,发兵进攻前燕,王猛率军连克前燕河东重镇,攻陷晋阳城。慕容暐遣慕容评亲率四十万大军救援河东。前燕兵多,前秦兵少,双方对峙于潞川。

如果前燕主帅是慕容垂,那么这场仗前燕赢面相当大。王猛虽然也是不世出的人才,但在军事指挥方面,恐怕尚逊于慕容垂。

然而历史不容假设,前燕主帅慕容评眼界才识过于低劣,对行军打仗缺乏基本的敬畏。他在大局掌控上全无对策,不知道分兵牵制诸部秦军,也没有一鼓作气击溃当面之敌,只会完全被动地招架秦军的攻势,从战略层面就先输一招。

尤其令人气愤的是,慕容评贪婪无比,竟然把主意打到正在舍生忘死战斗的士兵身上。他把驻军之处的山木和水源都管控起来,士兵打柴和汲水都要掏钱来买。慕容评从中获得暴利,士兵们怨声载道,失去了斗志。

王猛抓住机会与燕军决战,士气萎靡的前燕军大败,被歼五万余人。此后苻坚又增兵十万助战,前燕再无招架之力,邺城失守,全局崩溃,自皇帝慕容暐以下王公大臣悉数被俘。苻坚迁鲜卑贵族四万余户于关中,将前燕的统治力量连根拔起。

二、不放弃就有希望

亡国奴从来都是屈辱的。

虽然慕容暐等人都被苻坚授予官职,但慕容氏全都成了苻坚任意处置的战利品。慕容氏清河公主被苻坚纳为妃,长相俊美的慕容冲(燕帝慕容暐之弟)也被苻坚召为男宠。慕容垂也没有幸免,他的妻子段氏因为颇有姿色,也被苻坚霸占。

这些窝囊气,要么忍受,要么奋起反抗,但慕容垂根本无从反抗。慕容氏亲族和旧燕大臣,都把慕容垂视作复兴大燕的希望所在,慕容垂心里有数,但不作声。

苻坚灭前燕之后,把下一个目标对准了东晋。淝水之战爆发前的数年中,前秦大军不断南下进攻东晋南阳、襄阳、淮北等地,慕容暐、慕容垂、慕容越等人都率军征战。慕容垂摧城拔寨,在东晋荆汉战线屡建奇功,因此也更得苻坚的信任。

383年,淝水之战爆发,苻坚大败,仅以千余骑兵逃至当时在漳口(今湖北当阳)的慕容垂军中。不少前燕旧臣和慕容氏亲族都劝慕容垂杀苻坚起事。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苻坚一败,军心大衰,加之东晋乘胜反攻,羌人、丁零、乌桓等异族蠢蠢欲动,前秦乃是破鼓任人捶之势。但慕容垂感念当年苻坚收留之恩,不忍杀之,反而把手中兵权拱手交还。

君子不乘人之危。慕容垂此时的表现,光明磊落,令后人称道。

不以怨报德,不代表慕容垂忘了家国之恨。公是公,私是私。慕容垂借口到关东震慑反侧,率亲族子弟开赴前燕故境,准备放开手脚,大干光复之业。

慕容氏亲族子弟和前燕旧臣纷纷来投,丁零、乌桓等部族也主动投附慕容垂,其部众很快扩充至二十万。384年正月,慕容垂自称燕王,分拜诸将臣僚,燕国宣告恢复。

慕容垂先率兵拿下洛阳,考虑到与长安太近,又四面受敌,于是调头围攻邺城。之前苻坚灭燕之后,派儿子苻丕率重兵镇守燕都邺城。慕容垂反复强攻不能得手,于是筑墙围困邺城。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农也召集了十余万兵马,在河北前燕故地攻城略地。苻丕两面受敌,派大将石越率兵北击慕容农,结果被声势浩大的燕军击败,石越被斩首。

此后的战争形势异常烦琐复杂,苻丕、慕容垂、丁零、东晋、高句丽、匈奴屠各部互相攻杀。值得一说的是苻丕,此人意志极为坚韧,虽然关中已经大乱,没有一兵一卒来援,他仍坚守不退。甚至慕容垂撤开西面之围,答应放他回关中,他仍然坚持不走。

慕容垂围困邺城一年之久仍不能攻下,只好撤围北上。在此期间,丁零部与慕容氏反目,经过惨烈厮杀被消灭。

东晋大将刘牢之率师北伐,苻丕向晋军求援共同攻击慕容垂。

此时北方乱局已成。依苻丕之计,应当与东晋联手,稳定邺城以南的形势,逐步将慕容垂的势力向北压缩,绝不能孤注一掷,与慕容垂决战。但刘牢之挟屡胜之威,根本不把慕容垂放在眼里,甚至想先灭慕容后吞邺城,立一石二鸟之功。结果慕容垂连续退却,行骄兵之策,在五桥泽设伏击败晋军,刘牢之仅以身免。

慕容垂并不恋战,掉头北上,攻略冀州(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区)、中山(今河北定州)、信都(今河北邢台市信都区),并收复龙城、辽东、玄菟等慕容氏故地,在中山建都。385年八月,困守邺城的苻丕得知关中已然大乱,无奈之下只好弃城西走。随着旧都的收复及前秦势力在河北彻底消失,慕容垂于386年正月即位称帝。为区别于慕容俊的前燕,其国史称后燕。

是年,慕容垂六十一岁。

成功虽然来得晚了些,但终于没有错过。

三、极盛与隐忧

慕容垂建国后,敌对势力还有很多。翟辽统领的丁零部族时降时叛,甚至还在滑台一带建立了政权。慕容泓、慕容冲、慕容永相继率领在关中的慕容鲜卑起事,最后在河东南部建立了西燕政权。匈奴余部也在河东北部不断闹事,更有拓跋鲜卑在代北不断恢复部族势力。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雄才大略,成为代北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慕容垂采取先南后北、由东向西的策略,先击灭了盘踞在河北南部的丁零翟魏政权,而后不断发兵进攻山东与河南,将山东半岛收入囊中,基本上恢复了前燕的旧疆。此时,后燕的势力达到极盛。

必须承认,慕容鲜卑之所以能完成复兴,与慕容垂出众的个人能力是分不开的。同等条件下,如果由前燕故主慕容暐,或者慕容泓、慕容冲、慕容永之流来当领袖,或许能不同程度地恢复旧疆,但绝无可能把前燕全部疆土恢复,整个慕容部中,没有任何人具备慕容垂出众的军事水平和坚韧意志。

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后燕此时只是达到了军事上的极盛。任何一个国家,绝不能仅靠军事胜利来维持运转。

前燕因穷兵黩武而亡,那么后燕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慕容垂的当务之急,是迅速将战时状态调整到和平状态。和平状态包括哪些呢?大体而言,主要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权力分配秩序、稳定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相对缓和的内外矛盾。

当然,和平状态不仅这些,上述诸项仅是国家稳定的最主要指标。但可惜的是,慕容垂在这方面用力不够。帝国的隐忧,慢慢凸显出来。

慕容垂最大的隐患在政治制度和权力分配方面。后燕的政治制度全面承袭前燕,事实上这也是诸胡入主中原后的通行做法,胡人没有自行创立新制度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建设制度,因而大多抄袭魏晋制度。

慕容氏本族没有杰出的政治人物来维持和修补抄袭来的制度,能做这件事的是汉族士人。慕容垂的失误在于,他没有大量征辟汉人充实帝国,在这方面的胸襟和气魄,他远逊于其祖慕容廆。后燕的军政大权牢牢控制在慕容氏宗亲手中,特别是慕容垂的儿子们手中。在长期的征战中,慕容垂逐渐把各个大城的守备之责交给儿子,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战事基本结束之后,慕容氏诸子仍旧手握重权,政治运转仍旧处于简单粗暴的模式之下,导致后燕很难迅速恢复国力。

由此而来,衍生出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权力分配失序。

虽说慕容垂一称帝就立了慕容宝为太子,但这位宝贝太子并非储君的材料,于才于德都没有超出几个兄弟多少,甚至在军事才能方面,还弱于慕容农、慕容隆、慕容麟等人。

慕容垂为了增加慕容宝的分量,甚至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把“大单于”这个封号捡回来,加授给慕容宝。或许出于局面尚不安定的缘故,慕容垂并没有削夺慕容氏宗族的权力,这无疑为君权的代际传承埋下了隐患。

拓跋部复国后,拓跋珪正是看到后燕内政的严重问题,才有了攻而灭之的意图。

四、参合陂之败

后燕在北方的主要敌对势力是拓跋鲜卑。

拓跋部早年立代国,为前秦所灭,后拓跋珪复代国,其称帝后定国号为“魏”。慕容、拓跋两部早年是姻亲关系,慕容俊的一个女儿嫁给拓跋什翼健——拓跋珪的祖父,但及至后燕灭西燕,其势力范围拓展至河东、代北后,两家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慕容垂自恃实力强大,意欲威服拓跋部,使之成为后燕的藩属。但拓跋珪雄心远大,不甘为后燕所控制,他目睹后燕政局不稳,早就有心要与后燕一决雌雄。

395年,拓跋珪发兵进攻后燕,慕容垂随即兴兵伐魏,意欲一举消灭之,永绝后患。后燕国中并不是没有明白人。散骑常侍高湖看出后燕经过长期战争,需要休养生息,况且拓跋珪才略过人,与魏作战,不仅不能急速攻克,还会伤国本,因此极力劝阻伐魏行动。慕容垂出乎意料地大怒,罢了高湖的官,派太子慕容宝率军北征拓跋魏。

往年进攻西燕时,后燕国中就出现了士马疲敝的问题。有人建议慕容垂应暂缓军事行动,慕容垂也想接受,但因慕容永另立政权,对后燕法统形成严重挑战,而且系出同源,对慕容氏王公贵族存在一定吸引力,内部隐患比周边的部族政权大得多,因此慕容垂倾其全力消灭之。其实拓跋鲜卑远在域外,对后燕法统和国内政局并无多大影响,但慕容垂不顾连年战争造成的不良影响,希图逞于一掷,这显然是对军事、政治形势的重大误判。

慕容宝率兵八万进入代北,拓跋珪后退示弱。慕容宝本无什么军事上的见识,于是挥师向前,一步步深入拓跋部的腹地。拓跋珪一边率主力与燕军隔黄河对峙,一边分派陈留公拓跋虔率骑兵五万屯河东、东平公拓跋仪率骑兵五万屯河北、略阳公拓跋遵率骑兵七万截断燕军归路。同时,拓跋珪还擒捉后燕的信使,并散布流言说慕容垂已病死。慕容宝数月不知后方消息,心中疑惧。

拓跋珪持重不战,与燕军从八月对峙至十月,期间慕容宝的弟弟慕容麟的手下人发动兵变,企图拥立慕容麟为帝,虽然立即被平定,但此后军中人心更乱。慕容宝遂不顾军事上的大忌,在敌军正面轻易撤军。

也是天有凑巧,黄河突然封冻,拓跋珪见机不可失,精选二万骑兵,踏冰过河追袭燕军。慕容宝非常大意,派出去殿后的军队既没有足够的警惕心,也没有远出侦查。燕军到达参合陂解甲休息时,魏军突然追至,燕军来不及招架,当场崩溃,慕容宝仅以身免。拓跋珪下令将俘获的数万燕军全部坑杀。

后燕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慕容垂打破常规派太子亲征的做法,也被无情地打了脸。慕容垂之弟慕容德看到了慕容宝地位受损的长远危害,劝慕容垂一定要亲征拓跋魏,以挽回岌岌可危的形势。

慕容垂此时已是七旬老人,虽然威名尚在,但已患病在身,左右思量后,还是决定亲征拓跋魏。396年三月,慕容垂召集各军镇驻守军队,留弟弟慕容德守中山,慕容宝的世子慕容会守龙城,自率大军秘密出征。

行军作战靠的是对形势的判断,以及每一步行动的合理性。慕容垂深知拓跋部以骑兵见长,又料敌人感到燕军新败,防备松懈。他没有走大道,而是选择越山而进,直到靠近平城(今山西大同),才派出骑兵突袭。

拓跋虔仓促出战,被燕军击杀。拓跋珪忌惮慕容垂的威名,远远躲开不敢交战。慕容垂想要率军继续北进,然而前日他经过参合陂时,看到数万燕军残骸,气得病发呕血,此时病情愈加严重,无奈只好班师。燕军回至上谷沮阳(今河北怀来),慕容垂病亡。

慕容垂的人生是饱经磨难的,上天仿佛也嫉妒这位军事天才,不愿多给其展现的机会,然而只要让他抓住哪怕一丁点儿机会,他便能创造出炫目的奇迹。

慕容垂的人生也是圆满的,他突破了在旁人看来几乎不可能逾越的阻碍,从亡国到复国,从砧板之鱼,一跃为龙。

不必奢求他能解决所有问题。他如同慕容部一把锐利的剑,替部族刺开了压在慕容氏身上沉重的黑帷,为族人带来了光亮,而这光亮,需要所有人共同去维护,用生命去争取。

仅此而已!

慕容垂死后,因为继承人安排得不好,国内迅速出现了连锁反应。慕容宝虽然是太子,却没有处理好内部矛盾,家族发生内讧,其弟慕容麟,其子慕容会、慕容盛、慕容策都卷入皇位争夺战。拓跋珪发倾国之兵征伐后燕,未及一年,后燕主体区域分崩离析,至407年,后燕退缩至龙城的一脉被臣下推翻。慕容燕又转入了新一段历史的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