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临床药物及针灸进展
祖国中医中药治疗中风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深远的影响,数千年来在中医理论方面积累了深厚的临床经验。随着时间及科技的发展,中医中药及其制剂在治疗中风中应用广泛,针灸治疗对于中风后遗症更有着独特的疗效。
一、药物进展
(一)中药复方
近年来,临床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越来越多,组方原则也多种多样,但多以活血化瘀为根本。
1.活血通脑汤
周小华等运用活血通脑汤(含川芎、丹参、鸡血藤、赤芍、钩藤、路路通、地龙等)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84例,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9%,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的恢复、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一氧化氮指标的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别。
2.益气活血通络汤
卢灿辉以益气活血通络汤(含黄芪、葛根、丹参、田七、川芎、红花、鸡血藤、桂枝等)为治疗组,以胞磷胆碱加低分子右旋糖酐为对照组,观察了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活血通脉方
王振卿用活血通脉方辨证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213例,结果基本痊愈92例,显效63例,有效4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3.41%。且在改善血液流变学、降血脂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方面也有显著疗效。屈凤林等以活血通脉散为基本方结合辨证加味治疗脑梗死患者168例,结果愈显率为75.6%,总有效率为94.64%。
4.梗塞通方
秦泗明等运用自拟梗塞通方,黄芪60g,丹参30g,川芎、葛根各20g,人参、红花、广三七、地龙、穿山甲各10g,水蛭6g。高血压加钩藤、夏枯草各30g;高血脂加何首乌、决明子各20g;肢体麻木加鸡血藤、白蒺藜各20g;语言不利加石菖蒲、郁金各10g;口眼歪斜加僵蚕、全蝎各10g,蜈蚣1条;头晕痛加天麻、菊花各10g;痰湿偏盛加半夏、胆南星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10日为1个疗程。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痊愈18例,显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5.天麻钩藤饮
荆鸿雁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优于对照组的70.0%(P < 0.05)。
6.镇肝熄风汤
应晓茜用镇肝熄风汤并与西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1例,疗程结束后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2.92%与55.0%,有效率分别为92.68%与77.5%。结果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7.活血利水通脉饮
崔向宁等用活血利水通脉饮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结果总有效率达78.95%。
8.半夏白术天麻汤
陈永炎将156例风痰阻络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3%,对照组84.62%;观察组在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
9.星蒌承气汤
王中杰观察星蒌承气汤对痰热腑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照组80例予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剂等治疗,治疗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星蒌承气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6%,对照组69.7%(P < 0.05)。
10.补阳还五汤
谢渊将58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82.76%(P < 0.05)。杜正进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选取9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加用补阳还五汤。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
(二)常用中药注射液治疗
为了适应临床需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研制具有高效、速效、简便的新剂型,已是大势所趋。近些年来,一大批中药注射剂的相继问世并投入临床,为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有益的途径。
1.刺五加注射液
武艳英等用刺五加静脉点滴治疗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两组均为静滴,每日1次,14日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及各型治愈率间未见统计学差异,说明刺五加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并认为其机制可能是与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激功能有关。薛清平用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患者,结果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33例,进步39例,无变化6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91.0%。
2.灯盏花素注射液
黄少敏等观察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发现灯盏花素注射液具有降低脑血管阻力、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作用,从而增加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障碍,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3.血塞通注射液
研究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 -6(interleukin 6,IL-6)水平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苷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证实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脑梗死后TNF-α、IL-6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功能恢复。夏利霞等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48例,总有效率达86.9%。
4.水蛭注射液
梁健芬等采用水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82.22%,且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值、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清SOD活性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提示水蛭注射液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强SOD活性对急性脑梗死起治疗作用。
5.银杏叶注射液
冯彦敏等使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以川芎嗪注射液为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6.葛根素注射液
张世民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2.5%。
7.黄芪注射液
马玉兰等将5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黄芪注射液加川芎嗪治疗组30例,川芎嗪对照组22例,结果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7.3%,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张世民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2.5%。
8.丹红注射液
吴刚等将1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曲克芦丁治疗,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证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中风疗效显著。
9.川芎嗪注射液
赵大伟等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6例,治愈12例,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90.91%,疗效显著,证明盐酸川芎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营养并修复神经等多种功效。
10.疏血通注射液
夏友华等将进展型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11.红花注射液
吴忠杰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总有效率为91.23%,表明红花注射液具有抗凝、抗栓、抗自由基损伤、降低血液黏度、促纤溶之功效。
(三)中成药治疗
通过临床验证,某些中成药对脑梗死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1.步长脑心通
朱仁祥等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48例,对照组42例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和77.3%,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
2.栓塞通胶囊
李来秀等观察栓塞通胶囊对10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以肌力和神经系统恢复为观察指标,结果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
3.血塞通软胶囊
吴琼粉等运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疗效显著。
4.心脑舒通胶囊
刘志坚运用心脑舒通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
5.灯盏生脉胶囊
曹晓岚等将64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灯盏生脉胶囊,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均疗效显著。
6.偏瘫复原丸
偏瘫复原丸中既有祛风化痰之药,又有补益肝肾之品,故无论是气虚血瘀,还是肝肾不足,风痰上扰的中风皆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还有牛黄清心丸、全天麻胶囊、大活络胶囊等中成药均可用于中风的治疗。
二、针灸进展
社会发展使现代人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代康复技术在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恢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对针灸治疗中风疗效的肯定使得更多人研究或从事针灸治疗中风。针灸是中医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针灸医家根据对中风因病机的研究,制定了各种针灸治疗中风的原则,下面总结近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治疗原则。
1.养阴通督针刺法
赵永华等认为中风恢复期的病机为肝肾阴虚,督脉痹阻不通,研究治疗组采用养阴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上的标准方法治疗,结果提示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 < 0.05)。
2.调理髓海、通阳柔筋法
刘志顺等认为中风偏瘫的根本病机在于瘀阻脑络,髓海被扰,偏身经气尤其是阳经经气受阻、筋脉失养,“阳缓而阴急”则出现痉挛性偏瘫。因此治疗当以调理髓海、通阳柔筋为治则。将4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标准针刺对照组,结果两组均能显著提高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和BI残疾度改善率,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3.解绌缓急、宣通气血法
张思忠等认为脑梗死急性期存在多种原因而致的脑血管痉挛,即中医学所谓的“脑脉绌急”。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运用“解绌缓急、宣通气血”针刺法。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达100%,与对照组7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
4.治督健脑法
霍迎春摸索总结出的“治督健脑法”治疗中风收效甚佳,治疗组取华佗夹脊穴、百会、风池、风府、大椎、环跳、阳陵泉、绝骨、曲池、合谷。华佗夹脊穴奇数穴与偶数穴交替治疗,每日1次,电针取穴百会、风池一组,华佗夹脊穴一组。对照组取常规穴,结果两者治疗中风均有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
5.阴阳调衡法
东贵荣等通过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原则运用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307例,研究结果显示其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闫继红将18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阴阳经穴透刺组(治疗组)92例和独取阳明经穴针刺组(对照组)9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8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阴阳经穴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是科学的选经取穴方法,其疗效优于独取阳明经脉针刺。
6.益肾调督、健脾化瘀
李汶阳等认为中风气虚痰瘀阻络证多见,其发生与脑、督脉、脾、肾关系密切,因此对气虚痰瘀阻络证辨证选穴,采用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将63例缺血性中风气虚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对照组采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针刺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0.6%(P < 0.05)。结论益肾调督加艾灸的针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7.健脾益胃法
黄永超等以补土思想为指导,突出从脾胃论治,根据五输穴的五行属性,按照子母补泻法,虚则补其母、同气相求的原则,指导开穴,总共30例,基本治愈15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4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为90%。
8.益气扶正法
杜梦玄认为中风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多留有后遗症。其病机以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多见,用益气扶正针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电针组)治疗后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分及偏瘫水平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扶正法优于电针法。
9.益肝止痉法
刘耀等认为肝肾阴虚、肝阳暴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为中风发病的基本病机。将6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益肝止痉结合Bobath康复治疗组和传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结合Bobath康复治疗组,观察前后分别进行肌张力、肌痉挛情况及生活质量的评分变化。结论益肝止痉针刺法对该病患者痉挛状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和分值改善均显示有差异,初步说明益肝止痉针刺法优于传统针刺法。
10.补肾祛瘀法
李家康教授认为中风恢复期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针对其病机特点提出补肾祛瘀治则。李斌等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法取穴针刺,对照组以普通取穴针刺,均治疗30日,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认为补肾活血针刺法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通脑络、养脑神、解脑毒以及生脑髓、再生脑神的作用。
11.醒脑开窍法
石学敏教授认为中风的基本病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清窍而导致的“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提出了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治疗大法“醒脑开窍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为主,自创立以来,醒脑开窍法为广大针灸同仁运用于临床,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葛俊领等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70.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 0.01)。
12.温阳法
部分医家认为中风是由于阳气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半身不遂,故治疗须从温补之法入手,振奋真阳。袁坚荣针刺风池、风府、肩髃、内关、肾俞、三阴交等穴,配艾灸督脉百会、大椎、命门穴,治疗脑血栓后遗症46例,其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1.7%,96.65%。陈晓军观察温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温针灸组56例,电针组50例,两组采用相同选穴,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6.4%,电针组为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13.兼证治疗
中风患者兼证、并发症较多,如中风后抑郁症、尿失禁、吞咽障碍、失眠、认知障碍、足外翻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医家根据中风患者兼证、并发症的病因病机的不同提出来众多的针灸治疗原则,总结如下。陈立早等采用“调理髓海”针刺法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治疗后治疗组抑郁症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米建平等观察针灸醒脑调脏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80例中风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在药物结合康复治疗基础上,针刺组采用石氏醒脑开窍法联合腹针的醒脑调脏法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研究显示针刺组睡眠质量优于西药组。郑宏等比较冲脉理论取穴法与常规取穴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疗效差异,将患者随机分为冲脉针刺组(42例)和常规针刺组(36例),冲脉针刺组以冲脉理论为指导取穴针刺治疗,穴取大杼、上巨虚、下巨虚、内关、公孙为主,常规针刺组常规取穴风池、廉泉、天突、内关、足三里等针刺,结论应用冲脉理论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并且取效较快。
(韩 辉 赵圣云 程 婷 朱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