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糖尿病

一、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致。病情严重时易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等;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眼、肾脏、神经、心脏和血管等多种器官组织损害,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生命缩短、病死率高,要积极防治。本节重点讨论基层常见的2型糖尿病。

二、临床特点

1.主要症状

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表现为疲乏、视物模糊、容易感染、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等。本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既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

2.特殊症状或体征

主要表现为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症状,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综合征表现为血糖显著升高、意识障碍;低血糖表现为饥饿、心悸、出汗、颤抖,甚至昏迷;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相应地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部溃疡、坏疽,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少尿、水肿,间歇性跛行,卒中或冠心病,四肢末梢感觉、痛温觉以及振动觉异常等。

三、诊断思路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血糖检查(以静脉血糖值为依据)。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诊断标准见表2-1-3-1。

表2-1-3-1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注:1.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何时间的血糖。

2.括号内数值单位为mg/dl,mmol/L转换为mg/dl时的换算系数为乘以18。

四、治疗原则及方法

(一)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治疗,应贯穿糖尿病治疗始终。

1.健康教育

包括对糖尿病的疾病认知,预防慢性并发症、社会心理适应等。

2.自我技能提升

自我监测血糖、胰岛素注射技术、低血糖的预防、皮肤和足部护理、就医指导等。

3.饮食控制

(1)限制食物摄入总量,从而达到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2)规律饮食,比例分配合理:三餐比例各占1/3。

(3)营养成分合适: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0%~15%,脂肪不大于30%。

4.运动疗法指导

(1)确保运动安全:

病情不稳定慎重运动,如空腹血糖高于16.7mmol/L、反复低血糖、有急性并发症以及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

(2)运动时间、频次、强度和方式:

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30min,每周至少15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控制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则进入药物治疗。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可作为单药治疗的选择,其中二甲双胍是单药治疗的首选。需要注意各种药物剂量范围和用药时间,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同为促胰岛素分泌剂,不宜两类联合应用。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以及妊娠和分娩,其用药时机和剂量需上级医院确定。常用口服降糖药物见表2-1-3-2。

表2-1-3-2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

(三)治疗目标

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综合达标,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HbA1c<7.0%;血压<130/80mmHg;血脂、体重控制目标参照指南要求。

(四)急症救治

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即需要补充葡萄糖或含糖食物;严重低血糖需要视情况给予相应的静脉滴注葡萄糖,低血糖纠正后,如意识仍没有恢复,或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应及时转诊上级医院。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综合征者,输注生理盐水纠正脱水,有条件者可以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0.1IU/(kg·h)],同时立即转诊上级医院。

五、转诊及基层随访

(一)转诊

如果患者病情超出基层医生处理能力应及时转诊,对于新发现的血糖异常、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血糖≥16.7mmol/L或伴有意识障碍、反复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心、脑、肾、眼、神经等病变)、综合控制不达标者均需转诊。

(二)随访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进行随访。

1.周期

常规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血糖未达标患者,2周内再次随访,如仍未达标建议转诊治疗。转诊后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每年的年度评估要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

2.内容

主要症状、是否有新诊断的合并症,检查血糖、血压、足背动脉搏动等,监测体重及腰围,生活方式评估及建议,了解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